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共产党宣言论文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共产党宣言论文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宣言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出版, 至今已有整整一个半世纪。150年来,这部著作用200余种文字出版了1000多次。“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6页。)。我们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 是因为它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和理论价值,因为它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解放指明了方向,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更是为了探讨如何把《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共产党宣言》的价值和作用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宣言》发表差不多半个世纪时,列宁曾说过,“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注:《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3页。)。在《宣言》发表一个半世纪的今天,我们同样可以这样来评价这篇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的巨大价值和作用。

《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 它以宣言的形式向全世界公开表明了共产党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1页。)。《宣言》指明, 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压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从此,无产阶级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以自为阶级的崭新面貌登上历史舞台。《宣言》的诞生,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革命的新纪元。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经典之作,它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学说于一炉。它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列宁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注:《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6页。)。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发展证明,《宣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宣言》问世以来,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发展。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建立社会制度的新时代,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接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革命的胜利,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我们不必讳言,在本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相对的稳定和发展,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遭受了挫折和失败。尤其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但是,资本主义的新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固有矛盾,而社会主义也决不会因为遇到挫折就停止前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383页。)。这已经和必将进一步被实践的发展所证明。

《宣言》树立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理想和信念,将永远是激励真正共产党人和千百万觉悟工人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精神

150年来,社会在不断变化,实践在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同实际的结合中经历了历史性的飞跃。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点、俄国实际结合起来,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突破,成功地进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列宁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中国革命,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以及科学分析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如果说,列宁和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则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性课题,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共产党宣言》科学精神的体现。《宣言》说明:“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这就是说,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多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多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是因为它严格地以事实作为自己的根据。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那种坚持从本本出发,无视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实践,不仅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入浅出地概括为两点,一是“老祖宗不能丢”,二是“要敢于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老祖宗不能丢”,指的是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敢于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讲的是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正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于探索解决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样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形成的。这一理论,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推动了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并且在理论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生命之树常青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自己。《宣言》的科学精神永放光芒。

三、对《共产党宣言》的最好纪念

150年过去了,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千年。列宁说过, 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我们现在纪念《共产党宣言》问世150周年的最好办法, 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

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五大站在跨世纪的高度,向全党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性任务,对世纪之交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根据十五大的精神又作了进一步的具体部署。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丢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必然会使我们面临许多的课题。新世纪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这就需要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解决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开创新的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正如列宁曾多次指出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注:《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3页。)。因此,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坚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断研究和回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问题,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4页。)。按照这个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大有作为,就可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共产党宣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