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研究_会计法论文

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研究_会计法论文

对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会计改革已经进行了四年。对四年来的改革究竟如何评价?成败得失的原因又是什么?今后深化改革必须着重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做一些概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看法。

一、会计改革的成就及原因

(一)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从总体上说,会计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集中表现在:长期以来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服务的僵化的会计模式和会计管理体制已经被打破,而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适应改革开放经济环境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目标的新型的会计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形成。在过去的四年中,(我国会计工作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目标,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地推进和深化会计改革,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

以《会计法》为主体的会计法规体系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保证,是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职能、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四年来,以财政部为主,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广泛深入宣传《会计法》等会计法规。使社会上有关人员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会计法规制度,为有效执行会计法规,做好会计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在各级人大和政府的支持下,查处了一些违反会计法规的错误行为,查处了一些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案件,弘扬了正气,严肃了法纪,在维护会计人员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2.实现了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和一系列新的行业会计制度颁布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积极组织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有计划地搞好试点,模拟运作,再全面展开,使新旧会计制度实现了顺利接轨,平稳过渡。

3.会计工作规范化有了新的进展

进一步健全原始记录制度,定额的制订、修订也进一步合理,内部计划价格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所有这些基础工作的日益完善推进了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发展。

4.会计电算化有了很大发展

会计电算化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发布以后,各地区层层抓落实,制定发展规划,按照目标抓人才培训,软硬件开发,使会计电算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5.会计人员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1993年以来,我国在会计人员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1992年以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进展顺利,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和好评,参加不同类别、不同档次资格考试的人数不断增加,为国家经济建设选拔了合格人才。其次,会计证管理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具体手段。几年来不断完善会计证管理制度,严格上岗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充分发挥了会计证的资格证明、技术鉴定、技术档案的作用。最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大力推行总会计师制度,使他们在参与预测、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促进会计服务市场发育,注册会计师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手段,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几年来,我国采取了一些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力度促进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执业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向本世纪末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另外,按照市场经济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正在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体制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

1.会计改革选择了同国际惯例接轨与保持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推进策略。

我国的会计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其核心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按国际惯例的要求,改革我国的会计报告体系、会计帐户体系和会计核算方法。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但是我国并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上的作法,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制定了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作为企业会计核算具体规范,为新旧会计制度的顺利接轨创造了条件。

2.会计改革从会计报告体系国际化入手,进而牵动其他方面的改革是取得成就的又一原因

我国的会计改革首先从会计报告与国际惯例接轨入手,在会计报告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前提下,保持我国会计政策的某些特色,有选择地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的具体作法,使我国的会计改革能够顺利地进行。

3.会计改革与财税体制配套改革,保持会计改革的相对独立性,是取得成就的另一重要原因

会计管理是整个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必须为经济管理服务,会计改革必须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套,是人们的一致共识。过去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的改革没有独立性,会计改革从属于财税体制改革,只要财税体制发生变化,会计制度就必须随之而变化,使会计改革没有稳定性。这次会计改革与以往不同,会计改革模式出台之后,尽管后来财税体制有了较大的改革举措,但是会计核算除了在帐务处理上按照税法和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作适当的调整外,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改革模式,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且保证了会计改革的相对稳定性,这也是会计改革取得成就的又一主要原因。

二、会计改革中的缺陷、问题及其原因

(一)会计改革中的缺陷和问题

我国会计改革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但也应该看到会计改革已进行了四年,迄今还没有完成,这一方面说明会计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改革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改革的进程。概括地说就是会计改革仍未到位,离要达到的目标尚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是:

1.会计基本职能弱化

现代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我国的会计改革主要是对外报告会计—财务会计的改革,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财务会计改革理应规范会计信息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强化会计监督。但是,纵观四年来的会计改革实践,会计信息失真。以至“制假帐”以及会计监督不力等现象普遍存在,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以至于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对会计工作提出了约法三章。

2.会计管理职能虚化

现代会计应该是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一个有机整体,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事后的记帐、算帐和报帐,更重要的是从提高经济效益的总体要求出发,利用会计信息,根据企业当前条件和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在预测的基础上,在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决定采用一个最优方案。即参与企业经济预测、决策和控制,切实使会计管理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生活中,会计的管理职能根本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会计改革后有些会计工作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没有能够真正推动会计工作的深入。也就是说在大幅度地增加了会计改革成本之后,并没有提高应有的效益。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是保证会计职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先决条件,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主要表现是:(1)单位内部财会制度不健全。 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一些单位没有严格的计量检验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和费用开支制度,没有统一的原始记录填制、审核、传递、保管制度和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盘存管理制度;在会计核算方法方面,一些单位缺乏必要的记帐凭证填写、审核、传递办法,会计帐簿的登记、保管、使用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报送办法,会计档案的调阅、存放和销毁办法;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的企业没有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成本管理制度、进销存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金的管理和财产物资清查制度,以及成本计价、结转方法和财务成果计算、分配方法。

(2)会计工作不规范。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 措施和办法,从而造成会计核算中帐目不清、核算不实、手续不全、数字不准、填报不及时问题;有的单位没有按照会计人员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帐、算帐和报帐;有的单位出纳员兼管财产物资的保管和帐目的登记工作;一些单位会计人员离岗没有按规定办理交接或监交手续,有的单位在现金使用和银行结算上漏洞百出,造成挪用公款、贪污公款、上当受骗。

