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视角下发明专利标准化与企业创新发展-来自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验证论文

标准引领视角下发明专利标准化与企业创新发展
——来自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验证

翟瑞瑞 何 帅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 北京 100876)

摘 要: 实施专利与标准化战略是引领、推动新时代中国和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stata12.0,结合中国创新型企业数据,嵌入微观企业创新发展情境,探究企业发明专利与不同标准转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类标准在企业发明专利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发明专利和企业各类标准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企业发明专利是各类标准转化的基础;同时在企业发明专利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关系机制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扮演部分中介角色,而国际标准的中介效应则未通过检验。研究结论对在新时代下如何推进企业微观层面的标准引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发明专利;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创新发展

0 引言

实施专利与标准化战略是引领、推动新时代中国和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转型升级、推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掌控全球话语权的必由之路。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经济必须坚持标准引领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升级。目前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上的竞争,更多的拓展至标准上的竞争(刘芸,2017)。谁掌握了标准,谁就取得了抢占市场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即“得标准者得天下”。“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9月14日在北京出席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时强调指出“要更好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必须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标准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从全球范围看,90%以上的国际标准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我国仅占1%,在2018年仅有参与提出新国际标准提案86项,牵头起草国际标准36项。而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高居世界首位,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披露,2018年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54.2万件,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5万件,排名居全球第二;且2018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中企业所占比重达64.3%,较2017年提高1.1个百分点;企业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2%。上述一系列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专利仍“沉睡在抽屉中”,未充分发挥出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竞争优势。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为何我国企业的国际标准拥有量与发明专利数量不成比例?我国企业的发明专利与标准转化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的专利标准转化在其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为回答上述问题,将从标准引领发展的视角下,详细分析企业专利与不同标准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这种转化对企业创新发展产生的影响。

1 理论分析与问题提出

企业专利与技术标准的融合能够为企业带来特有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姜红等,2018)。因此,众多企业日益倾向于将专利与技术标准相融合。有关专利与标准的已有文献多集中于分析专利私权属性与标准公共属性的冲突(朱晓薇、朱雪忠,2003)、专利与标准的协同融合(谢明敦等,2012)、影响专利与技术标准转化的因素分析等(舒辉、高璐,2016)。刘芸(2017)以专利标准化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专利标准化演化的4个阶段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刘珊、庄雨晴(2016)则通过回顾近20年国内外有关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文献,指出专利与技术标准的研究焦点经历了冲突、融合到战略运用3个阶段。郭济环(2012)则从法学的角度研究分析了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冲突与协调,提出要尽快构建标准与专利冲突协调机制、形成政府联动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机制、形成标准与科研相结合的机制等四大机制的建议。舒辉、高璐(2016)则从技术、市场、企业、机构等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专利转化标准的因素。可以看出,上述文献都从理论上围绕专利和标准转化的关系展开分析。

(2)建议科研科规范记录科研经费使用明细,定期按课题经费的收、支、余与财务科核对,保证与财务记账数据相符。

目前与专利和技术标准相关的实证研究多探讨专利与标准的融合关系、影响专利与标准融合的影响因素等。如冯永琴、张米尔(2011)利用专利地图探究发现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是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重要手段,且这一观点也得到姜红等(2018)的研究支持。同时,周爱萍等(2017)从知识转化的角度也证实了拥有专利的企业是制定各类标准的主导,专利是企业参与各类标准制定的前提。进一步地,张米尔等(2013)针对通信行业的实证发现专利与技术标准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专利可促进技术标准的制定。陈春晖、曾德明(2008)则从国家宏观的角度,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专利和各标准之间的关系,虽然实证结果没有支持各种标准与专利变量序列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但仍然暗示了专利与各标准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反映了我国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存在相互脱节的事实,并指出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就必须协调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李海滔(2013)则在实证分析企业专利与技术标准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影响企业专利成为行业标准的因素,如企业专利的修正引用数量、新技术特征系数等。

计算机网络是知识内容非常抽象的理论课程。为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采用了基于NS-3仿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一方面运用在理论课堂,另一方面运用到实验课堂。该教学方法首先从大量网络知识点中选择重要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然后用NS-3仿真工具实现,在讲授时结合仿真的动态效果,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增强了学生兴趣,使得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学校不断丰富和完善NS-3的仿真教学,以构建完备的仿真教学资源。

