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环境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全球工业环境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全球产业环境及其对产业发展影响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其对论文,环境论文,产业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当代产业环境要素构成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所依赖的战略资源的不同。工业经济所依赖的战略资源是自然资源,这决定了其产业环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自然资源与劳动力的多寡成为工业经济产业布局的首选要素。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战略资源是信息、知识,因而知识经济下的产业环境是以社会环境为基础,“科学——技术——产业”是其产业环境标志。技术、文化、风险资金、创业公司相结合成为理想产业环境,工业经济时代的许多产业因素对新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小。

1.1 高技术的拥有度

技术是推动新产业发生和发展的核心,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大国就声称“谁先占领高技术,谁就能称霸世界”。技术创新环境是技术获得的温床,它不仅需要创新的硬件设施——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大公司的开发机构等,更需要的是拥有软件——大量高智力、高素养的劳动者。在知识经济社会,劳动者的作用不是数量,而是决策者、管理者的思维、行为创新。曾有人把欧洲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于美国的原因之一归结到人的意识上,说明决策者行为在新产业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美、日的新产业基地——硅谷、硅岛,就是这种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而创造出理想产业环境的结果。华盛顿的大学生比例居全美第一,科技人员达14万以上,是其成为美国又一个“硅谷”的重要原因。可以说,拥有高质量的决策者及其培养、组织创新技术人才的环境比拥有高质量的劳动者更重要,技术进步是二十一世纪经济集聚的发动机。

1.2 先进的通讯网络

在全球网络化的时代,通信网络的健全与发达已逐渐成为产业环境的重要组成。目前,发达国家的技术产品及其相关的服务贸易均建立在通达、便捷的通信用络之上,因为它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手段。美国大华盛顿地区技术型企业数量及其密度均仅次于加里福尼亚州,而且高技术产业不断向这里集中,1997年全美急速扩大的技术企业有15.6%集中于此,使华盛顿由“首都政治中心”向信息技术中心演变。其中,发达的通信网络技术是重要的因素。华盛顿拥有因特网国际通信的50%和从事因特网信息提供、存取公司的44%,使华盛顿的技术信息如同政治信息一样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1.3 充足的风险资本及其政府效应

由于技术产业中投资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不可预测的,故高技术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耗资产业,它不仅取决于知识与信息获取量,更取决于决策者的思维与创新意识,高额的风险投资是技术产业发展的保证。

风险资金一般来源于政府、大公司、大财团,在地域上和政策上均有一定的政府行为因素。美国华盛顿高技术产业密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有这种“首都效应”的区位优势,那里有各种研究设施2800多个,其中政府研究所477个,显然政府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源地,风险资本、信息源地与消费地三者合一,是高技术产业环境的又一个特点。

1.4 良好的环境因素

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对环境因素的要求最大的不同在于环境的清洁度高。因为它具有低耗能、低污染的特性,因而对环境资源的要求是清洁、无噪音、无污染,这给新产业的选址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来说,新产业大多远离传统工业区,选择在空气清新,产业稀疏,技术密集的新区域。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英国的苏格兰低地,德国的慕尼黑等。

2 产业环境对当代产业结构的影响

新的产业环境下,全球产业结构经历着又一次大整合,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产业结构进一步细分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全球产业结构重新组合并不断细分,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第四产业兴起。在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以其优势迅猛发展从第二、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改变了持续几个世纪的三大产业结构模式,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人类开始利用有别于再生、非再生资源的第三资源——信息、知识来创造财富。例如,全球电子技术工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970年的2.6%上升到1985年的4.7%,世纪末达到8%。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增长几乎30%来自于高技术部门,第二,传统产业部门结构逐渐细化、复杂化。新产业不仅以其特殊的魅力蓬勃发展而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将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化,促使传统产业内部结构的分化,如农业技术化将出现“农业工厂”、“硅谷”农业,工业技术化将出现替代能源、新型材料,国外早已出现的“1.5”、“2.5”产业正是传统产业技术化后的结果。

