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益进步,现代建筑施工中的施工工艺以及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艺的层出不穷,给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其中,后浇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意义重大。这项技术在施工中裂缝出现的防范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深入探讨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加强现代建筑施工质量、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效益双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功能;施工技术
1后浇带施工技术重要性
后浇带技术出现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建筑物出现裂缝现象,由于温差的影响,房屋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热涨冷缩的现象,膨胀与冷缩的过程就会使得房屋建筑出现裂缝。使用后浇带技术避免裂缝出现的同时提高了建筑的强度。后浇带技术是根据浇筑的时间不同进行划分的。后浇沉降带是在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完成后才进行的,这时候的主体建筑已经具有了一半以上的沉降量,它的好处是可以把高层建筑和和它结构差异性比较大的裙房分离开;后浇温度带比其他两种方法的伸缩自由度都要大,这种技术的初衷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房屋由于冷热温差而出现裂缝;最后一种是后浇收缩带,这种后浇带技术主要目的是预防混凝土因为收缩而产生变形。
2建筑后浇带技术的应用
2.1在建筑施工中,出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情况时,应用后浇带技术的收缩功能,能够预防因为温度变化而导致的混凝土开裂。具体来说,每隔三、四十米设置宽约900毫米的施工缝,缝内使用钢筋进行搭接、加弯。通过后浇带技术,实现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减少收缩应力。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在抵抗温度应力上,防止因温度引起的裂缝现象;
2.2在混凝土进行新的浇筑时,由于热胀冷缩而引起的裂缝,使用后浇带技术,可以妥善解决硬结收缩的情况,一般在施工后期一个月到两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施工。后浇带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新浇混凝土结构,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出现的裂缝问题;
2.3裙房与主楼发生沉降时,由于沉降不均匀,会给整个施工建筑带来沉降差的问题。使用后浇带技术,可以将裙房与主楼分成若干个部分进行设计和施工,从而将施工沉降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混凝土对连接部分进行浇灌。针对受力不同的部分,要根据建筑设计来进行荷载和校核,完成整体建筑结构的受力之后,对后期的沉降差引起的内力进行考虑。实践证实,应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荷载以及沉降问题。
3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3.1后浇带设置技术
3.1.1明确间距。在进行相应建筑的施工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如果设计图纸中标注了相应的后浇带位置,施工人员就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施工。但是在间距的设置上,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分析和确定。
3.1.2做好后浇带位置选择。后浇带的位置选择也比较重要,它的位置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质量。通常情况下,后浇带适合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部位,比如梁和板的反弯点就是比较好的后浇带位置,在这里设置后浇带后,能够减少因弯力矩和剪力过大造成的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水平。
3.1.3宽度设置要适合。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应该要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分析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确保建筑质量安全。后浇带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加强技术监督,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后浇带时间选择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时间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建筑质量,提高建筑安全。尤其是在混凝土结构建筑中,它的构建导致的收缩性问题会会出现在六十天之内。由于建筑物之间施工技术的不同以及施工高度的不同,施工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时间的选择。例如,对于高层以及裙楼来说,在后浇筑带的时间选择上就要检测建筑的沉降状况,保证浇筑施工在建筑沉降工作之后。在高层和裙楼的建设过程中,他们需要一起进行,但是裙楼相对来说施工量比较小,所以在进行裙楼的建设中,更需要加大高层建筑质量监督。施工中通常会出现裙楼的沉降工作已经完成,但是高层施工还在进行当中。
3.3浇筑材料的选择
在进行建筑浇筑带施工时,不仅压考虑它的施工时间,同时还要保证浇筑材料的质量,最终实现建筑的安全施工。在进行浇筑时,浇筑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存在的缝隙进行全面的清理,比如讲缝隙内的尘土和存水去除,同时还要保证浇筑结构件的湿润超过一天。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浇筑质量,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使用收缩性比较小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加入早强性的减水材料,提高浇筑处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除此之外,在建筑的过程中,还需要施工人员掌握好材料的配比比例,加大振捣工作,保证建筑浇筑施工的质量。
3.4做好预设模板工作
模板的预设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尤其是在钢丝网模板的设置中,要保证网格的均匀性,同时还要保证钢丝粗细的均匀度。这样能够提高浇筑带的施工质量,最终保证建筑质量。施工人员还要对模板的强度、厚度、稳定性等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可以减少因裙楼和主楼之间跨度过大增加的载荷量,减少钢筋和其他构件的承载力,减少建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4后浇带施工技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如果后浇带施工不当,很容易带来裂缝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建筑事故。因此,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该项技术的实施;
4.2对后浇带进行接缝处理时,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
4.3在浇筑混凝土的阶段,如果混凝土表面砂石等清理工作没有做好,或者混凝土的干燥工作没有做好,导致24小时以上的湿润状况,就会造成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发生差异,增加了后浇带两侧渗水风险,最终导致裂缝出现;
4.4后浇带先浇混凝土的四周和局部进行围栏防护覆盖工作时,由于钢筋污染现象发生的概率比较大,为了防止人为踩踏,部分施工人员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不加设防护栏,导致钢筋水泥乱摆放、钢筋踩踏折弯的情况;
4.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没有采用无收缩技术进行微膨胀剂的添加,而是采用了普通混凝土的拌合,替代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这样最终导致的后果,是混凝土用量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建筑工程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并威胁到交付使用质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中后浇带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减少建筑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裂缝,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但是在当前我国的建筑后浇带的设置中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因此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应该要从后浇带的时间选择、浇筑材料的选择、预设模板工作以及混凝土浇筑技术出发,掌握更好的施工技术,提升后建筑施工中后浇筑带施工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延凤.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 低碳世界,2014,07:163-164.
[2]王军.浅论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要点[J]. 山东工业技术,2014,19:116.
论文作者:丁剑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裂缝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