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吕令红1,邓怡然2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吕令红1,邓怡然2

吕令红1 邓怡然2

(1.东明黄河公路大桥管理处,山东,菏泽,274000)

(2.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00)

【摘 要】随着实体道路施工的发展,对道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实体施工方面和道路的质量验收等。对于现今沥青在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建设工程中、路桥施工中等,因为沥青材料本身具备的防水性、稳定性、可塑性等优势在施工中普遍应用。而排水性沥青的发展与创新则综合了沥青的特性,其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也是实体施工材料的一种创新。本文主对“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

1.排水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1.1排水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含义

排水沥青混凝土材料又称透水沥青路面,指压实后空隙率在20%左右,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的新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其实质为单一粒径碎石按照嵌挤机理形成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1.2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传统施工技术下,对于路面后期出现的路面变形、排水性差等现象。另外传统的路面主要是混凝土路面,施工材料主要是以钢筋、混凝土、粗骨料等。施工工艺是基层的填实、安装模板、传力杆、混凝土的搅拌与铺设、表面振捣、分格缝的处理。相对来说施工工艺比较繁杂,后期需要经常养护,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把控十分重要,例如路面基层的处理不当或者混凝土的配合比等问题的出现,则会直接影响道路的质量问题。另外,如是冬期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做好防冻措施,也应避开雨季施工。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混凝土路面的总体性能。例如排水性能,排水沥青混凝土材料道路是骨架嵌挤、多孔结构、开级配的沥青路面,有着降噪、排水、抗滑等优点。另外,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大空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一般为18%~25%,因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也降低了传统路面因排水不畅而造成路面塌陷,从而影响交通。另外在施工中,都路面的碾压过程中施工效率高,可一次性完成加铺、重铺、重新整型等施工,就地通过再生材料修复,具有节约资源、环保等优势。

2.排水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优势

2.1高强度

由于长期受外界自然环境的侵蚀还有交通车辆的压力,对道路的强度要求也很高。排水沥青混凝土由于材料本身的可塑性强并且与集合材料结合提升了其综合能力。像传统的混凝土路面易受环境影响,例如高温下出现裂纹、车辆通行的摩擦与压力等。排水沥青混凝土则融合了以上优势。发挥了沥青的耐高温和抗压能力与耐摩擦力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路面的强度。

另外,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对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沥青与矿粉形成的胶结料的粘结力;

(2)集料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和锁结力。

矿粉细颗粒(大多小于0.075毫米)的巨大表面积使沥青材料形成薄膜,从而提高了沥青材料的粘结强度和温度稳定性;而锁结力则主要在粗集料颗粒之间产生。选择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时要兼顾两者,以达到加入适量沥青后混合料能形成密实、稳定、粗糙度适宜、经久耐用的路面。

2.2排水性性好

传统路面由于施工工艺和材料的差异,在雨水天气中,对道路交通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于大城市间的交通,造成出行不便,堵车、事故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作表层,将降雨透入到排水功能层,并通过层内将雨水横向排出,避免了雨水天气导致的路面湿滑排水不畅等现象,也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2.3综合性能高

随着我国交通水平的发展,城市化发展也是必然趋势。从交通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加强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在增加新建道路的基础上提高道路的综合水平,包括施工工艺的创新、新材料的应用。例如排水沥青路面的多孔特征可以大幅降低交通噪音,这也说明了在交通水平的发展中,也将道路施工中融入更多人性化标准,发挥道路的通行作用的同时,提高我国的实体交通效率水平。

优越的综合性能体现在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目标等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实体施工的进行则都会对环境和人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对于现今的道路实体施工行业来说,在达到施工质量的同时还需做到对外巨额的干扰、影响降到最低,即实现“环境友好”施工。而排水性沥青混凝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则避免了粉尘、垃圾、噪音等污染。因为它是直接利用热再生设计施工,在处理好基层,确定好材料配合比等条件下直接利用路面现有材料进行摊铺施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排水性沥青混凝土材料在道路中的施工工艺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涉及到排水性沥青混凝土在实体道路中的施工也是有着重要标准。在施工中的合理应用才能使其发挥作用,以下是排水性沥青混凝土在道路施工的工艺:

3.1施工材料的准备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原材料主要包含四种:细集料、粗集料、沥青(高粘性)和矿粉。各材料的比重也有明确标准,否则也会对道路质量造成影响。如细集料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具体技术指标:泥沙含量(以小于0.07毫米为标准)的技术指标需小于或等于3%、视密度的技术指标要求为大于或等于2.5g/cm3,测试细集料视密度的取值为3g/cm3,砂含量的技术指标要求为大于或等于60%,测试性的取值为72%。 其他材料也应根据道路实体施工遵循相关规范要求。

3.2配合比的设计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中的配合设计,主要是指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目标配合比设计在目标配合比中,空隙率、骨料比和沥青量属于配合比中的主要因素,因为我国地理环境和地势的差异显著,所以在排水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前应充分考虑各方因素,在符合相关标准的基础下合理设计。生产配合比指的是在实际的道路施工中的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的差异,并且尽量实现一致。

3.3材料的摊铺与碾压

在做好如上的准备工作的条件下可继续进行下一步材料的摊铺工作。对于材料的摊铺也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在摊铺期间需保证材料的密实性和完整性。利用材料拌合碾压机械一次性施工,保证了施工过程的整体性。

3.4质量验收与检测

根据所施工的道路情况,在竣工后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质量验收。包括重要施工资料、检验报告等。另外道路质量需满足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如路面透水性标准,表面空隙率等均应符合。另外在满足相关标准的情况下也应做好道路的相关养护工作,提高道路性能。

4.结束语

随着道路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道路综合能力。排水性沥青混凝土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是实体道路施工技术的创新。例如在路面碾压的过程中,利用排水性沥青混凝土的受热易塑性能,大大的减少了在传统工艺施工中厚重材料的搬运。减少了施工程序,却在性能方面更加稳固.另外,对于排水性沥青混凝土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也逐渐实现了“环境友好”的施工目标,也在道路的总体施工工艺上体现出人性化的目标。解决现有道路问题,优化出行交通面临的问题,将环境与人为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在今后,对于道路方面的施工材料与工艺也就将会继续创新,实现交通能力的最大化优势发挥。

参考文献:

[1]张龙.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57-59

[2]张继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102-104

作者简介:

吕令红(1970-)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高级工程师,大学学历,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公路与桥梁工程。

论文作者:吕令红1,邓怡然2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吕令红1,邓怡然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