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综合思考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综合思考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综合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应当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这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却存在许多混乱。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必须从哲学、经济学、价值目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思考,才不致于陷入片面性,给实践造成有害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形态

这是从历史哲学(或经济哲学)的高度对市场经济的本质所作的界定,这种界定把市场经济看作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必经的一种经济时代、一种历史形式。

马克思曾经以交换方式为尺度,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人和自然间的交换”、“一切劳动产品、能力和活动进行私人交换”和“联合起来的个人所进行的自由交换”三个阶段,①相应地形成了三大社会交换形态,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形态和社会化的产品经济形态。

因此,当我们把市场经济看成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形态时,我们是把它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言的,这有利于揭示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

自然经济,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直接从自然界再生产自己的经济。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从自然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前提是:1.由使用手工工具发展为使用大机器,即由农业社会发展为工业社会,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2.农业工业化和农民的分化,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种植方式被机器操作所代替;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营方式被大生产和商品经营方式所代替;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被市场观念所代替;传统的作为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小农变成农业工人或城镇产业工人。在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中,生产的目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一切产品都是为了市场交换而生产,整个经济是围绕着市场而组织起来的经济体系。在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中,人的对象化活动过程是通过商品这个中介实现的,表现为人--产品--商品--人,由此产生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个别(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认定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能使我们从历史哲学或经济哲学的高度,深刻认识到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逾越的经济时代,认识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化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发展,是社会整体结构的历史性的深刻变化,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一点将在本文第四部分详述。

(二)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形态

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市场经济的界定,这种界定强调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和主导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它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而言的。

传统社会主义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把自身等同为马克思所说的建立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废墟”之上的社会主义,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原先以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经济,它同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唯有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才能使资源配置科学而合理,保证国民经济协调一致发展。但几十年的实践暴露了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它却可以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首先,市场经济有灵活的资源配置机制,市场价格十分迅速地传递着各种信息,各个商品生产者为着自身的利益,必须通过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协调供求关系,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国民收入分配,调动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商品生产者为着价值增殖,必然会重视科学技术,利用和发展科学技术,巨大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市场经济能调动个人的主动性,“形成整个社会的普遍勤劳”,②而“勤劳是富有发明才能的”。③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第四,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自然经济的瓦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一个循环型的自我封闭的体系,它有强大的再生产自身的能力,马克思认为无论什么政治风暴和其他非经济手段都无法摧毁其基本经济要素的结构,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从经济学角度把市场经济理解为对应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有其重大意义,也有其不足,这一点我们也将在本文第四部分阐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许诺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把市场经济界定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还是界定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形态,都只是对市场经济一般本质的界定,而没有揭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本身已经内涵着它的价值许诺,这就是兼顾公平和效率,实现共同富裕,舍此,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发展市场经济。这是振兴中华,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我们经过长期实践后的不可动摇的理性选择。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自发地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我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了经济繁荣,带来了巨大而合理的社会价值。但市场经济也有其负面价值,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是人与人的关系需要通过“物”(商品、货币)的关系表现出来,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越来越成为财富的随时可用的绝对社会形式,因此市场经济驱动了“普遍的求金欲”和无止境的“致富欲望”④这种“普遍的求金欲”虽然带来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勤劳”,巨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它也驱动了人性中“一半是魔鬼”的一面,一些人为了追求货币,不择手段,丧尽天良。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在市场上的万能作用,很容易被放大为它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的万能作用,例如伦理领域、政治领域、宗教领域、情感领域、科学领域、文化事业领域等等,把人的一切行为都看作谋利的商业行为,这就产生了拜金主义。拜金主义和旧体制的结合,导致了某些党政官员的腐败,以及许多丑恶的令人担扰的社会现象,贫富悬殊拉大,两极分化已见端倪。

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市场化的历史是十分残酷的,“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⑤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把许多社会进步因素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牺牲掉了。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代价”,但有些“代价”是可以减少的,甚至可以避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始终牢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不同的根本之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实现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社会秩序、社会公平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一句话,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否则就不能把自身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

