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_程刚

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_程刚

(四川南充市嘉陵一中 南充 637000)

中学语文课教学的渗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研究中学生朦胧懵懂的心理,传授他们观察形成文字的眼光!只有善于不断的反思一一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人,才能用失败铺就成功之路。教学之中也是这样,每一个人的教学都是在不断的积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推动自己的进步。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总结,必然在语文教学之中不断完善自我、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信手可拈,以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笔者以为,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首先,反思每一课堂、甚至于课堂中每一名话、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内容的提炼。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首先给学生以过去壮丽的瀑布欣赏,气吞山河之势感染学生。话锋一转,为什么写到葬礼,再引入到现在的瀑布姿态一一 这就是葬礼。进而引入课文学习之中,提出问题:本文写了一个葬礼?这个问题很有开放性,绐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思考了很多问题:前所未有的葬礼,瀑布的葬礼,给人类警钟的葬礼,是什幺地方的瀑布的葬礼一一,于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分析之中,老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怎样写大瀑布的葬礼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围绕“作者是如何写大瀑布的”,自己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及场境感受相结合,欣赏作者写作特色,再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瀑布的葬礼的?完成这节课后反思:课题引入如何,是否能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是否能吸取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否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进一步反思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有哪些达到了本文学习目标?哪些是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再进一步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雄伟壮丽的大瀑布的描写与今天干涸的瀑布的对比、让学生欣赏瀑布的同时,看看作者如何描写:包括描写的顺序、方法、语言。不仅从课文中感受到保护大自然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从这一课的教学之中进一步反思到其他课,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教学以利于学生的掌握。

其次,反思教师的教的过程。有人曾说:国外是一个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中国的孩子是一种方法教几十个。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与别国教育之间的差距吧?如何才能教好学生呢?魏书生先生谈到作文教学时说过:“能写个字的,乌木就从写一句话开始教学;能写一句话的,就从说清楚一句话开始教学;能写一段话的,就从写清楚明白一段话开始教学,能写一篇文章,就从写好一篇文章开始教学,只是不要千篇一律就行。”教师教学的方法确实很重要。反思每一堂课中教师是否能起到引导作用?能否引导学生一步步朝着教学目标发展,当然包括教师的每一句话,是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添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包括教师的一举一动,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是否辅助当时的教学?还包括教师设计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规律?还有教师设计的问题、作业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所有的一切是否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后加强反思,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有利于以后的教学。

只要教师完成任务就不管学生学到了多少,这是不行的。所以反思学生学的过程也非常重要:反思是否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反思是否让学生全身心全过程投入到学习之中?哪些学生学习兴趣没有调动起来?哪些环节没有实现教学设计的日标?反思这堂课设计是否符合全体学生,有哪些让学生不能适应,学生不适应的,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投入到学习之中?最后、还要反思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是否改变?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知识有没有有听积累?情感是否得到丰富?思想是否有所更?反思教学之中需如何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教学反思不仅局限于一堂课,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还应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之后反思,在一种文体的教学之后反思,反思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哪些是需要加强的,反思一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结构是否紧凑、教学用具、教学媒体是否恰当、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反思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达到了一个什么目标;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这一类文体的教学:如果不恰当,哪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达到这类文体的教学目标。不断的总结一学期的教学。一学期结束了,反思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语文水平究竟有多大的提高,语文知识积累了多少,语文能力有多大的发展。

本人认为,语文教学反思只要能成为教学日常工作;总结一节课的教学成败得失,总结一篇文章教学的成败得失,总结一类文体的教学成败得失,也总结学生学习的成败得失;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长期坚持下去,相信我们的教学水平会不断的提高,更能在教学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正如有人说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做好这些平凡的事,那我们就不平凡”。

要想至出好文章,就必须多动笔头,多动脑筋。至于怎么写,那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老师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练习写作,培养其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养蚕季节,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采桑叶、喂蚕宝宝什么的;一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每次作文,部分学生有一种畏惧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在平时应尽可能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提供舞台,让他们在这样一个舞台上体现自己的个性,加以正确的引导以明辨是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尽情交流,融洽感情,活跃气氛。通过这些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程刚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_程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