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贸易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_边境贸易论文

边境贸易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_边境贸易论文

边境贸易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疆论文,边境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民族地区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陆路边境线长达2.2万公里,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在我国143个陆地边境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有112个,占78%,人口为2100多万。 20多个少数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沿边毗邻边民长期在生产生活上相互帮助、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各种友好往来,密切的姻亲关系,同族同亲的深厚友谊,已经成为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和文化往来的重要纽带。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尤其90年代初国家确定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

一、沿边开放的演进与边境贸易的特点

(一)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和推进

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自古就有密切的经贸往来。现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沿边城镇中许多是历史上中外交往的商贸中心或交通要冲。只是到了近代,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没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这些地方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才渐趋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受到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的规模仍然较小。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在新疆、云南、内蒙古等陆地边境地区,传统的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开始逐渐恢复并日趋活跃,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对外经济贸易部发布的《边境小额贸易暂行管理办法》中,明确了边贸“自找货源、自找销路、自行谈判、自求平衡、自负盈亏”的“五自”方针。从此,边境贸易蓬勃兴起,并在80年代末逐渐形成了“边贸不边、小额不小”的态势。

1992年1 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送来了春风。这次会议后,我国的沿边开放战略被正式确定并实施。国务院于1992年春作出决定,进一步开放13个沿边城镇,同时对内陆地区的省会(首府)城市昆明、贵阳、银川、南宁、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这标志着我国的沿边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沿边开放与边境贸易紧密相连,边境贸易是沿边开放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给沿边开放赋予了特殊的内容。进行边境贸易的双方,一般都给予对方减免关税和简化入关手续等优惠待遇。通过边境贸易,可以启动沿边开放,带动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广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对外开放末端一跃成为开放的前沿,与沿海、沿江开放遥相呼应。

1992年以来,沿边各民族省区紧紧抓住沿边开放的契机,均把发展边境地区的对外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和制定了加快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疆提出并实施“两线开放”、“沿边先行”的战略,利用15个边境口岸和欧亚大陆桥,吸引国家和各省区的巨资用于新大陆桥经济区域,构筑沿桥的产业布局,使一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和商贸基地迅速崛起,现已具有30多个大类、400多个品种的出口规模, 并诞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新疆还以自己优越的通商口岸,与韩国、哈萨克斯坦、日本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商运客户关系,并吸引美国、德国等国产品从新疆口岸出入境。阿拉山口口岸1996 年的进出口量达180余万吨,仅几年的功夫,已跃居全国陆路口岸的第二位。(注:参见《人民日报》1997年2月19日。)各级边贸公司还通过经济技术合作、 代理制等多种方式以借助“乌洽会”的桥梁,拓展周边国家市场,推动边境贸易迈上一个新台阶。边贸公司从1991年5家发展到1996年的346家,形成了由区级、地州(厅局)级、县市级边贸公司和三资企业、生产自营出口企业及兵团外经贸企业组成的多路边贸大军,贸易国别已拓展到包括周边8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在边贸出口商品中, 工业制成品已占70%。(注:参见《新疆日报》1997年5月7日。)1997年,国务院根据新疆对外贸易的实际发展情况,又赋予了新疆边境贸易8项优惠政策。 (注: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新疆边贸有关政策问题的复函(国办[1997]18号)中,赋予了新疆边境贸易新的优惠政策,主要是:新疆经营边贸的企业总数可达500家;对指定公司经营的商品,在南疆地区五地州、北疆地区有一边境一类口岸的地(州)各核定一家公司经营;对新疆出口自产的粮食、食糖,边贸进口钢材、棉花、羊毛等商品,国家计划安排上给予重点照顾;新疆自产食糖,在国家下达给新疆的出口计划数量内,通过边境口岸出口,按3%的退税率退税; 阿拉山口口岸为汽车进口口岸,进口新疆自用的、原产地为独联体国家的汽车整车。)新疆紧紧抓住国家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推动边贸向纵深发展,现已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贸易格局。

