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幼儿到小学的线描画过渡教学论文_谷辉英

探索幼儿到小学的线描画过渡教学论文_谷辉英

(宜宾市南溪区钟灵街小学校,644100)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本文探索线描画教学,让线描成为学生美术道路上的“引路人”,陪伴孩子在美术道路上成长。

关键词:线描画教学;信手涂鸦时期;有形时期;写实时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这就要求让学生学习一定的美术专业知识技能,线描画,是学习美术造型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

探索线描画教学,让线描成为学生美术道路上的“引路人”,陪伴孩子在美术道路上成长。培养学生尝试有意识地主观地以线描写生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概括、提炼、加工,创造性地再现物体。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认为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完成。

第一时期,信手涂鸦时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个时期孩子的智力和生理差异很大,思维比较简单,手也比较“笨拙”,眼与手不能有意识的的配合,符号式的作品造型夸张、形象抽象,构图没有章法,随意性比较强。幼儿不是以客观的视觉写实的原则,而是以内在主观的感情来描绘物象,在他们的作品中所画的物象,线条粗略、简单,完全表现的是自己心理的意象感知。教师可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孩子用简单的几何形来概括物象,重点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多鼓励,少批评,使孩子在游戏中感悟物象的形态、特征,为以后的训练创造条件。

第二时期,有形时期。

随着年龄和对物象审美情感的提高,孩子在临摹和写生之中能较快地理解所画的物象及作画意图,随之就会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完成训练计划,这个阶段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视觉感官的目的性训练,启发他们对所画物象的进一步理解,着力加强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孩子的思维与审美情趣。

第三时期,写实时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意识的训练后,孩子对于物象的理解,线的运用,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直觉与理性思维逐渐趋向成熟,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去更细腻地客观描绘和表现物象,这个时期除了继续提高他们的对物象的理解和表现外,重点提高线条的质量,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写生物象进行线的取舍和对物象的概括,锻炼他们视觉观察与理解能力,将模仿状态逐渐转向自觉创造状态,线条的曲直、刚柔、疏密,物象结构的理解与表现,构图的均衡与变化,使画面形成疏密、对比、节奏与韵律。另外还要注意画面的点、线、面的繁简对比的表现及线条的力度感和流畅自如感。

当然,这只是我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小方法,线描画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共同来努力探索,就能有更多的发现与改进。总之,培养孩子的对线描学习的兴趣, 拓宽学生学习、体验渠道,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促使智力发展,促进孩子勤奋向上,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关于小学美术课堂中线描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

论文作者:谷辉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探索幼儿到小学的线描画过渡教学论文_谷辉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