2.2 新型主导产业初见端倪

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它以技术开发、加工、存储、贸易以及技术设备的制造为生产过程,并以新技术产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服务及人才培训为目的。高新技术的生产和运用形成的一系列分支学科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导产业部门。主要包括四大产业。第一,微电子产业(TC产业)。微电子产业是当代新产业的先驱,也是新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故应该是新经济的主导产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建成了电子工业基地——“硅谷”,从此以后,“硅谷”便成为新产业的代名词,各国极力效仿,“硅谷”效应波及全球。第二,网络通讯产业。通讯网络是新经济的枢纽,如同工业经济时代的交通运输。信息作为信息产业的原料和产品,其制作和销售都极端依赖于发达的网络通讯。日本工业调查会总经理曾指出,如果说二十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二十一世纪将是通讯、广播和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故以加工、制作、销售信息通讯网络、数字化地面广播操作系统为生产过程,达到资源共享、经济全球化目标的信息通讯产业无疑是二十一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目前,发达国家均把网络通讯技术作为知识产业的“硬件”设施而大力开发,日本为创造出一个与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相媲美的通信产业环境,1996年把信息通讯产业建成日本经济史上第一个产值超过100万亿日元的产业,1998年又决定建立超高速光纤通讯网,2000年实现地面广播数字化。第三,清洁产业。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了经济成就,作为对人类不合理索取自然的回报,当今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以治理公害、保护环境、促使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清洁环境产业日益兴起并发展迅速。它包括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清洁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技术与管理,清洁产品的包装、识别及售后服务、回收利用,新能源、新原料的开发技术与创新等。由于其创新技术使传统的工业获得巨大活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极大的生命力,是二十一世纪潜力较大的主导产业。第四,生物产业。生物产业通过生物工程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研制开发,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产品和相关的医疗、服务设备与技术。由于它是针对工业化时期产业优先考虑经济规模而忽视人类健康与需求而兴起的适应人类发展的新型产业,所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主要有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医疗保健产品、网上服务、社区安全等社会保障系统网络。

2.3 产业构成的两极分化

战后世界产业结构经过了几次大的调整,比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世界市场上基础设施、工业设备、原材料等产品需求量旺盛、资源型、资金型产业得到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初级产品市场萎缩,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发展,以家庭耐用消费品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兴起,进而带动了技术型产业的发展,各国纷纷调整产业结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随着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确立,各国产业结构逐渐向绿色产业和服务产业发展。在当今国际市场贸易中,绿色产品、绿色贸易深刻地改变着商品构成和贸易构成,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中,环境因素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竞争国家贸易市场的障碍,“绿色贸易”与“绿色壁垒”对每个国家出口商品都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日本已提出“环境立国”的战略,把发展环境产业作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发展中国家在吸取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后,也纷纷发展绿色产业。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规模日益扩大。据1998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年度报告,1986年国际商业服务出口额为4496亿美元,1990年达到8022亿美元,1994年第一次超过一万亿美元达到10550亿美元的规模,1998达到12900亿美元。除个别年份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速度都超过国际货物贸易发展速度。

世界产业结构的两极分化,不仅表现为新产业发展飞速和传统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上,而且表现为资源型、制造业的相对缓慢和服务业比重的不断上升。1995年全球贸易额突破60000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额突破10000亿美元。

当代产业结构两极分化还表现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就产业调整而言,发达国家技术产业发展快,新产业比重高,而发展中国家则大多数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传统产业仍然是主要的产业模式。

2.4 国际产业构成由垂直向水平方向发展

地理大发现以后,特别是产业革命后,国际产业构成基本上表现为不平等的垂直分工形式,即发达国家是高新技术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供应国,而发展中国家是农矿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国。但由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高技术产业的特殊性,当代国际产业间没有国家间的分工与合作,即使是发达国家,只靠本国的力量来完成生产的全过程是不可能和不经济的。亚太地区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是世界范围内国际产业分工向水平发展的一个缩影。例如,“四小龙”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产业结构由生产标准化产品和利用“成熟技术”向高技术、高增值的方向转移;以装配型为主,向开发型、上中下游产业结合型方向发展。马来西亚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产品出口国和仅次于日本、美国的世界第三大半导体生产国,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生产出口国等。

发达国家在生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时,将其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和装配工序放到发展中国家进行,互相发挥各自的优势,属于产业构成水平分工的生产工序型。在全球化市场中,许多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能生产同一类产品,所不同的是产品在型号、档次上的差别,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一个国家既是某类产品的出口国,又是该类产品进口国的现象。这种产业构成形成的全球生产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也有利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3 产业环境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

