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交班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王常英

(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山东 胶州 266300)

【摘要】目的:探讨表格式交班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表格式交班)和对照组(常规交班)。对比交接班制度改善后两组护士交接班评分及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交接班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格式交班用于内科后,可以提高交接班质量,减少交接质量缺陷,提高护士自身护理水平。

【关键词】内科;表格式交接班;制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5-0196-02

目前我国各大医院虽然有严格的交接班制度,但受到护士工作素质和工作经验的影响,使得交接班执行情况受到影响,同时传统交接班制度中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关注度不够,容易诱发各类护理纠纷[1-2]。表格式交班模式为一种新型交班方法,与传统交接班方法相比,避免书写繁琐、书写随机性强等缺点,大幅提高临床护理质量[3]。为此本文拟将表格式交班模式用于内科护理中,现将使用价值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表格式交班)和对照组(接受常规交班)。研究组年龄21岁~49岁,平均年龄38.63±7.34岁。对照组年龄22岁~51岁,平均年龄39.35±13.28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

1.2 常规交班

具体内容为汇报患者昨日病情变化,及检查结果,向交班护士交接今日护理内容和措施,接班护士口头听取后执行相关护理医嘱。

1.3 表格式交班

1.3.1设计框架 病区报告表格的规格为8K纸,表格分为三块内容:基本情况、重点交接内容、护士签名:(1)基本情况:栏采取宋体5号字,内容有患者所属病区、住院日期、页码。(2)重点交接内容:第一栏有班次、当班起止时间、患者入院时间、治疗方法、是否发生并发症、护理等级、是否转科、是否病危。(3)患者评估:横行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各项护理任务、生命体征、睡眠状况、心理评估、留置针、管道、输血量、肢体功能、症状。(4)护士签名在表格右下角:具体为白、中、夜三班护士与接班者双签名栏和时间。

1.3.2表格填写 (1)白、中、夜三班护士必填内容:班次,护理级别,患者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药物及治疗。其中正常及检查阴性项目打“√”,如呼吸、脉搏、心率、皮肤,黏膜,肢体功能。白班用篮笔,中夜班红笔。治疗、护理、病情观察、输液或输血量、管道等用文字填写。如患者需要输液护理时,若本班次内2000ml液体未输完,则不作表示,若下班护士当班期间液体输完后,则进行填写。导管名称填入空格处,填写“拔”或“停”。(2)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患者每日护理情况,填写病情观察、重点巡视及安全部分。

1.3.3交接班落实 (1)要求接班人员提前15min到科,接班护士与责任护士、当班护士在患者床边进行交接,交接班时,接班者位于患者左侧,交班者与其余护士位于患者右侧,根据患者病情逐一查看表格填写情况,交班者重点介绍危、重、特、Ⅰ级护理病人的病情,填写“详见护理记录单”。(2)接班护士上班后对交班表格进行核查,有遗漏处及时填写。(3)每周召开护理例会,分析交接班时中的不足之处,对护理缺陷的诱因进行常规化预警。

1.4 观察指标

对比交接班制度改善后两组护士交接班评分及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

1.4.1交接班评分 根据《交接班质量》、《基础护理质量》为评价依据,对交接班以下容进行考核:患者信息、症状体征、用药、问候及介绍、护理项目、交班记录、病情观察、管道护理。交接班评分满分100分。

1.4.2护理质量评分 我科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考评项目有询问需求、查看患者、总体印象,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评分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交接班制度改善后两组护士交接班评分

研究组交接班制度改善后,交接班评分为92.36±4.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22±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交接班是临床护士每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交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5]。目前交接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1)接班者不注重护理依据,接班护士上班以后没有在接班前翻阅危重患者的习惯。(2)传统交接班中大多是依靠经验式护理,每位护士受到自身工作经验、文化层次等因素的影响和局限,会按照固有的思维解决问题,造成解决问题的片面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次研究中采取表格式交班模式。结果发现研究组交接班制度改善后,交接班评分为(92.36±4.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22±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交接班制度改进后,研究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94.25±2.36)明显高于对照组(86.35±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通过表格式交班使得交接班工作根据整体性、连续性,使护理问题更加重点化、细致化[6],因此研究组的护理总体得分高于对照组。通过表格化交班可以让护士更直观观察患者病情,了解病情变化,避免遗漏。这提示通过表格化交班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连续、高效运转,使得护士在本班工作中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回顾,进一步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如表格设计中通过简单的“√”,可以让护士减少书写时间,将更多的精力照顾患者,观察病情,确保病人得到有效治疗[7]。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表格式交班用于内科后,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而减少交接质量缺陷,保证内科患者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倩倩,徐淑英,包灿丽,等.SBAR交班模式在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刊,2018,53(04):445-448.

[2]罗艳玲,陈华双.新型晨交班模式应用于认知功能障碍科患者护理管理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5):16733-16734.

[3]吴晓兰,杨茜.表格式交班提示记录单在推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8):251+253.

[4]戴怀珍.妙用表格式重点内容交班,让危重患者护理化繁为简[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6):189.

[5]高新霞.电子表格式交班在感染性疾病科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3):167-168.

[6]吴晓兰,杨茜.表格式交班提示记录单在推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8):251+253.

[7]杨莎,吴昊,游建平.感染病科表格式交班记录在加强病区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08):1462-1463.

论文作者:王常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表格式交班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王常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