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高频彩超临床诊断结果分析论文_高晴

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高频彩超临床诊断结果分析论文_高晴

(敦煌市医院 甘肃敦煌 736200)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高频彩超临床诊断结果,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高频彩超检查结果。结果:经超高频彩检查发现,3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乳腺肿块患者5例;乳腺增生患者11例;乳腺导管扩张患者9例;乳腺囊肿患者4例;误诊1例;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6.7%。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具有准确率高、无创伤、方便的优点,对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可提高医生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乳腺;占位性病变;高频彩超;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068-01

高频彩超检查在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可针对不同的疾病实施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又称乳腺肿瘤,通过乳腺高频彩超检查,可较好地观察患者的乳腺形态和具体变化情况,同时能准确定位患者病变位置,尤其是高危病变位置[1]。高频彩超检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医生的临床诊断也有积极的意义。为深入研究高频彩超检查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意义,我院进行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点筛选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4~53岁之间,平均(35.1±2.3)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7例;右侧13例;乳腺外上象限肿瘤21例;内上象限肿瘤9例;患者入院前经前期乳房胀痛23例,且均表现出乳房肿块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仪器:飞利浦IU22,探头7.5MHz;

检查方法:检查时间最好在患者月经结束5~7d;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双侧上肢举放至脑后,检查时充分暴露双侧乳腺位置及腋下位置;乳腺声像由深入浅:①可见皮肤呈增强的弧形光带,界限清晰,厚度约2cm;②浅筋膜较薄,一般不成像;③皮下脂肪组织较厚,密度低,呈低回声,伴有散在的弱光点,有时可见三角形增强光条;④乳腺结构主要由乳腺腺叶和乳腺导管组成,腺叶呈中等强度的光点光斑,乳腺导管内呈圆形暗区,大小基本一致,交错排列;同时可见胸大肌位于乳腺深处有均质暗区。

2.结果

经超高频彩检查发现3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乳腺肿块患者5例;乳腺增生患者11例;乳腺导管扩张患者9例;乳腺囊肿患者4例;误诊1例。高频彩超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6.7%,可见高频彩超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值得肯定。

3.讨论

乳腺占位性病变在妇科临床上较为常见,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呈逐渐上升趋势,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命质量有积极的意义[2]。据当前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乳腺肿瘤已成为我国诸多地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方法有超痛超高频彩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3]。超声弹性成像能够研究传统超声无法探测的肿瘤及扩散疾病成像,但目前仍处于观察研究阶段,未达到普遍使用。有研究发现,在乳腺内不同部位的弹性系数各不相同,并且在病变组织周围其硬度也有明显的区别。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可采集到传统超声不能获得的独特的冠状面三维图像,对乳腺肿瘤定性诊断提供有效的帮助,且具有操作固定,可重复性好的优点,可根据病灶边界、形态、内部点状钙化等特点,判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本次重点研究传统高频彩超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

由于乳腺组织的基础病理变化,导致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性质、组织分成和结构产生差异,病理变化是其高频彩超回声特点的基础,且组织节后异型性对高频彩超回声的影响最大,分述如下:①乳腺增生高频彩超显示乳腺明显增大,且内部结构紊乱,同时可见分布不均的粗大光点或光斑,边界稍有模糊的结节状回声,乳腺导管扩张,可探查到大小不等的囊性图像;病理特征为以纤维增生或乳腺导管扩张及囊肿形成,导管哈囊肿上皮呈瘤样增生,部分上皮呈大汗腺化生。②乳腺囊肿高频彩超显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囊后壁回声增强,囊肿两侧呈暗区;病例分析乳腺管阻塞呈囊性扩张,细胞无增生,囊壁较薄且内含清亮液体;③乳腺纤维腺瘤高频彩超特点为乳腺回声正常,可见边缘光滑、边界清晰的肿物,内部分部光点较弱,后方出现声影则肿瘤出现钙化,纤维瘤囊病变是可见液性暗区;病理特征为增生的结缔组织和乳腺小导管、管泡组成肿瘤,结缔组织常有纤维细胞钙化及骨化。④乳腺乳头状导管癌高频彩超可见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且边界不整,含有强回声条索,后方呈衰减暗区;病例特点为肿瘤大部分呈分枝乳头状结构,血管分布较密;⑤乳腺髓样癌高频彩超显示肿瘤呈圆形,边界清楚光滑,内部回声较强,有时可见边缘不规则的液性暗区;病理特点为由大小不等的癌细胞团块状癌巢组成的癌肿,细胞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细胞浆。⑥乳癌硬化高频彩超可见肿瘤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密集,后部回声衰减;病理特征为肿瘤有密集的结缔组织,常有透明样。癌细胞比例少,呈不规则小条索状,浸润性较强,乳腺周围的脂肪组织、皮下组织是癌细胞侵入的主要部位。经本次研究发现,3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乳腺肿块患者5例;乳腺增生患者11例;乳腺导管扩张患者9例;乳腺囊肿患者4例;误诊1例;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6.7%。

综上,高频彩超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对患者无任何创伤的优点,得到医生和患者的一致认可。通过利用高频彩超对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诊断,可最大限度的确定患者病变位置及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侯爱莉.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17):72-73.

[2]袁磊磊,张洁,靳二虎,马大庆.乳腺钼靶上含钙化占位性病变的动态增强MRI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03(23):545-552.

[3]龚子永.超声造影和MRI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6,05(34):68-70.

论文作者:高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高频彩超临床诊断结果分析论文_高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