内蒙古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共有18个口岸,其中有2 个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口岸和二连浩特口岸。满洲里口岸铁路过货能力为500万吨,可以通过俄罗斯通往东欧和西欧。 二连浩特口岸的铁路过货能力为300万吨,可直通乌兰巴托、莫斯科,并通向欧洲各国。 为充分发挥这些地缘优势,1993年,内蒙古提出了“多边合作、以开放驱动全局”的战略思想,强调要以边境贸易为契机,加快开展同俄罗斯、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以开放开发为驱动力,加快区内市场与区外市场的对接,使内蒙古经济纳入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的轨道,在开放、联合、引进中取得发展。1996年底,内蒙古满洲里市和额尔古纳市2个中俄互市贸易区启动运作, 这是内蒙古沿边开放的又一重大突破,不仅活跃了边境地区的贸易,而且进一步促进了中俄更广泛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地处中俄边境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依托资源、地缘、政策优势,以开放促发展,重点发展对独联体、蒙古等国的边境经贸合作,先后与俄罗斯赤塔州和蒙古国东方省组建了国际事务及对外经济联合混合委员会;与独联体、蒙古等国和地区的1000多个客商建立起贸易合作关系。呼伦贝尔盟已经形成了以满洲里为主体,年货运吞吐能力1000万吨以上、年过客能力50万人次的口岸群。(注:参见《新华每日电讯》1996年7月30日。 )满洲里口岸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口岸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满洲里口岸为龙头的包括黑山头、室韦、阿日哈沙特和海拉尔航空港等在内的9个口岸通商格局, 正逐步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呼盟沿边开放带。在年货运能力1000万吨以上、过客能力50万人次的口岸群体带动下,呼伦贝尔盟初步建立起了以外贸、招商、旅游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注:参见藤妍:《口岸,九口通商竞风流》,《呼伦贝尔日报》1997年5月22日。)

云南和广西实施“打开南门、走向亚太”,“面向东南亚、全方位开放”的沿边开放战略。云南、广西毗邻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历史上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对外交流的口岸。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90年代初中越关系正常化后,滇桂2省区沿边一线地区相继对缅甸、老挝、越南、 泰国等国开放,边境贸易迅速发展。“八五”期间,广西对越南的边境贸易达133.58亿元,相当于1983年全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注:参见张丹虹:《浅析我国现阶段的边境贸易态势》,《改革与战略》1996年第6期。)1996年,广西有边贸企业151家,边贸进出口总额达3.4 亿美元;云南边贸企业发展到802家,边贸进出口总额1.36亿美元。 (注:参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7—1998》,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导报社1997年版。)近两年,云南省充分利用昆明“世博会”的辐射作用,积极开展边境旅游观光和边境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扼制了边境贸易下滑的趋势。

总之,随着沿边开放的推进,沿边开放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深化。开放度越来越高,边贸额增长较快,已经由边疆推向内地,辐射到沿海,扩展到全国。

(二)现阶段边境贸易的主要特点

1.初期的边贸是民间自发的、零散的易货贸易,规模小、层次低,现已经形成规模大、辐射广、多元化的新格局。过去边境贸易一般只是小笔的边境易货贸易,现已发展到大宗的跨国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边贸从单一的贸易型向工贸结合、技贸结合以及成套设备出口方向发展。沿边省区到毗邻国家办厂、开设办事处、承包工程、兴建基础设施等合作项目也逐渐增多。贸易规模已由简单的易货贸易逐步发展为一定规模、较为规范的进出口贸易。贸易区域范围已由初期纯粹的两国边民互市贸易发展成为辐射多国的贸易和转口贸易。贸易主体已由边民原始的民间易货贸易发展成为国营、集体、个体经济共同参与。贸易的层次、商品结构也由低层向中、高档过渡,需求的大众化逐渐向专一化转移。通过多年的发展,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品种繁多,已由最初的几种逐渐增加到上百种、上千种。我国出口商品的质量亦有了明显提高。

