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1号传统保留灌肠和改良保留灌肠在小儿RSV 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06月-2015年06月我院诊治的80例小儿RSV 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肺炎1号传统保留灌肠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肺炎1号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35例显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RSV 肺炎患者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肺炎1号传统保留灌肠; 肺炎1号改良保留灌肠; 小儿RSV 肺炎;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36-01
小儿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在儿科比较普遍.目前,我国已经将其作为儿科的重点防治的4种疾病之一.病毒性肺炎属于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该疾病占小儿肺炎总数的50%,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则是导致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1].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RSV 肺炎西医治疗缺乏理想药物,也无安全有效地疫苗应用于临床,而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因RSV 感染多发于3岁以下儿童,中药传统汤剂口服,因其特有的性味在该年龄阶段的患儿中依从性比较差.故中药剂型的改变在儿科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改良保留灌肠在小儿RSV 肺炎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2]. 我科根据长期临床实践,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小儿保留灌肠术进行了相关改良,灌肠前行开塞露通便,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运用于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临床获得理想疗效及家长配合.为了探讨肺炎1 号传统保留灌肠和改良保留灌肠在小儿RSV 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故选取2013 年06月-2015年06月我院诊治的80例小儿RSV 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06月-2015年06月我院诊治的80例小儿RSV 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为(3.4个月~2.9)岁,平均(1.7±0.1)岁.患者均为痰热闭肺证.对照组有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为(3.5个月~3.1)岁,平均(1.9±0.4)岁,患者均为痰热闭肺证.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方药如下:炙麻黄3g,生石膏30g,杏仁10g,桑白皮10g,葶苈子10g,钩藤6g,虎杖15g,甘草3g.将上述药物进行水煎2次,反复过滤,浓缩为100ml药液,使用橡胶肛管保留灌肠每次给药液30ml~50ml,每天2次保留灌肠20分钟[3].实验组采用肺炎1号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方法如下:炙麻黄3g,生石膏30g,杏仁10g,桑白皮10g,葶苈子10g,钩藤6g,虎杖15g,甘草3g.将上述药物进行水煎2次,反复过滤,浓缩为100ml药液,灌肠前予开塞露10ml通便,再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每次给药液30ml~50ml,每天2次保留灌肠30分钟以上[3].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有所好转,胸片恢复正常;好转: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得到改善,胸部X 线检查存在炎症阴影.无效:患儿病情变化不明显或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35例显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见表1.综上所述,小儿RSV 肺炎患者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治疗使药液保留时间延长,不适感降低,便于护理操作及家长配合,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顾静雯,施晓燕,王明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43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4):30~32. [2] 闻芳,徐宏,林玲.小儿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7(22):1723~1724. [3] 徐宏,闻方.婴儿合胞病毒肺炎伴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4):79~80. [4] 李丽丽,刘薇薇,陈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优势及远期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0):2082~2084. [5] SigursN,BjarnasonR.SigurergssonF,etal.Respiratorysyneytialvirusbronchiolitisininfaneyisanimportantriskfactorforasthmaandallergyatage7[J].AmJRespirCritCareMed,2000;16(1):1501-1507.
论文作者:徐月红 陈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灌肠论文; 肺炎论文; 小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疗效论文; 患儿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