(3)会计工作手段、方法落后。 现在虽然有不少大中型企业配备了微机,但是由于缺乏会计电算化操作、维护和管理人员,在计算和分析的速度与深度上,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运用上显得力不从心,在财务管理上、成本控制、预测和决策上不能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参与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4.会计工作执法不严,违法难究

尽管社会各方面都认识到了会计工作中数字不实,监督不力,违法违纪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危害性,但是,这些问题的直接责任人被追究行政、刑事责任的却很少,虽然每次检查出的问题很多,性质也很严重,有的还屡查屡犯,但大多数没有完全依法处理,有的甚至不了了之,法律失去了应有的威严。

(二)妨碍会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几个主要原因

1.会计法制观念淡漠,以权代法现象严重

在会计工作上,单位领导认为会计人员具体负责会计事务处理,领导不可能事事清楚,将来一旦出现违法违纪情况,应该完全由会计人员负责,只要没有把钱装入自己腰包,问题再大,再严重,领导也没有责任,最多也就是单位经济损失一些而已。会计人员则认为,现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重大财务收支决定是领导作出的,违法的事项也都是领导同意签字批准的,自己只是执行领导意见,出了问题理应由领导负责。这样在处理一些违法违纪问题的责任归属上就存在着模糊区域,造成法不责众的局面。另外,一些掌握着违纪处理权的行政执法人员,由于本位主义和亲情关系方面的原因,在进行违纪处理时不依法办事。

2.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难以保障

单位领导的支持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重要保障,但现在有些单位的领导不支持、不重视会计工作,甚至把会计人员依法处理会计事务与厂长经理负责制对立起来,给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设置障碍,对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打击报复,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社会上对会计人员需要量大幅度增加,正规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由于就业观念问题,不愿到企业工作,因而一些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也走上了会计岗位,虽然进行了岗前培训,但由于基础差,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容易出现偏差。而且,由于近几年会计制度、会计处理规定和会计核算办法变化较大,而这些新规定有时不能及时全部落实到基层单位和每位会计人员,加之一些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这样使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受到削弱。

4.会计队伍不稳定

目前的会计队伍状况是:一方面一些经验丰富、坚持原则的老会计不被重用或被调离工作岗位,换一届领导,就换一茬会计;另一方面,一些有知识、有水平、懂会计的会计骨干不愿长期默默无闻,受利益和自身发展因素的驱使而跳槽改行,从而使得会计人员离岗甚至不按规定办理会计交接手续,往往造成会计工作前后不能衔接,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

5.会计管理弱化、滞后。

根据《会计法》关于会计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管理的规定,县级以上财政部门都建立起了会计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的会计管理人员,对加强和规范会计工作,维护财经纪律起到了明显作用,但是,各级会计管理机构处于忙于事务的局面,对深层次的会计管理工作无暇顾及。

三、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的思路

会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化我国会计改革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依据社会环境对会计的需要,从会计目标实现的目的出发,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推进会计实务发展,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实现会计管理职能。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1.更新观念

会计人员首先要有管理意识,要看到自身的价值,把参与经营管理、参与决策当做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要有执法意识,会计人员的职权是法律赋予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因此,会计人员要理直气壮地依法办理会计事务。会计人员还要有效益意识,要根据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为企业提高效益发挥作用,从而彻底改革会计人员就是记帐、算帐和报帐的旧观念。

单位领导也应该更新观念,不能再把会计看成是“帐房先生”,核算工具,要重视会计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及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上的独特作用。

2.严肃法纪

一是要加强会计法规建设。尽快颁布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形成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各级地方人大为加强会计工作,也应以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地方性会计法规或实施办法,以解决会计工作和会计管理的具体问题。

二是强化会计代理记帐管理。要求不具备记帐条件的小型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三年内会计工作仍不达标的企业,必须全部到财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代理记帐公司去代理记帐,这不仅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也有利于防止税款流失,增加财政收入。

三是要严格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坚持原则,维护会计法纪,政府执法部门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严厉监督、严格执法、对违法违纪者要严肃处理。

3.提高素质

一是严格把住上岗关,要求具有中专以上的文化素质的人才能进入会计岗位;二是做好在职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工作,要求在职会计人员必须在2000年以前取得中专以上会计专业学历;三是财政部门应定期作好已取得会计职称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并把会计电算化和外语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4.稳定队伍

第一,国家应想尽一切办法,切实保障会计人员无后顾之忧,保证会计人员能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干扰和侵犯,政府和执法部门应加强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解决好对受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安置、保护、奖励和对责任人的处罚问题。并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政策水平。

第二,财政和主管部门应做好会计人员的考评。对认真执行《会计法》、忠于职守、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

5.强化管理

首先,要严格《会计证》管理。对从事会计工作实行上岗申报制度,对持证在岗的会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验证,对离岗及调出、调入者,由发证机关给予办理迁移手续,财政部门应不定期进行检查,对无上岗证者要给予严厉处罚,杜绝无证上岗。

其次,规范会计行为。各单位都要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做好记帐、算帐和报帐,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到参与经营决策,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经常化、制度化的开展会计工作,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

标签:;  ;  ;  ;  ;  ;  

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研究_会计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