2.边境贸易增长速度回落并大幅下滑。我国沿边省区的边境贸易,在90年代初期曾有过一个时期的超常规快速发展。据统计,1992年全国边贸进出口总额由1989年的10.6亿美元飚升至39.5亿美元,边贸在全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相应地从0.8%增长到2.4%,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注:参见杨建文、冯云飞:《我国边贸发展现状分析》,《上海经济》1997年第6期。)但在经历了90 年代初的快速增长后,近年来受国内外大气候的影响,出现了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1998年,全国边贸出口8.05亿美元,进口12.13亿美元, 边贸进出口总额为20.18亿美元,仅相当于1992年的51%。(注:资料来源:对外经济贸易部计财司统计处。)边贸下滑,使一些边境地方财政税收锐减,对其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造成边贸下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1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我国的周边国家中,直接卷入金融危机的国家主要是缅甸,缅币大幅贬值,缅币与人民币的汇率已由过去的10∶1.5降至10∶0.30, 使我国边贸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变高,竞争力下降,出口受阻。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也颇深,由于卢布大幅贬值和经济不景气,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减少。而卢布的贬值,又引起独联体各国货币的不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边贸的进出口。(2 )周边国家新出台的贸易政策对我不利。近年来,一些周边国家为减少对我国的贸易逆差,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实施了一些新的贸易措施。如缅甸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了30%,涉及商品大多是我国边贸出口的常规商品;并对我国常规进口的木材、玉石、皮张、水产品、油料作物作了更严格的管制;禁止进口中国卷烟、啤酒、药品等。(3)1996年, 国家调整了有关边贸政策(国务院2号文件),(注:国务院于1996年1月下发了《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2号文件);是年3月29日,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又联合下发了《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和《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管理办法》。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7—1998》,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导报社1997年版,第111、120页。)也对边境贸易产生了一定影响。调整后的边贸政策取消了162 种商品享受的免税优惠,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通过指定口岸进口原产于毗邻国家的商品,1996—1998年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并将边贸纳入了一般贸易管理。从全国的全局来看,这些措施规范了边贸秩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边境各省区普遍反映以“小、快、灵”为优点的边贸仍受到管理方法和程序的很大制约。税收减半政策难以落实,在实际运作中没能真正发挥效用。调整后的边贸政策对30种特定商品实行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在实际管理环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配额招标管理环节过于繁杂,配额的设计和分配不能顾及一些边境省区与邻国开展边贸进出口的特殊情况和传统做法,从而引致边贸下滑。

3.边境贸易秩序逐步规范化。90年代初,国家进一步开放13个沿边城市,各边贸口岸一度很红火,但由于政策不配套,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1996年4月,国务院2号文件实施后,有效地整顿和规范了边境贸易行为,边贸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999年1月, 新的边贸政策出台并实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海关总署联合就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作出新的补充规定(844号文件)。 其主要内容是: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商品(仅限生活用品),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3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超过人民币3000元的(2 号文件规定为1000元),对超出部分按法定税率照章征税。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通过指定边境口岸进口原产于毗邻国家的商品,除烟、酒、化妆品以及国家规定必须照章征税的其他商品外,在2000年底(2号文件规定只到1998 年底)前,继续实行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的政策。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下换回物资的进口,在2000年底前,继续执行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口税收政策(2 号文件规定要按全国统一的进口税收政策,现只要减半征收)。844 号文件还放宽和简化出口配额和出口许可证的限制,扩大了边境地方外经贸业务部门的管理权限。

可以想见,1999年新的边贸政策的出台,将有力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沿边开放和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振兴边疆民族经济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人们的思想观念守旧,缺乏市场经济意识,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致使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开发,毗邻周边国家的地理区位优势没有发挥。实践证明,边疆民族地区面向周边国家开放、发展边境贸易是振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有效途径。虽然近年来边贸下滑,对边境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边贸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拉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1.边境贸易已经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边境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特殊方式,有着与一般对外贸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前些年,通过边境贸易出口了许多通过一般贸易难以出口的商品,换回了许多国内急需的资源产品,有效地调剂了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在少数省区(如新疆、西藏),边境贸易已居于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自1993年以来,边贸在新疆整个外贸进出口额中已占据“半壁江山”的重要位置。1988年,新疆的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3600万美元,只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8.8%,而从1990年起, 边境贸易出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平均每年以43.76%的增长幅度递增, 到1996年,新疆的边贸进出口总额已达7.31亿美元,占全疆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2%。(注:参见《新疆日报》1997年2月14日。 )1993—1996年,新疆边境贸易额连续4年占新疆外贸总额的50%以上, 成为新疆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注:参见《新疆日报》1997年 5月7日。)

2.边贸的开展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过去长期依靠国家财政补贴的边境县市,通过发展边贸,逐步拓宽了财源,地方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不少边境地区的财源在很大程度上靠边贸,有的县边贸上缴的利税占当地财政收入的80%以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从1985年开始,实行“以贸易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开辟边境贸易区,从而使该州1976—1988年的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各达到20%左右,比云南省的平均水平高出6至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5至6个百分点。1988年德宏州的地方财政收入比1978年增加了37倍。1992年,德宏州边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7.2亿元,与1984年相比增加了45倍。边贸鼎盛时期,德宏州财政收入的30%来自边贸,其著名的口岸城市瑞丽和畹町,其比例分别超过70%和90%,形成“边贸财政”的局面。(注:参见胡皓冬:《转型中的德宏外经贸——架构向立体伸展》,《国际商报》1998年1月15日。 )广西凭祥市每年的边贸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在70%以上。其他不少边境城镇的边贸收入也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边贸的开展,大幅度地增加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加快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云南德宏州的畹町市,在开放边境贸易前属贫困县, 1988 年该市就进入全国首批36 个小康县(市)的行列, 1993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9600元。瑞丽充分发挥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瑞丽市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1公里,它与缅甸的木姐、 南坎两座城市遥遥相望),使边境贸易越做越红火。1985—1992年,瑞丽的边境贸易平均每年递增40%,1992年瑞丽市的边贸进出口总额达12.4亿元,比上年增长47.7%,其边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州边贸进出口总额的80%,占云南省的70%,占全国的34%。(注:参见王淑玲:《云南边境上的“口岸明珠”——瑞丽市边贸调查与思考》,《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

