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推动杭州市“养老产业”的对策建议论文_俞露

俞露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9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问题,特别对于我国而言,人口老龄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适龄劳动人口已在2012年首度出现下降。世界银行警告,虽然放松了独生子女政策,中国仍面临“未富先老”风险。杭州约早于全国十年迈入“老龄社会”,如何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品质养老”需求,对推动杭州实现高起点的新发展、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养老产业;养老需求;发展建议

一、杭州市养老产业现状分析

(一)现实基础

1、人口结构

1987年,杭州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并且已早于全国10年左右进入老龄社会。对比全国,杭州老龄化问题则更加突出。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8.5万人,占总人口的13.1%,标志着即将进入老龄社会。2017年底,老龄化程度排在前三位的是上城区、名胜区、下城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59%、28.62%、26.53%1,全市老城区老年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较高。人口老龄化同时伴随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等问题,传统养老模式开始动摇,养老问题愈发突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政策环境

2013年以来,国家、省、市各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法规和意见措施,养老、医疗、卫生、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养老产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市本级出台了30项养老产业相关政策,对养老产业重点领域、发展路径进行了指导和引领。在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迎来风口。

二、杭州市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1.政府定位亟需明确。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养老投入力度,相继建成了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等一批公办养老机构。但是,仅仅借助政府的力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养老的巨大需求。然而,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又面临诸多窘境,如,投入有保障、硬件条件好、管理规范、收费较低的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但是民办养老院普遍入住率不高。为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进一步厘清自己的角色定位,释放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2.养老市场发育不够。养老一直作为政府管理的福利事业存在,市场上缺乏有竞争力的竞争主体。市场主体实力普遍较为薄弱、运营难度高,小散弱问题比较突出。虽然有绿城、万科等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进入养老领域,但是也仅处于摸索阶段,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养老产业链的构建也需要时日。同时,由于收入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养老消费市场还不是很活跃,需要政府切实履行促消费职责,发挥好政策的引导撬动作用,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需求。

3.养老人才支撑不足。国内养老领域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学历水平低和流动性高、职业风险高、年龄偏高的“三低三高”现象。杭州某“爱心老年之家”共有140名老人,其中70%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但是22名护理员中只有一名专业护士。杭州金色年华老年公寓2015年5月从江西卫校招了10名护理专业应届生毕业生,到10月份就全部走掉了。2养老护理人员不足既制约了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业,也减弱了老年人的消费积极性。

三、杭州市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养老产业集聚平台建设

开展覆盖多级区域、多种类型的应用试点,打造以健康养老服务业为主的养老产业集聚区(街区),培育规模较大的养老服务集团和连锁服务机构,创建具有区域特色、产业联动的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引导医院、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和相关企业机构参与支持试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养老产业集聚平台模式,为平台提供优质的医疗、养老资源保障。

(二)推进养老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鼓励政府将现有公办养老机构交由社会资本方运营管理。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培训中心、招待所、疗养院等,通过PPP模式转型为养老机构,吸引社会资本运营管理。鼓励商业地产库存高、出租难的地方,通过PPP模式将闲置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改造成养老机构3。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城乡社区内建设运营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兴办或运营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支持政府将所辖区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打包,通过PPP模式交由社会资本方投资、建设或运营,实现区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统一标准、统一运营。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支持打造“以健康管理为基础、以养老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服务为支撑”的全生命周期养老服务链,兴建一批养老为主题,附加康养、体育健身、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的“养老+”综合新业态。

(三)落实养老土地、金融支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养老服务业的信贷需求。通过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力度。加强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4。各地政府发行债券应优先考虑养老服务需求。允许养老机构利用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办理抵押贷款,国土资源、住保房管部门应予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参考文献:

[1]杭州统计调查信息网.《2017年杭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hzstats.gov.c

[2]中国杭州.《杭州市2016年老龄事业统计公报》,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17/4/19/art_1256303_6702423.html

[3]赵明轩. 我国PPP模式下养老产业基金运作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4]侯明,熊庆丽.我国养老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新金融,2017(02):54-59.

论文作者:俞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浅析推动杭州市“养老产业”的对策建议论文_俞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