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_公有制论文

正确认识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_公有制论文

正确认识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正确认识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准确认识公有制含义

传统观点认为公有制即国有经济加集体经济,且国有经济才是公有制的主体。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这一新认识突破了把公有制经济仅仅局限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的传统观念,解除了在发展公有制经济上的思想束缚,打开了人们视野,为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扩展了新的空间。改革开发以来,一些人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上升,一些国有企业不景气而忧心忡忡。有些人认为合资企业越多,公有制比重就越低,甚至怀疑中国实际上是在搞私有化。产生以上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对公有制经济含义缺乏全面认识,把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漏掉了。根据国家统计资料,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比重约占1/3,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99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6.9万亿元,其中公有制成分为5.2 万亿元,占76%。1996年全国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中公有制经济的贡献率为86.7%,其中,混合经济中公有制贡献率占11.6%。这说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就总量来说仍居主体地位。公有经济与各类非公有经济联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特别是以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股的股份公司,国有经济可以采取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方式,带动数倍于自身的非国有资产,从而壮大了公有经济的实力。

二、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根据江总书记的报告“公有制为主体”,具有两个方面的标志。

标志之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从质和量的统一上认识和把握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原则。量的优势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经济中公有经济成分的资产总量在社会总资产中同非公有制经济资产相比有数量上的优势。这种优势是指全部公有资产总量,而不是指一部分公有资产。这种优势是指国民经济总体,而不是指某些地方和某些产业。这种量的优势比重到底占有多少应当根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面临的任务,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把握。公有资产在坚持量的优势同时,更应注重质的提高。公有资产质的提高是指努力提高公有制经济的素质。公有制经济素质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的产业结构要合理。国民经济命脉部门的资产应由公有资产占据。二是不断提高公有资产物化状态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三是不断提高公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能力,使公有资产不断扩大。四是不断提高公有资产的转换率,使公有资产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能力愈来愈强。如果公有制经济有很高的素质,必然增强竞争能力,公有资产就会不断增值,从而不断扩大公有资产量的优势。反之,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导致有资产的流失和贬值,量的优势也会逐渐丧失。

标志之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有两方面含义:其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指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国有经济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是资源垄断性行业和提供最重要公共产品行业,同时也包含一些竞争性行业,如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商品流通、金融、外贸等领域。因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方向,所以公有制经济控制了这些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控制力、竞争力得到加强,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其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还表现在控制力上。这种控制力主要指经济控制,通过国有经济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手段提高国有资产质量,增强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对非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好形式,国有经济掌握一定的股权,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控股、支配和控制社会资本,还可以出售部分股权,用同样资本收入扩大国有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如上海25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量80%。平均每100元资本金中,国有资本占59元,其他社会资本占41元,即国家以59%的资本调动和支配了41%的社会资本。

三、努力寻找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为了提高公有资产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所有制是一种经济制度,涉及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涉及生产资料所有者支配、经营、管理生产资料,并对其创造的产品进行分配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即生产资料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组织方式、经营方式、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所有制实现形式并不等同于所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也不等于公有制,明确这一点,我们就完全可以在不改变生产资料所属的前提下,在坚持公有制主体不动摇的情况下,探索和建立多样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寻找和选择公有制实现形式目的是为了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遵循一定原则,来判断哪些形式可以利用哪些形式不可以利用。具体的有:首先,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我们都应该采用;其次,凡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综合国力增强,有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必须采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必须与公有制一致。寻找公有制实现形式是为了更进一步发展公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不能与公有制本身相矛盾。在选择和运作中要保证公有制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要防止两极分化,要保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落后,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所以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具有多样性,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对某一种形式“一哄而上”。根据十五大精神,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国有独资公司、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社会基金所有制经济,将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1、国有独资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最重要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有独资公司应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重要加工工业,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垄断性、公益性的产业。其特点是:(1)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确保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2)这些产业和领域需要大量投资,投资回收期长, 社会公益性强,一般投资者及外资都不愿意进入。对国有独资公司的管理要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政府主管部门对经营管理人员要严格考核,选送第一流的企业家担任领导。第二,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其产品或服务价格。第三,加强对国有独资公司的监督和检查。

2、股份制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将成为我国企业主要形式,也是公有制经济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一种由社会各有关方面自愿入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的经济形式,其特点是:(1)企业成为法人所有者, 独立地经营全部资产以实现其在运营中的增值。(2)实现所有者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企业资产实行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的分离,投资者只享有价值形态上的所有权,并凭所有权取得股息。通过股份制改造有利于筹集资金,把分散的个别资本集中为巨额的社会资本,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有利于政企分开,实行两权分离,有利于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有利于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实现生产要素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流动和重组。

3、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一种股份制和合作制相结合的集体经济,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其基本特点是:(1)职工全员入股, 资本合作与劳动合作相结合,实行民主管理,职工享有平等权利。(2 )按股分红与按劳分配交融在一体。(3 )实行股权设置封闭性与成员资格取得开放性原则。股份合作把“由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转变为“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共有”,这样有利于增强职工积极和风险意识,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有利于政企分开。

4、社会基金所有制经济。 以各种社会保障基金为投资主体而形成的社会基金所有制,如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基金等,是一种全新的社会财产组织形式。其特点是:(1)资产既不属于国家、 不属于企业集体,也不属于私人,而由社会基金会所有,基金会经营,基金会收益。(2)社会基金是以社会保障为主要目的基金, 只要管理好、使用好,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总之,国有独资企业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但其经营方式急待改革。各种不同投资主体共同出资形成的股份制经济,作为组织形态的混合经济将是未来企业组织的主体形式。股份合作制企业数量很大,将成为劳动者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形态。在实践中,公有制采用什么样的实现形式,应根据省情、县情、乡情、和企情,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标签:;  ;  ;  ;  ;  

正确认识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