3.促进了产业联动,增加了就业机会。边贸属于流通产业,它与工农业具有很大的关联作用。一方面,边贸能为沿边地区的生产部门打开外部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边贸不断向周边国家腹地延伸,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界限,商品产销流向也超过沿边地区的地理范围。这就把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生产联系起来,加强了经济联系和交往,拓展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由于边贸所引起的人员往来对沿边地区的第三产业如旅游、商饮服务和交通运输等产生巨大的关联作用。这些产业又将产生一系列的关联作用,无疑将会为沿边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沿边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边贸直接推动了边境地区的商业、交通业、通讯业、房地产、金融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广西凭祥市过去曾被人们喻为“一条街,两排树,来后没吃也没住”的城市。1988年,凭祥市只有1家饭店、3家旅社,如今,已拥有餐馆200多家,宾馆、旅社、招待所120多家。凭祥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GDP 的1/3左右。东兴市每年外来客商和旅游者甚至超过了地方常住人口的15倍以上。(注:参见广西壮族自治区边贸局:《方兴未艾的边境贸易》,《民族画报》1999年第1期。)可见, 边贸有利于边境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生产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边贸还使边境地区成为投资热点。许多昔日冷冷清清的偏僻小镇如今已成为集贸工农并举、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热闹繁荣的边陲城市。广西凭祥市1988年尚无一家外来投资企业,目前已有外资企业1000多家。(注:参见广西壮族自治区边贸局:《方兴未艾的边境贸易》,《民族画报》1999年第1期。)经过多年的发展, 西藏的樟木口岸已经成为交通方便,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齐备,银行、海关、商检、工商及政府各类管理机构配套的辐射全区及国内相邻省区的国际性边境贸易口岸。早在1993年时,樟木口岸的边贸额就突破3亿元,占西藏全区的71.4%。其中大额贸易约占30%,小额及边境互市贸易约占70%。而在边境小额贸易中,80%左右是由外省区企业和商户实现的。樟木口岸这个边陲小镇,现在是楼房林立,许多边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摩托车,80%以上的边民经商;除本地3000多常驻人口外,还有5万多国内外流动商人,他们来自四川、青海、拉萨及尼泊尔等地。(注:参见周朱流:《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显然,边贸的开展,使边疆民族地区跃升为全国重要的内陆转口贸易口岸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4.边贸的互补性,有利于边境地区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边贸的开展不仅增加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渠道和需求,拓展了境外市场,刺激了国内经济,而且进口了不少短缺或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工农业原材料和产品。现在,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品种繁多,且互补性强,我国出口的多是轻工产品,进口的则以原材料为主。沿边各省区与周边国家开展边贸,都本着以我所有、易我所需、以余换缺、互通有无、平等互利的易货原则,使进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此外,沿边开放和边贸的发展使各民族的开放意识、商品意识、价值观念日渐提高和转变。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通过参与边境贸易活动,开阔了眼界,突破了封闭,锻炼了才干,培养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一部分人逐渐成长为具有现代意识和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才,他们是支撑边疆民族地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

