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论文_汤全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论文_汤全全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

在讲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今天,小学作为学生初步进行知识学习的时期,对于一切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完全,这个时候如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催化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多注重将审美观念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亲身接触表达美,进行整体素质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的渗透方法进行了简要探析,希望让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一些有利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

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据调查发现,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发现美,提高其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道德品格的修养,激发其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的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教育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审美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需要。

一、在具有美感的学习情境中接受审美教育

教师创建适合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生动形象情境的帮助下,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文的魅力,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思维。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转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变成易于学生理解的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语文作文知识。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参学习,发现文章内容的美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加强课堂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加深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的体会。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提高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程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注重读写结合,融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都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在审美教育方面,考虑的不多。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应该创新作业形式,通过布置作业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首先,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内容上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其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写作和阅读任务,通过阅读和写作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最后,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

例如:在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掩耳盗铃》等寓言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者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发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寓言故事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三、语音阅读展现美的具象

小学生对于语音的感知能力比较强,教师在平时的语音教学中要多注重对课文的朗读,通过对不同声线的感受来体会美,老师通过对课文的语音阅读也能将美具体展现出来。老师可以利用早上这一段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语音阅读,早上既是学生记忆的活跃期,可以通过阅读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早上学生的声线比较柔和,能够将语言中的美更好地具象化,加深对美的感知;与此同时,教师在每篇课文的讲解前也要先用感情朗读一次,加上自己对文章整体思想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在语音的表达下,美能够更加具体化。语音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通过富于变化的声线和饱满的感情表达作者写作的情感和思想,可以更好地将美具象化。还有就是老师让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美的表述,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注入感情,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进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启发想象,体昧整体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教学《长城》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长城蜿蜒盘旋,横贯万里的壮观景象;想象孟姜女哭塌万里长城的民间传说;想象修筑长城的工匠的繁重劳动;想象狼烟四起,气势磅礴的古代战争等,学生通过想象,再造长城的意象整体,重现凝聚在这一典型的“人化的自然”当中的人的本质力量,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含义。

五、解析课文体验美的构成

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人物分析,进而体会到人物中包含的性格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提高他们对道德美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激情,增强语文素质,为将来语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军神》这篇文章中,教师先对文章进行内容划分,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对于主人公刘伯承的描述进行解析,从他的性格、意志品质以及成就等多方面分析探讨其形象,同时也要注意其他人对主人公的侧面衬托,如课文结尾中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称赞。通过对课文人物的解析,找出人物中良好的品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美的构成不仅是景物秀丽,形象活泼,还有性格美等许多内容,在每篇课文的解析后都总结出一种美的涵义,体会美的构成,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坚定学习的意志。

审美能力是人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品味和创造的能力。当代的小学语文作文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审美教育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利用适合学生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通过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教育奠定了基础。

语文中蕴含的东西博大而精深,对于刚接触语文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提高其审美力,让他们寻找发现语文中的美,进而拓展其思维启迪其智慧,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塑造其优秀的道德品质,坚定学习意志。在美育渗透的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不断地完善对美的储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渗透,能够激励学生学习语文,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姣娇.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

[2]李晓婷.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功能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8).

[3]廖明会,黄春英.审美教育: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增长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4).

论文作者:汤全全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4月总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论文_汤全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