针对专利标准转化所带来的影响,学者已从行业、国家等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而针对企业层面的影响则相对较少(Bekkers等,2002)。在国家产业研究方面,陶忠元等(2016)以7个细分产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2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内升级的作用机理,结果证实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协同与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另外,许多学者也从增强行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专利标准化带来的影响。陶忠元、薛晨(2016)针对我国家电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协同耦合度是影响我国家电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王宏(2018)则结合典型案例,进一步从产业竞争优势的视角,发现专利与标准的融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观点,认为专利标准化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正向的,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万志前(2011)的研究就提出了技术标准专利化趋势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就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有利方面是可以促使我国系统创新形成、促使我国企业进行组件创新并形成“二次专利”、消除障碍专利、降低成本等,不利影响则是由于专利标准化后的垄断优势造成技术创新惰性、不利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等。企业研究方面,主要是分析专利标准化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可以推动产品的市场化、被企业利用形成市场垄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绩效等(Bekkers等,2002)。Mangiarotti & Riillo(2014)基于对创新的不同定义,从企业微观层面研究证实了ISO 9000认证可以提高集中于技术创新的制造业企业。Wakke 等(2016)针对1561家德国企业数据也得出相似结论,发现参与标准制定对制造业企业的绩效显著正相关。

自变量——企业发明专利(IPA),专利在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制定技术标准的前提和基本要素(马艳珍,2010)。与实用新型和设计专利相比,发明专利中的技术含量最高,对技术标准化进程的影响更大(陈春晖、曾德明,2008)。因此,选用发明专利作为自变量,以企业当年所获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表示。

由表1可以发现,无论是与企业拥有的总标准数还是对3类细分标准,发明专利都直接正向影响各类标准,只是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这一研究结论与多数学者的研究保持一致(张米尔等,2013;周爱苹等,2017)。由模型1至模型4知,企业发明专利对企业主持参与的总标准影响程度最大(β=0.504),对行业标准的影响次之(β=0.255),对国际标准的影响最小(β=0.0007)。这一研究结果基本与我国企业专利标准发展的事实相符合,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企业在国际标准上的话语权相对较弱,在国际标准中仅占1%。从3类标准分别来看,企业发明专利对行业标准的影响最大,这也与3类标准制定或修改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知识复杂度有关。相较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来说,企业将发明专利转化为行业标准更为容易。此外,对企业来说,除了本文考虑的3类标准以外,还存在一种企业自身的标准,即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需遵循的标准。因此,企业发明专利对企业主持参与的总标准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影响程度之和。

表1 变量定义

为丰富和拓展已有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标准引领发展的视角下,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划分,探讨专利与各类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具体来说,基于标准引领发展的视角,从企业微观层面,将“企业发明专利——标准化——企业创新发展”放在同一研究框架内,并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将标准划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探讨分析企业发明专利对不同标准的作用机理以及不同标准在企业发明专利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以期为企业的标准引领发展,提高国际标准竞争力提供借鉴。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描述

因变量——企业创新发展(NPS),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深层原因在于技术标准的创新(李海滔,2013),以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企业创新发展,用以探究标准引领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

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具有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是最有创新活力的企业,且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比较完善的记录了2008-2011年相关企业的专利授权量/拥有量、企业各类标准的主持和参与数目、企业新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企业的基本情况等。因此,以2008-2011四年间连续营业且数据完整的、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406家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为研究样本,共计1624个有效观察值。

2.7 准确度考察(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锥形瓶6个,分别精密加入新配制的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对照品溶液(66 μg∕mL)6.36 mL、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对照品溶液(48 μg∕mL)3.75 mL,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再精密称取已知含量供试品(6号供试品粉末,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含量为4.2 mg∕g,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含量为1.8 mg∕g),各称取约0.10 g,分别精密称定,按“2.3”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按下式计算回收率。

通过以上的文献梳理发现,上述有关专利与标准融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本取得一致观点,即“专利作为技术创新成果的一种形式,是企业参与制定技术标准的前提和基础,并对企业产生影响”。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和保障,已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已有关于研究专利标准化后带来影响的文献多集中于国家、行业等宏、中观层面,主要探讨专利标准化对国家、对制造业(家电业、汽车业)等竞争力的影响,而针对企业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尚少,尤其是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研究;仅Mangiarotti & Riillo(2014)基于对创新的不同定义开展了标准认证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但没有进一步探究对企业创新效果的影响;二是已有研究基本将标准看作一个整体,未对标准进行详细划分,仅有陈春晖、曾德明(2008)在国家宏观层面从方法和产品标准的角度探讨了专利与各标准之间的关系,但其未进一步深入到企业微观层面,尚不能回答微观企业层面的专利与每一类标准的关系究竟是怎样,企业专利与不同标准之间的融合关系是否存在差异;三是从理论上看,专利标准化后对企业创新可以带来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但这两种效应在实际中表现如何,专利通过不同标准对企业创新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何不同,它发生的路径如何,已有研究尚不能够完全解释上述疑问。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是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企业的总资产表示控制企业规模对创新发展的影响;营利能力(ROE),以人均利润率表示,同等条件下,企业营利能力越高,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可能越多,以总利润/总员工数表示;专利存量(PA)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更新产品的可能性,以企业截止统计年份所获得的授权专利存量数目表示。各变量如表1所示。