三、边贸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世纪之交全球经济进一步区域化和自由化的趋势,边境贸易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边贸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新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为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国家在近期将加快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将继续促进西部地区和东中部地区开展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东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的力度;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从国外和东中部地区吸引人才“落户”西部。总之,国家将进一步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民族地区投资和开发,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进一步活跃和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然要求继续扩大沿边开放的力度,增加进出通道,为拓宽边疆民族地区外经贸渠道创造条件。民族地区现有国家级口岸42个,地方级口岸120多个。从数量上来说已经不少, 但分布很不平衡。如西藏现有樟木、普兰、吉隆3 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普兰、吉隆因交通条件的限制,贸易量较小,且大多是边民之间的小额贸易,季节性很强。大宗的边境贸易基本集中在樟木口岸,但樟木面对的是尼泊尔这样的小国,工业底子薄,与其贸易互补性较差。而像亚东这样具有广阔前景的著名口岸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开放。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放,增加进出通道,以更好地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应当看到,现阶段我国的边境贸易,就总体而言还处于互通有无、易货贸易的初级阶段。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使边贸向更高层次和阶段过渡。边境自由贸易区或边境出口加工区是边贸的高级阶段。它主要是在沿边地区的交通方便、位置特殊的城镇或其周围,划出一定区域,兴建或改扩建车站、道路、仓库、厂房等基础实施,并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境内外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扩大制成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13个沿边开放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具备了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的基本条件,但尚需进一步配套各项功能,加强管理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其尽快升级。边疆民族地区应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这一有利时机,积极筹措资金,加快边境口岸地区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仓储、交易市场等的建设,提高口岸的知名度,增强吸引境内外投资的能力,从而为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或边境出口加工区,使边贸升级创造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二)我国加入WTO后对边贸发展的影响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整体上讲,加入WTO对中国是有益的。在WTO的框架下参与世界范围的贸易开放, 将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扩大就业、刺激内需,将使我国的改革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同时,由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一些行业和领域,也会给我国的一些行业带来挑战。

应当看到我国加入WTO将会对边贸产生一些积极影响:(1)表现在中国的关税减让,即降低边贸进出口商品关税税率。(2)许可证、 配额以及进出口商品数量等方面的限制逐步减少或取消。这将有利于边贸的开展。由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削弱,周边国家通过边贸,商品可大量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商品同样也可以进入周边国家市场,在这方面机会是均等的。 (3 )有利于技术引进和提高边贸产品质量。 加入WTO后,外资尤其是直接投资进入民族地区将会更容易, 这些投资往往能带来较先进的技术。直接的技术引进和转让也会更加容易。这将带动边贸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

不言而喻,加入WTO 也将给边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我国加入WTO后,这就意味着边贸的某些优惠政策将取消。国家对现行的边境贸易政策将会逐步调整,如取消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免税和减半征收政策,将边贸逐步纳入到贸易体系中。(2)加入WTO后,生产边贸出口商品的各种企业,都将在不同程度上经受国际市场的挑战,特别是那些不再受保护的轻纺工业,既面临着有利增加出口的新机遇,又面临着国外商品涌入、增强竞争压力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或在一定时期内会影响到边贸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出现或加重边贸区域发展的不平衡。(3)一些边贸企业对国际市场、 国际规则不熟悉,入世后生存的环境将更加艰难。因此,要注意研究周边国家边贸市场的动向,针对不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我国不同边贸贸易区各类进出口商品的流向。

需要指出的是,入世后,并非所有的边贸优惠政策都会取消。诞生于1995年1月1日的WTO,主要以1994 年底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所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ATT 1994)为基本框架。CATT 1994第24条第3 款规定:CATT的各项规定不得阻止任何缔约国为便利边境贸易对毗邻国家给予某种优惠和便利,即一个缔约国在边境贸易上给予周边国家的特殊优惠可以不适用于其他缔约国。(注:参见汪尧田、周汉民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总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525页。另见许思奇、穆文德主编:《1994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文件·关贸总协定大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因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问题在于,WTO为了防止边境贸易优惠可能导致的不平等竞争, 对边贸商品的产地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即对邻国产品进出口减免优惠限制在边境15—20公里以内自产的商品。而我国目前的边贸商品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应认真研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做到既要遵循国际惯例,又要有利于边贸发展。

为促进边境贸易的进一步活跃和发展,必须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同国际经济接轨的边贸运行机制。因此,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边贸体制,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建立有利于改善进口结构、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创新的机制;提高出口竞争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形成出口增长要依靠质量效益的机制;转变边贸增长方式,由单纯的规模和数量扩张转向品质改进和效益提高,由易货贸易为主的经营方式向现汇贸易经营方式过渡,从单纯的商品交易向边境地区全面经贸合作转变,积极引进境内外资金和技术,推进资源开发和加工业的发展;按市场规律,用经济手段实现边贸集团化、专业化、实业化经营,提高边贸经济效益,以尽快适应我国加入WTO后边贸政策调整和其他可能出现的变化。

标签:;  ;  ;  ;  ;  ;  ;  ;  

边境贸易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_边境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