产业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全球产业布局格局的变化。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新体系下,世界产业分布也将出现一个崭新的格局。

3.1 全球范围内三大“经济板块”逐步取代西欧北美单核经济形态

为适应经济一体化、自由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代区域集团化的成员国组成由水平相近向水平悬殊构成转化。早期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南南合作”、“强强合作”已经逐渐被现代“南北合作”所取代。在全球范围内,这种南北型区域集团发展形成了三大经济“板块”。一是美国为首的北美“经济板块”;二是以欧盟十五国为主要成员国,以欧元为核心的一个老牌经济集团——西欧“经济板块”;三是以日本为“领头雁”的松散的“经济集团”——东亚“经济板块”。

目前,全球投资和产业向北美、欧盟和东亚为中心的三大经济板块集中和靠拢的趋势正在加强,北美、西欧和西太平洋三大经济产业圈势力均衡,取代了原有的西欧北美“单核”产业格局。

3.2 新旧产业并存格局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在地域上形成为数众多但空间范围不大的新产业密集区,他们将是全球新产业发展的典范,引导全球产业布局新时尚。如目前世界上十大著名高科技开发区,有九个分布在发达国家,美国斯坦福科技园区的电子集成电路产品占世界总产值的25%,日本筑波科学城集聚了1.5万名科研人员和千余家企业,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区。

发展中国家产业构成与空间布局存在两种情况,一部分国家进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合阶段,积极营造和建设新的产业环境,建设新的产业中心,产业布局由集中趋于分散,如新加坡已经出现新产业布局类型,国家高科技区于1994年建成,目前正在开发生物技术产业方面抢占国际新产业领域,印度等国已出现新产业布局的雏形,班加罗尔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软件生产中心,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都逐步建设规模不等的技术产业区域。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将进入工业化或继续完成工业化过程,在产业布局上,仍会出现为数众多的大型化密集型产业带。

3.3 新的产业中心与原有的产业带交相辉映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化,空间地域上,新的产业中心将迅速增加,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新产业将呈点(区)状遍布全球。在发达国家,新产业中心或出现在工业产业带的外围,形成新老产业交织的双重产业带,如美国在传统产业带“波士华”工业带的外围,出现了华盛顿科技园区,波士顿“128号公路园区”等新产业中心;或布局于远离传统工业密集的新产业区域,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如世界上第一个信息产业中心——美国的“硅谷”,布局于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旧金山圣何塞,带动了加州新经济的发展。

随着新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发展,在产业空间结构上出现了与传统工业布局相辅相成的地域类型。如马来西亚在首都附近布局了长50公里,宽15公里的多媒体超级走廊新产业带,印度已建成了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新产业城,中国的北京、深圳、广州、沈阳、上海等相继出现高新产业园区等。

3.4 产业布局模式新型多样

在新的产业环境中,不仅区位要素发生变化,而且传统区位理论和地域布局模式也将被新的产业区位理论和复杂的产业布局类型所取代。首先是由于新产业所依赖的信息资源具有共享型、可压缩型和可扩散型的特点和网络作为资源、产品运输手段的先进性,使工厂组织形式和空间占有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未来工厂属于开放型的“虚拟工厂”,它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生产厂房通过网络联系成一个不占空间面积的“空中车间”,产品的组织生产、预定销售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它甚至可以没有库房,所以,与传统的产业布局相比,空间接近性和小而分散型是新产业布局的一个特点。其次,工业经济时代的集聚在高技术产业中被赋予新的含义,一方面是表现为不占有空间的“虚拟”集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产业的密集表现为产品信息存储、运算速度的“巨型”与产品体积“微型”及其对运输条件的小型、精密上。这一特点也使产业空间形态上的小型、微型乃直隐型化。第三,网络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易达性,又使得新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分散型。

所以,在新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环境中,新产业的空间布局将会出现临空型、小型、分散型、高耗资型、清洁型等多种多样的模式。

总之,二十一世纪世界政治经济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知识经济将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世界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整合与发展,给各个国家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认识全球产业格局变化趋势的同时,积极调整本国产业构成和经济战略,主动适应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  ;  ;  ;  

全球工业环境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