中介变量——标准化(ST),企业拥有的先进、特有的专利技术知识可标准化为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因此,既从总量上也分门别类的对标准化进行衡量,一是以企业主持和参与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总数目衡量企业总的标准化(ST);二是以主持和参与的国际标准数量衡量国际化标准(IS),以主持和参与的国家标准数目表示国家标准(NS),以主持和参与的行业标准数目表示行业标准化(INS)。

定义 7 设(T,[·,·]T,α,δ),(V,[·,·]V,α,δ)和是Hom-Jordan李代数是同态映射。若Im(i)=Ker(p), Ker(i)=0和Im(p)=T,则有以下短正合列:

2.2 样本选择

很多年后,我到省文联工作,他已离休。每当我与他在路上不期而遇,就会有一次长久的交谈。谈历史,谈社会,谈文学的现状。我不断地提出问题向他请教,他皱着眉头,眯着眼睛看着幽暗街道远处光怪陆离的灯光,倾听,沉思,然后缓缓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将近九十年的跌宕和阅历,让一颗超然的心灵,闪烁着睿智的光辉,常常让困惑和迷惘中的我豁然开朗。我在心里祝他活过百岁。

2.3 模型设定

基于标准引领发展的视角,既考察企业发明专利的标准化情况,探究企业发明专利对各类标准的直接影响也考察各类标准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中介效应。因此,基本模型设计如(1)所示:

利用stata12.0中的sgmediation回归方法,企业发明专利对各类标准转化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3 结果与讨论

3.1 发明专利与各类标准转化的关系

其中ST包含IS、NS、INS,CONTROL为控制变量,ε为残差项。

自从常爱兰嫁给驮子后,周小羽发现自己的妈妈对自己越来越凶了,对驮子却是越来越轻声细语了。而之前对麻糍,她是母老虎。

表2 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t值,*p< 0.1, **p< 0.05, ***p< 0.01

3.2 各类标准转化的中介效应

发明专利是制定或修改各类标准的技术基础,推动企业参与标准化。企业发明专利转化为标准后,能为企业带来抢占市场的先机,获得市场价值。因此,考察了专利标准化的中介效应。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2知,企业主持参与的总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企业专利与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而国际标准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国际标准的系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Bekkers等(2002)的理论分析,发明专利通过标准化可以为企业带来市场上的创新收益。

结合表3所呈现的发明专利通过各类标准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4条路径中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结果发现自变量企业发明专利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总效应都为0.0094。在“发明专利——总标准——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中,企业发明专利对创新发展的直接效应为0.0077,发明专利通过总标准对创新发展的影响为0.0017,表明在该路径中有18%的发明专利对企业创新发展产生的总效应被总标准中介。在“发明专利——国家标准——企业创新发展”路径中,企业发明专利对创新发展的直接效应为0.0085,发明专利通过国家标准对创新发展的影响为0.0009,表明在该路径中9.6%的发明专利对企业创新发展所产生的总效应被国家标准中介。在“发明专利——行业标准——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中,企业发明专利对创新发展的直接效应为0.0080,发明专利通过行业标准对创新发展的影响为0.0014,者表明有15%的发明专利对企业创新发展所产生的总效应被行业标准中介。而在“发明专利——国际标准——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中,虽然企业发明专利对创新发展的直接效应为0.0093,但发明专利通过国际标准对企业创新发展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则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z=1.36)。

表3 中介效应结果

由上述结果可以发现,整体上企业发明专利可以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正向影响,但企业发明专利所带来的总效应比较小,不足1%,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企业主要通过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渐进式产品创新和改造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与我国专利申请中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的事实相符合;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目前我国企业所拥有的发明专利的质量不高,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商业化的难度较大,难以转化为标准和新产品,从而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针对4类标准在发明专利和创新发展关系中的作用机制发现,发明专利对企业创新发展所产生的正向影响可以通过发明专利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路径来实现,但目前尚不能通过国际标准来实现;即总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企业发明专利与创新发展中都发挥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国际标准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这说明,我国企业的国际标准参与度还不足以达到发挥中介效应的门槛,同时也再次反映出我国创新型企业所拥有的发明专利的质量在国际上处于劣势,话语权弱,大多沉睡在“抽屉中”。

