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首次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黎颖

(福建省南平市中心血站供血科 353000)

摘要: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首次无偿献血中对献血人员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 将200例首次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人性化管理组合常规管理组,各100例。所有人员均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献血人员。对所有人员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人性化管理组仅1例眩晕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常规管理组有4例眩晕、2例恶心呕吐、1例抽搐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P<0.05。人性化管理组人员护理满意度为94.0%,常规管理组为82.0%,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能够降低首次无偿献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无偿献血;首次献血

无偿献血已经成为社会性公益事件,志愿者无偿献血不会向任何单位求取报酬,是一种高尚的无私奉献行为。按时献血也有助于人体新陈代谢,但献血也会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在献血的过程中要对献血者开展相应的护理管理[1]。本次研究以100例首次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首次无偿献血中对献血人员的影响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例首次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人性化管理组合常规管理组,各100例。人性化管理组人员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55周岁,最小18岁,男性献血者体重≥50kg,女性≥45kg;常规管理组人员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最大55周岁,最小18岁,男性献血者体重≥50kg,女性≥45kg。所有人员均无血液疾病;近期无感冒、咳嗽等疾病;无高血压、糖尿病症状;无传染性疾病;所有人员体重均超过45kg;所有人员年龄均在18-65岁之间。两组人员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1.2一般方法

常规管理组:采血前讲解献血相关注意事项,采血过程中观察患者呼吸、心跳、面色是否出汗等表现,采血后指导患者按压穿刺部位。

人性化管理组: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能力,让护理人员明确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标准和内容,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强调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让护理人员能够主动为献血人员提供服务。护理人员要以献血者为主,尊重、关心献血人员,以献血人员为管理的核心,让其在生理、心理达到健康、满足的状态[2]。护理人员要注意仪容仪表,采用温和的态度面对献血人员,面带微笑与献血人员沟通,为献血人员提供专业、细致、周到的服务,落实人性化护理理念。针对护理人员的采血水平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对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垃圾回收处理等制度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献血者服务。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保证献血工作有序开展,避免意外发生[3]。

创造舒适的环境:为献血人员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安静的采血环境。可在采血室内放置新鲜的绿植,采血室内装潢以暖色调为主,室内可播放舒缓的音乐,增加献血人员的舒适度,减轻其紧张、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可与献血者进行沟通,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在室内醒目之处张贴献血前后注意事项以及献血流程宣传图,方便献血人员查看,使其能够明确献血相关事宜。

心理护理:首次献血人员由于无献血经验,对献血相关事宜并不了解,因此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而紧张焦虑情绪时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4-5]。在沟通的过程中为患者讲解献血的注意事项以及献血的优点,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态度和诚恳、和蔼,讲解内容通俗易懂,并能够针对献血者的疑问予以解答,帮助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顺利完成采血。护理人员可采用鼓励、表扬、安慰等方式对出现紧张、焦虑心理的人员进行宽慰,并采用正面情绪引导献血人员[6]。可采用暗示法、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减轻献血人员心理紧张情绪。

不良反应管理:对于采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员立刻停止采血,献血者平躺,将其足部抬高促进静脉回流,为采血者盖好毛毯保持体温,予以糖水或饮料饮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补充体力。针对出现恶心表现的献血者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人员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采用5级制度进行评估,1-2级为不满意,3-4级为一般,5级为满意。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

人性化管理组仅1例眩晕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常规管理组有4例眩晕、2例恶心呕吐、1例抽搐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献血是高尚的公益行为,但献血不良反应也会给献血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心理表现、血容量急速下降等因素相关,若献血不良反应频发不仅威胁献血者的安全同时也会对其他未献血者造成恐慌继而导致献血人数减少,因此针对献血不良反应进行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献血者来自各行各业,对献血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尤其是首次献血者,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要高于二次或有过多次献血经历的人员,因此,需要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体系对其进行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管理体系,相比于常规护理管理,人性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人性化”上,对患者生理、心理提供人性化管理,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健康需求,同时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保证患者舒适度。人性化护理也能够促进护理人员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保证护理干预有序开展的同时提升护理质量,规范护理流程,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结果可见,人性化管理组仅1例眩晕病例,常规管理组有4例眩晕、2例恶心呕吐、1例抽搐病例。人性化管理组人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人员护理满意度更高,进一步证明了,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更高。

总的来说,人性化护理管理更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保证献血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姗丹,梁自领,徐华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0):133-134.

[2]杜丽莉,魏延民.人性化护理在首次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01):88-89.

[3]李剑波,杨天富.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2):138+137.

[4]张佳娟,艾俊,陈云.人性化护理在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5,28(06):1082-1084.

[5]杨盈,叶萍.心理干预及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S1):179.

[6]吴静文.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6(06):540-541.

论文作者:黎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首次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黎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