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模式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论文_顾 慧 顾 艳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对血透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0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品管圈护理模式组)50例与对照组(常规干预模式组)51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以及液体摄入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与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8.00% 与100.00%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3% 与70.59%,观察组液体摄入率为8.00%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控制液体摄入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73-01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目前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能够有效缓解尿毒症症状并且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但透析过程中各种并发症往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控制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限制液体摄入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患者对限水的依从性与透析疗效密切相关。鉴于此,我科于2013年7月成立了品管圈,并开展了品管圈活动,确立了以“提高维持性血透病人的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 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1例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 51例。观察组患者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为31例与19例,年龄,38~83岁 ,平均年龄(,65.5±2.3)岁 ,对照组患者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为30例与21例 , 年龄37~82岁 ,平均年龄 (64.9±3.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5例,初、高中/中专47例,大专/本科19例。透析年限:3个月-15年,每周2-3次规律透析,4h/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意识清醒,能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 排除危重症患者和精神障碍者。

1.2实施方法 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通过打分和投票的方式确定了以“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为活动主题。针对依从性,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干预1、充分透析,2、遵医用药,3、饮食管理,4、运动锻炼,5、定期抽血实验室检查。全员每月进行QCC活动1-2次,针对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先收集资料,进行原因分析,针对问题,拟定相关措施。在圈长的带领下,每位圈员按计划书进行实施,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修改,完善。护理组长或圈长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和检查督导。最后再次收集资料进行效果比较。

1.3 指标观察与评定 观察指标包括治疗依从性 、满意度以及液体摄入情况 。(1)治疗依从性评定的标准参照李希玲的方法进行评定 , 完全依从:能够严格坚持按照该病治疗规范过程 ; 不完全依从 : 基本能够按照治疗规范过程 ;不能依从:不能按照该疾病治疗规范过程 , 或中途拒绝治疗 , 治疗依从率 =完全依从率 + 不完全依从率 。 (2 )满意度的评定参照刘冠英等的方法进行 ,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 内容包括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与不满意等3个方面 ,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2 组患者经各自护理后 ,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较为安全和易行,血液透析的原理是利用半透膜的弥散作用,通过超滤和对流达到清除血液中多种代谢废物和电解质的方法,能够净化血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维持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是目前主流的肾脏替代疗法,能够在换肾过渡期延长患者生命,改善尿毒症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逐年增加,选择血液透析维持的患者也较为普遍,因此辅助措施的采用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顺利进行成为目前肾脏病护理的研究热点。对于透析患者而言,能否严格按照医嘱限制液体摄入、合理的饮食

调理、控制体重增长、口服药物的配合使用,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长期预后十分重要。患者在以上各方面的依从性,往往是疗效和远期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固然很重要,但良好的依从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治疗的质量,依从性差的病人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就维持性血液透析而言,由于透析进行中的各种因素,往往产生中枢性口渴中枢的刺激作用较强,患者不能很好的控制饮水量,而一旦患者控制液体的摄入量超过标准,就会产生水钠潴留、高血压甚至充血性心衰等并发症。所以,控制液体摄入,维持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与干体重的比值,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非常关键。由于血液透析往往疗程长,加之费用较高,经济和精神方面都给患者及家属造成较大的压力,很多血透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研究表明,品管圈模式,对于提高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透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而对于存在抵触情绪,拒绝合作的患者,要耐心倾听患者的顾虑,帮助患者适应角色的转化,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明白限水对血液透析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患者饮食、睡眠及身体的不适情况,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与

患者多作沟通,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本研究发现,很多患者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并不重视,有些患者拒绝按时按顿服药,大量饮水,不能合理饮食,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导致自我照顾不到位,造成透析不充分,严重的皮肤瘙痒、营养不良、骨代谢紊乱、高血压、心衰等并发症不断出现,影响患者疗效和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进行品管圈模式护理后透析间液体摄人量对照组明显减少,依从性也较好 (P<0.05)。

4 小结

本次品管圈活动不但提高了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有效提高了血液透析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管理潜能,加强了上下级沟通。同时促使护士熟悉掌握患者病情和大量的学习材料,提高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更新了护理理论知识水平和血液透析的业务素质,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品管圈模式可以更大的发挥和挖掘护理团队管理、成员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及增加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以持续质量改进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陈香美,张冬.应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状态的认识[J].中国血液净化,2005,4(2):139-141.

[2] 吴泽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及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45.

[3] 仪丽蕾 .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20(9):1553—1554.

[4] 王质刚 . 血液净化学 [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

[5] 张忠 .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12(12):1106-l107.

[6] 陈燕,任广丽,任星峰,等.品管圈活动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成效[J].现代临床护理 ,2013 ,16(8):73‐75 .

论文作者:顾 慧 顾 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模式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论文_顾 慧 顾 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