文化底蕴·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广西桂学研究会十年研究丛书首批七卷《总序》论文

文化底蕴·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广西桂学研究会十年研究丛书首批七卷《总序》论文

文化底蕴·文化自信·文化担当
——广西桂学研究会十年研究丛书首批七卷《总序》

潘 琦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 南宁 530023)

摘 要: 丛书首批出版的七卷,洋洋洒洒五百多万字,是作者们智慧的结晶,是桂学人用辛勤汗水浇灌的果实,是广西丰厚文化底蕴的集中展示,是广西人充满文化自信的表现,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体现,充满文化担当,充满探索精神。

关键词: 桂学;底蕴;自信;担当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区域意识加强,全国各地出现了省级经济,区域经济,省籍文化的概念,而且在相互比学赶帮超的改革大潮中进一步强化。面对当时文化发展的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由于广西地域文化研究起步晚,起点低,且仍处在分散、低效、各自为战的状态。广西人缺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广西社科界、理论界、文化界有志之士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清醒意识到必须建立起全区性的地域文化研究组织,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整体布局,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全面系统地开展地域文化研究,否则广西文化发展将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落伍。在这个背景下,桂学和桂学研究应运而生。

从2009年5月全区三十多名专家学者会聚桂林雁山园,第一次提出桂学概念到今年2019年整整十个年头。十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桂学人而言,却是广西学术界、文化界有志之士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十年,是广西地域文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是广西各族人民重树文化自信的十年!滴水见太阳,桂学的发展壮大印证了改革开放40年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之际,广西桂学研究会将十年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出版《桂学研究》丛书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丛书首批出版有七卷:《桂学总论》《桂学理论》《桂学文献研究》《桂学学术史》《桂学中的民族文化精神》《粤西古代士人研究》《桂学应用研究》,这七卷洋洋五百多万字,这是作者们智慧的结晶,是桂学人用辛勤汗水浇灌的果实,是广西丰厚文化底蕴的集中展示,是广西人充满文化自信的表现,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体现。可贺可喜,值得嘉奖!作为桂学人为此感到无比自信,无比自豪!

作为这套丛书之总序,我不想对这套丛书每卷的内容理论和整体结构,文字表述作全面、具体的评论推介,让读者细细研读,只表述如下几层意思:

第一,这套丛书是试图在中国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内作一次大胆的探索。同类性质的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还不多见,而且在短短的十年内成为一个体系,成套丛书出版似乎还没有。以我所见实在是有“开荒”的性质,有强烈的文化担当和理论创新的精神,难能可贵!

第二,七卷书的作者都是当今广西乃至全国比较活跃的,颇有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事了一辈子的社会科学和文化理论研究,不敢说有怎样的精到,但对于桂学的研究他们竭尽全力,充满文化担当,充满探索精神。作者们从不忘记在研究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善于从中华文明宝库中撷取精华,吸收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大胆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他们力求作出的结论和论断准确、科学,有价值的。

第三,因为桂学本身就是一门新兴的学说、学问、学理,因此许多理论、论述和语言是作者的创见,作者重在推论、思考、总结,也曾从典籍中寻找考据。有时也因为书中无据,只好作罢。如有同行专家学者替这些臆说理论再多找些书本证据,使桂学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准确、更加丰富、更加科学,自然是欢迎的。

图5为不同搅拌速度制备样品XRD谱图及二硫化钼、三氧化钼XRD标准谱图。从图5中的曲线350 r/min与二硫化钼、三氧化钼XRD标准谱图对比可知,350 r/min样品中金属钼主要赋存状态为二硫化钼,但是掺杂少量的三氧化钼,集中体现在7°附近有1条三氧化钼XRD特征峰;从曲线500 r/min、650 r/min与二硫化钼、三氧化钼XRD标准谱图对比可知,曲线500 r/min、650 r/min与三氧化钼XRD标准谱图相同,证明500 r/min、650 r/min 样品中金属钼赋存状态为三氧化钼。

第四,这套丛书一则是初创,二则是绪论性质,所以中间对于各种材料、史料、史实的解释,分析,引证,都只是视叙述之方便而定,并不是把广西本土文化所有巨细无遗地作系统的叙述,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民族的历史文化尚未深度触及。桂学研究会将另组织力量做这项工作,这也是桂学研究的重要工作,义不容辞!

第五,这套丛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光靠桂学一家之力很难完成。且关于桂学研究手头没有多少可参考的书,虽然目前有些可供借鉴,到底不足。所以希望广西乃至全国社科、理论、文化界的同行能关心、关注、关照桂学研究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研究工程,提供资料,参与研究,撰写文稿,我们都是欢迎和感激的!

莒南县文疃镇人大组织代表积极参与到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通过联片调解方式深入群众,耐心听取当事人的诉求,以“友情、亲情、乡情”为切入点,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1起,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困难问题79件。

第六,这套丛书的出版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教育价值和研究价值。运用和提升这四个价值对于推动广西地域文化研究向深度、广度、高度发展有重要作用。丛书的出版,并不以此作为桂学研究的最终点,而是“万里长征仅仅迈开第一步”。桂学研究还有很多领域要拓展,很多课题要深化,很多理论要去创新,很多命题要去探索。出版丛书的目的即为想探讨研究广西地域文化的人们供给一个导言和基本概念、概论,期待在研究的实践中得到充实、完善与升华!

文化的区域性以历史地理为载体和基础,作为巨大复杂的文化实体,广西文化的地域性差别是非常大的,所呈现的文化生态文化性格也有着独特的个性和与其他地域不同的风格。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标志物,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民族精神得以不断塑造培育的不竭源泉。桂学研究就是对地域文化生态、文化性格先进因素和优秀成分不断荟萃吸纳与凝结升华的过程,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桂学人将竭尽全力将这项文化研究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努力收获更多研究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图分类号: C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410(2019)04-0001-02

收稿日期: 2018年12月25日

作者简介:

潘 琦(1944——),仫佬族,广西罗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历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广西文联主席。系广西桂学研究会创始会长。著有散文集《山泉淙淙》《琴心集》《润物集》《微言集》《撷英集》《百感集》《文缘集》《情结集》《绿叶集》《五彩八桂》,小说集《不凋谢的一品红》,诗歌集《山乡晨曲》,歌词集《心泉集》,理论专著《大潮中的思考》《红土地上的探索》《没有硝烟的战场》《笔耕录》四卷、《艺苑探笔》,并有书法作品集《墨海探笔》等。著有《潘琦文集》九卷。《琴心集》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娇气的富家混混女,还能做出什么美味。他在书房玩电脑,门外范青青却哼着歌在做饭,不一会儿,白菜猪肉大葱馅儿的饺子上桌,还不错,味道田铭说不上来,久违而熟悉。他看着范青青,迷惑了。

(责任编辑:韦吉锋)

标签:;  ;  ;  ;  ;  ;  ;  

文化底蕴·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广西桂学研究会十年研究丛书首批七卷《总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