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南拳的兴起及特点研究论文_张海霞

温州南拳的兴起及特点研究论文_张海霞

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 325200

武术拳种的产生是中国武术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简单的攻防格斗动作摆脱原始的格斗技能和军事武艺, 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格斗技术的文化形态。在中国民俗民间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中, 武术拳种始终是作为武术的本体而存在的, 也正是由于武术拳种的存在才使得中国武术具有了极其丰富的攻防格斗理论和技术, 为人类攻防格斗技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温州南拳的历史追溯

温州远离中原,唐以前的温州历史,大都寥寥,蛮荒之地,文明既未开化,武术大约也是残缺的,除了战场上的杀戮,再无精神上的修为。温州武术的兴盛,大约是从南宋开始,此前的历史,均无文献的记载。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因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 温州地域自古以来拳派林立,可谓是一个巨大的“江湖”。“温州南拳”作为温州地域文化在悠久历史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明朝嘉靖年间何良臣著《阵记》与万历年间《岐海琐谈》一书记载有此拳。此拳与福建南拳、广东南拳等都有内在联系,在全国传统武术拳术种类中独树一帜,被列为全国 129 种优秀拳种之一,据《浙江省武术拳械录》记载,1929 年在“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上,瑞安谢忠祥表演了温州南拳代表套路“六步拳”,经专家考证为明代古拳种。至今其拳术套路有战拳、鹤拳、中栏、鸡拳等 200 多个、器械套路 70 多个、对练十多个套路等。

1.深受闽南少林的影响。

地处浙江南部的温州与福建莆田少林寺接近,被认为是浙江南拳的发源地。据考证,自宋朝灭亡后,由于地缘因素,浙江和福建地区的大量仁人志士仍坚决反抗元军,尤其到了明末清初,不少瑞安志士去到南少林学习武功。同时,深受朝廷迫害的南少林武僧流亡到温州平阳一带,在当地收徒授艺。据温州《温州市南拳简志》记载,南宋时有个叫吴金明的将军回到故里永嘉,留给后人一套刚猛的拳法,这就是由南少林虎形拳演化而来的七虎拳。

2.武举取士培育了民间的尚武风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唐长安二年(702 年),女皇武则天为选拔优秀武官始设武举,考试方法有比艺筒射、翘关(举重)、长垛、射、骑、步等。宋代武举考试既重视武艺,又崇尚文化内涵,增加理论考试如兵书义理或《孟子》、《论语》等。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1 年)废武举,在有据可考籍贯的 219 名全国武状元中,有 41 名是浙江人,占总数的 18.7%,其中南宋 24 人,明朝 9 人,清朝 8 人。武状元的分布集中于温、台、金、绍 4 州府,这里正是浙江南拳的主要传承之地,而温州平阳更是一枝独秀,占浙江武状元总人数的 1/3,这里也被公认为是温州南拳的发源地。除了大量的武状元,浙江各州府还有相当数量的武进士。以台州、温州府为例,温州先后出了 305 位武进士,台州有武进士 184 人。在“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下,浙江民间习武成风。

3.防寇、抗倭兴武。

自有史料记载开始,浙江沿海一带居民屡遭海盗和山贼侵扰,于是先民在生产劳作之余习武以御外强,寓兵于农,御贼备战。明嘉靖年间,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患尤甚。浙江东南沿海军民奋起抗倭,研习武功和操练兵法使温州南拳得到新发展,民间武术基础逐渐普及。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台州四年(1559-1562 年)抗倭期间,总结创编了“32 势长拳”(又名“戚氏长拳”),在台州、温州一带盛行的内家拳、洪拳皆在此基础上经过优化创制出来。据《台州风俗》记载,在台州温岭松门,每年五月初十在“大拳爷庙”举行的武术竞赛就源于戚继光教习训练台州义兵。抗倭胜利后,温岭沿海一带民众自发组织“大拳会”,选优者入会。

二、温州南拳的特点

民间把中国南北武术的特点概括为“南拳北腿”, 温州南拳是南拳派别中重要的一支,作为南拳派打法,突出南拳短打的技法,强调紧固门户,不离子午,手法短桥善变,吞吐浮沉,在其套路中往往腿法、跳跃动作较少,手法较多。温州南拳与福建南拳、广东南拳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1.古朴端庄。

温州南拳源于浙东南先民劳歇时进行的角逐、对练等民间游戏以及长期与海盗、倭寇斗争演化的武功技艺,它没有福建南拳正宗的血统也没有广东南拳的名气,正如中华武术泰斗蔡云龙所言:“温州南拳更古朴、更粗犷。”

2.不断推层出新。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温州南拳在近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其中比较典型的有马坦拳和内家拳,两者皆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兼容与务实。

温州南拳从福建南少林传入,受温州地理、气候、民俗等影响,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武术拳种。温州自古乃富庶之地,做事讲究经世致用,不务虚,温州人这种致用的秉性表现在温州南拳上即是朴实无花法,短攻快打以实用为主。同时,温州南拳的器械都是民间常物。

南拳历史悠久,其发源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温州南拳作为浙南沿海一带拳系的代表,是我国南拳的重要支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地方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包括温州南拳在内的其他武术对人们生活和发展的作用日益消退,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历史舞台。因此,我们必须为即将逝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使得他们得以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在方式上,主要采用动态的方式进行传承,静态作为辅助配合,这样一来,温州南拳才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力才会逐渐旺盛。

论文作者:张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温州南拳的兴起及特点研究论文_张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