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的相关问题论文_杨敏,孙笑娜,王利军

论述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的相关问题论文_杨敏,孙笑娜,王利军

山东恒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所谓提防,就是指沿河、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的能起到挡水作用的建筑物,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并且使用范围最广的防洪工程。本文论述了水利工提防的现状,处理原则及防渗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水利工程;提防防渗;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对于水利项目来讲,我们不但要求其应该具有非常好的抗震水平,还应该非常稳定,可以有效防渗。开展好防渗活动不但能够提升项目的稳定性,防止结构被破坏,最主要的是还可以节约资源。当渗漏现象出现之后,要在第一时间处理,假如未认真处理或是处理的措施不正确,就会对单位以及整个社会的效益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危及到广大群众的财产和生命。

1水利工程堤防的现状及处理原则

1.1现状: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水利工程数量众多,其中堤防总长已超过二十六万公里,使我国的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早期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堤防工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1)大坝由于渗漏管发生破损而引起的渗漏,一般占总量的31.7%,在堤防渗漏事故中最为常见;(2)坝体部位由于裂缝而引起的渗漏,占到总量的25.3%,也是比较常见的;(3)由于年久失修、运行维护不当而造成的渗漏,占总量的14.2%左右;(4)大坝由于护坡被破坏或坍塌造成的渗漏,占到总量的6.5%左右;(5)其他原因造成的渗漏,占总量的22.3%。

1.2原则:在堤防防渗除险工程中,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有效处理堤坝防渗的方法及原则。在处理上游的堤坝渗漏时要遵循“铺、截、堵”的原则,处理下游时则遵循“导、减、排”的处理原则。实验结果表明,这套防渗处理原则能有效地避免施工时出现的渗漏情况,“铺、截、堵”原则是针对堤坝上游而言的,通过修建铺盖、设置防渗墙和进行帷幕灌浆等方法处理堤坝病害。“导、减、排”原则则通过修建导渗反滤体、减压井、排水沟等施工方法降低扬压力,从而起到防渗的作用。

2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分析

2.1 灌浆防渗施工技术

灌浆防渗施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造价低、施工快捷,既能解决坝体中存在的裂缝、洞穴等安全隐患,还能对坝体起到加固作用,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灌浆材料一般就地取材,这样还能有效减少工程成本。施工的基本原则是先两边后中间,先将最外围的两排孔灌浆,完工后的3 d 之后,浆体中的水分逐渐渗透,而坝体的应力状态得到相应的调整,这时再开始进行中间一排主孔的成孔和灌浆。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是采用间隔成孔和灌浆的方法,一次性成孔极容易造成坝体的穿孔现象。在单个孔的灌浆施工中,应先对孔的下部2~3 m 处进行纯压式灌浆,达到标准后再拔管对上部进行纯压式灌浆。

2.2 混凝土防渗施工技术

混凝土防渗技术是指建造防渗墙起到防渗效果,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能够对防渗墙的厚度进行比较有效的控制,而且墙段的结合比较紧凑、密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但可以对堤防地基进行永久性的防渗施工,还可以对发生渗漏的堤防工程进行防渗堵漏处理。

2.2.1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

用深层搅拌桩机将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搅拌起来,经过水泥的水化、离子交换等反应之后,凝结成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2002年,长江堤防的防渗就大量采用了这种防渗墙,总共建造出了约1万m2的防渗墙,占墙体总面积的69%。这种防渗墙的优点是造价低廉、施工简单、施工设备轻便,其墙体厚度一般在25~30 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自凝灰浆防渗墙

自凝灰浆防渗墙施工技术是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改善、发展而来的,它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水泥、膨润土,在这两种材料中加入少量的缓凝剂后就制成了“自凝灰浆”。在水泥、膨润土中掺加适量的缓凝剂制成自凝灰浆,灰浆凝固之前可作为造孔中的固壁泥浆,而凝固之后则能形成墙体起到防渗效果。该技术在我国还不成熟,应用较少,多见于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的水利工程。

2.2.3高压喷射防渗墙

利用高压射流冲击干扰坝基的覆盖层,然后灌入水泥浆,使得水泥浆与覆盖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道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因为不同的地形差异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形式,这种技术在施工方面十分的简单,对浆液的可控性比较好,因此,适用性也非常强,但是因为其对地质要求比较高,因此,施工人员在职业技能以及素质方面要求比较高。

2.2.4垂直铺塑防渗墙

这种防渗墙技术具有工作效率较高的优点。利用链斗式挖槽机挖掘出渣,形成排列规律的连续槽孔,然后再用水泥浆固壁,成槽后铺设一层防渗膜,并回填粘土,这样就形成了垂直铺塑防渗墙。施工过程中,挖槽深度一般≤15 cm,槽宽在15~30cm为宜。

3 水利工程提防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水利工程堤防建设中,通过加强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中影响结构质量的不利因素出现,从根本上提高堤防的质量。

3.1 堤基与岸坡的质量控制

在堤防的组成部分里,堤基对整个堤防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作为堤防的基础部分,岸坡与堤基在堤防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自身特点,岸坡与堤基隐藏在水下,因此,在水利工程日常的应用中,人们进行工程维护时,往往忽略了岸坡与堤基的结构质量问题。在进行提防的建设中,必须对堤基和岸坡的质量加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其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必须严格依照规范和设计施工,做好堤基表层的清洁工作,不允许有腐植土、淤层、泥炭、粉、细砂的存在。开挖坡率必须要满足设计条件,不可以出现急聚变坡和后坡,不允许把岸坡清理成台阶,或者采用斜面联结的形式。

3.2 堤体填筑的质量控制

在洪水来临时,堤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格的堤体建设,可以有效的阻挡和隔离洪水,反之,如果堤体的质量不过关,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必须严格保证堤体的质量。对于堤体填筑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进行堤身填筑结合面处理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上下层铺土之间应进行严格的处理,表面松土,彻底清除杂物,如砂砾等,保证结合面湿润均匀,不存在积水、空白。刨毛深度和密度要根据相应的规范来施工;在进行堤身填筑卸料和铺填时,首先要做的是,依照相应的设计标准,检查上堤土料的质量,接下来,进行卸料操作,按照相应的规范,压时平料,均衡上升。对于施工面也有一定要求,必须平整,上下层分段位置要错开,保持铺料表面湿润,铺土厚度在25cm 左右。

3.3 堤防工程外观质量控制

切实做好堤防工程外观质量工作,在提高堤防结构的美观性同时,还大大增强了结构质量的稳定性。堤防工程外观要达到整齐,坝坡面顺直,平整,测量放线准确,无误。

结束语:随着水利工程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堤坝渗漏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水利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堤坝防渗技术,设计最优堤坝防渗方案,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转,促进经济建设。而新建水利工程则要努力提高施工质量,提高工程防渗性能。只有解决好水利工程的堤坝渗漏问题,才能促进经济建设,才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钢,徐镇南.堤防工程防渗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1(02)

[2]敖立国,刘春雨.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1)

论文作者:杨敏,孙笑娜,王利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  ;  ;  ;  ;  ;  ;  ;  

论述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的相关问题论文_杨敏,孙笑娜,王利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