(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综合界定

我们已经分别从历史哲学、经济学和价值目标三个角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的本质作了简略的剖析。但是,要完整地表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却必须把这三者统一起来、综合起来。试表述如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必经的,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的,兼顾效率和公平,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的经济运行形态。这个表述既阐明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本质,也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既从静态方面表述了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体制,又从动态方面表述了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发展时间轴上的方位,表明市场经济的实现和成熟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这种表述决非玩弄文字游戏,而有它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有些经济学家只把市场经济定义为“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把市场经济仅仅看作区别于计划经济的一种经济运动机制,而反对“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的提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不错,市场经济确实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但这个定义只从静态方面揭示了它是区别于计划经济的一种经济运行体制,它的最大缺陷是缺乏历史感。这个定义放在西方发达国家也许不会产生误解,但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却是不全面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是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自下而上自然而然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历史实践本身已经给人以深刻的历史感。而在中国,市场经济却是由于路线和政策的改变自上而下实现的非自然过程。中国经济长期跟着政策和政治运转,因而人们形成了一种“唯政治思维”、“唯政策思维”,用政治运动、群众运动的眼光来观察和处理经济问题,以为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或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取决于政策。似乎只要政策允许,一夜之间就可以通过类似搞政治运动、群众运动的办法转变为市场经济;似乎只要通过学习,思想通了,就可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不错,路线和政策的改变确实十分重要。但是,人们忽视了市场经济不是一个早晨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而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是要通过一个历史过程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现代文明需要各种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配合,这些因素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建国以来,我们多次犯急性病,例如,五八年企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由于缺乏历史感,似乎又有跑步进入市场经济的态势,把一切都市场化,结果造成了市场的无序,欲速而不达。因此,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我们在给市场经济作界定时,不要照搬西方经济学家的定义。

同样,只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把市场经济定义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形态,而看不到市场经济的最本质的特征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也是片面的。这个看法虽然使我们有历史感,但却缺乏现实感。因为只有认定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体制,才能使我们明确到,在我国要实现市场经济关键是打破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要打破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关键又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具有独立产权。因此,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核心问题是使企业有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只有这样,市场交易规则及维护这些规则的法律制度才能得到实施;价格信息也才能迅速、准确;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才能起作用,也才会有真正的市场经济。

马克思没有预测到市场经济有两种特殊形态,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何事物都是一般和特殊的统一体,因此,要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只揭示市场经济的一般本质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坚持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导和基础的同时,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而要实现这个价值目标,就必须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它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可能出现的误区。

首先,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化效能是以亚当·斯密的“利润最大化假设”为前提的,即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人,他的行为受自身利益的驱使,这是不证自明的公理,经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展开竞争,必然会使生产成本降到可能的下限,并使产出最大化,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问题在于“利润最大化假设”如同物理学在“真空”条件下对物质运动的考察一样,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现实的经济生活并不是纯粹的。现代经济学理论早已证明,完全的竞争和均衡的市场是罕见的理想状态,市场交易和生产竞争中的利己性假定也无法解释一切社会交换行为,因此,市场经济决非完美无缺。在市场经济失效的领域,政府必须加以干预,不能任其发展。政府必须通过制定各项法令与规章制度,使市场公平竞争和有序化;必须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否则就会背离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其次,在市场上,经济人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任何人都不会有兴趣去生产公益产品。保罗·萨缪尔森认为所谓公益产品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只要一个人占有它,所有其他人都可以在不使第一个占有者受损害的情况下享有这一产品,例如国家安全、净化大气、环境保护、宪法保护下的自由、教育等等公共设施。生产这些公益产品必须靠政府的支授。

此外,市场竞争是无情的,但社会不能无情。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把市场规律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市场经济管不了整个社会生活,还应有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公平来补充。政府必须通过各种法规来限制两极分化,缩小差别,制定实施各种社会福利措施,使残疾人、失去劳动能力的家庭、因天灾人祸陷入特困者、患病因低收入无法治疗者都得到社会的救济。

综上所述,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把握必须从历史哲学、经济学、价值目标三个方面综合把握,只有这样,我们在实践中才不致于陷入片面性,才能建立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不同于旧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73页,第四十六卷上册第105页。

②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第257而;第258页。

④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第173-17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783页。?

标签:;  ;  ;  ;  ;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综合思考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