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健脾养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隽会英1,崔关花2

1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沿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云南曲靖 655008;2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 要】目的 观察自拟健脾养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以自拟健脾养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等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自拟健脾养胃汤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疗效确切,与西药治疗比较,在改善上腹痛、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方面更有优势。

【关键词】健脾养胃汤;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嗳气、烧灼感、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自拟健脾养胃汤以健脾理气和胃,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对2014年1至2015年8月收集的1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自拟健脾养胃汤与奥美拉唑加多潘立酮等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病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共16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80例。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脾胃虚弱型的诊断标准。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岁至65岁的患者;③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治疗具有良好依从性的患者。

1.3排除标准

①内镜检查合并有消化性溃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②近一月内服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以及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③恶性肿瘤患者;④有肺部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⑤精神病患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

采用自拟健脾养胃汤加减治疗。基础方: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厚朴、白芍、枳壳、木香、炙甘草各10g,蒲公英30g。加减用药原则:反酸者加黄连6g、吴茱萸3g;呕吐者加竹茹12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6g,减甘草;纳差者加炒神曲12g,炒谷、麦芽各2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连用4周。

1.4.2对照组

采用这些药物进行治疗: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日,于早、晚餐前半小时服用;②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日,于早、中、晚餐前半小时服用;③硫糖铝片1.4g/次,3次/日,于早、中、晚餐前1小时嚼碎服用,3种药物均连用4周。

1.4.3注意事项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再服用其他与治疗本病有关的药物。

1.5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①痊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胃黏膜充血、水肿或浅表性糜烂消失。②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黏膜慢性炎症好转。胃黏膜充血、水肿或浅表性糜烂明显好转。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胃黏膜充血、水肿或浅表性糜烂有所改善。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及胃镜复查无明显变化,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也未恶化或反而恶化者。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治疗组80例中,男32例,女48例,平均年龄为36.5岁。对照组80例中,男36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38.0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3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清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方法,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缓解病情的目的,治疗虽然有效,但治愈率较低,复发率高[2]。

中医学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病因主要有外感寒热、内倦、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进一步引起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初期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虚证,但往往虚实夹杂,如夹有气滞、湿阻、寒凝、热郁、血瘀等。中医学认为脾胃共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故治病求本当从脾胃论治,而脾胃病又以健脾益气为要,尤其对于脾胃虚弱型患者的治疗应以调理气机,补虚固本为关键。本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有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功能和抗胃黏膜损伤等作用,白芍敛阴养血,缓急止痛,陈皮、厚朴理气消食和中,蒲公英甘苦性寒,入肝胃经,味虽苦而不伤阴,性虽寒而不败胃,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枳壳、木香理气运脾,能增强胃肠蠕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黄连主要成分为小蘗碱,抗菌谱较广,对HP抑菌力最强,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有解痉作用。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和胃之效,从而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属脾胃虚弱型者,自拟健脾养胃汤的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加多潘立酮,可见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40.

[2]杨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0):159-160.

论文作者:隽会英1,崔关花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  ;  ;  ;  ;  ;  ;  ;  

自拟健脾养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隽会英1,崔关花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