表4 发明专利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4 结论与建议

利用2008-2011年中国创新型企业数据库,结合stata12.0,探究了企业发明专利的各类标准化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正向影响企业主持参与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数目,并且发明专利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也存在直接的正向关系。在标准引领发展的视角下,又进一步地深度探究了企业主持参与的各类标准在发明专利与企业创新发展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显示,企业主持参与的总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国际标准的中介作用未得到验证。研究结论对在新时代下如何推进企业微观层面的标准引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对企业来说,发明专利的申请是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重要途径和依据。在标准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尤其在国际标准竞争中掌握话语权,首先,必须重视发明专利的研发和申请,积极推动企业发明专利布局,逐步提高企业发明专利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融合;其次,要实现标准引领的创新发展,企业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加强与行业协会等标准组织的联系,打造以标准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最后,在创新研发过程中,企业要注重突破式创新,争取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注重提升发明专利的质量,最大程度的发挥发明专利的效应。

对政府来说,第一,要鼓励企业提高发明专利的质量,鼓励企业将自身特有的关键技术、核心知识等进行发明专利申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布局,同时在发明专利申请过程中给予专利咨询、查新等其他服务;第二,要鼓励、引导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尤其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国际标准的主持和参与上,制定相关政策文件,为企业主持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保障。如为企业提供主持参与标准制定或修改的标准咨询等辅助性服务,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竞争,营造重视标准制定的氛围,逐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标准话语权,形成以标准为核心的新竞争优势,最终实现标准引领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芸. 专利标准化演化核心问题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2):137-145.

[2] 姜红,吴玉浩,高思芃.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标准化能力演化过程研究[J]. 情报杂志,2018,37(07):66-73.

[3] 朱晓薇, 朱雪忠. 专利与技术标准的冲突及对策[J]. 科研管理, 2003, 24(1):140-144.

[4] 谢明敦, 孔虹, 马捷. 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协同合理性研究——基于技术创新视角[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19):156-157.

[5] 舒辉, 高璐. 专利与技术标准转化的影响因素述评[J]. 软科学, 2016, 30(7):11-14.

[6] 刘珊, 庄雨晴. 从冲突、融合到战略运用——专利与技术标准研究综述与展望[J]. 管理学报, 2016, 13(4):624-630.

[7] 郭济环. 国家标准与专利融合后的法律冲突分析与研究[J]. 科技与法律, 2012(2):21-24.

[8] 冯永琴, 张米尔. 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关系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1,(8):1170-1175.

[9] 周爱苹,陈岩,翟瑞瑞.创新开放度与企业知识转化——基于中国创新型企业相关数据的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7(12):91-96.

[10] 张米尔, 国伟, 纪勇. 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 2013, 34(4):68-73.

[11] 陈春晖,曾德明. 我国专利技术标准化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 (08): 256-258 +245.

[12] 李海滔. 高科技企业专利对技术标准形成的影响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 2013.

[13] Bekkers R, Verspagen B, Smits J.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tandardization: the case of GSM[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02, 26(3-4):171-188.

[14] 陶忠元, 王晓晴, 薛晨.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内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七个细分产业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 2016, 35(3):64-72.

[15] 陶忠元, 薛晨.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耦合对我国家电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实证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6, 35(9):146-154.

[16] 王宏.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冲突和协调——以产业竞争优势为视角[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8,15(02):34-39.

[17] 万志前. 专利标准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1, 43(1):52-58.

[18] Mangiarotti G, Riillo C A F. Standards and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the case of ISO 9000[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2014, 31(4):435 -454.

[19] Wakke P, Blind K, Ramel F. The impact of participation within formal standardiz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16, 45(3):317-330.

[20] 马艳珍. 技术专利对技术标准创立的作用机制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Firm ’s Standardiza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View of Standard Leading ——The Test of Chinese Innovative Enterprises

ZHAI Ruirui HE Shuai

( School of Network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The man who gain standard will gain the world. Implementing patent and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lead and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te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nt patents and standards, and the mechanism of standard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nt patents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Results show that invention patents ar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various standards, which positively influence standards. Simultaneously, national standards and industrial standards play mediating roles whil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not through the test in the mechanism of invention patent positively affecting enterprise’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 invention paten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national standards; industry standard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5004188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03024)

作者简介: 翟瑞瑞(1987-),女,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国际商务管理;何帅(1987-),男,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创新管理。

收稿日期: 2019-07-28

中图分类号: G306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2-2272.201909049

(责任编辑:邢文君)

标签:;  ;  ;  ;  ;  ;  

标准引领视角下发明专利标准化与企业创新发展-来自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验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