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研究的新突破--读王桂秀的“民主与民主集中制”_民主集中制论文

民主集中制研究的新突破--读王桂秀的“民主与民主集中制”_民主集中制论文

民主集中制研究的新突破——读王贵秀著《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集中制论文,新突破论文,民主论文,王贵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集中制作为我们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在今天已不是什么新问题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结合新情况以此为研究题目写过不少文章和小册子。其中虽不乏新意,给人以一定启发,但总感突破性进展甚微。笔者近读中央党校王贵秀教授所著《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一书,颇有耳目一新之感。作者能够就这个老题目作出新文章,多有突破性进展,确实难能可贵。该书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独到研究,犹如探渊索珠,深入发掘其底蕴和真谛,把大胆创新、缜密求真和刻意务实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向读者奉献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颖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我国社会科学书苑中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学术著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作者在该书“前言”中表示他很赞赏郑板桥的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并认为,把这一名言运用于研究和写作,“其精神实质无非是‘创新’二字。”正因为作者自觉地坚持创新,实践自己的诺言,才能在探讨民主集中制过程中不是重复尽人皆知的东西,而是致力于对前人和别人尚未问津或未予深究以及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去进行新的开拓和探索。于是,“创新”就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当然,这一特色又是与另一特色——求真务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先说创新这一特色。

1.新的思路,新的体系。综观全书,作者研究问题有一个新的思路:始终把民主集中制和民主作为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严格区别开来,又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者所以研究民主问题,是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弄清民主集中制问题。该书认为,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和前提(而不能笼统说民主是集中制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民主,民主集中制就无从谈起。依照这个总体思路,作者把该书定名为《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并构筑起一个特定的理论体系。该书前五章专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作为民主集中制基础和前提的政治民主,包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等问题;后八章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的关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实质、一般性质、实行过程、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坚持完善实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和阐述。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国内外有关情况,特别是我们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实际,以科学审视的目光,对民主集中制进行再认识、多视角、全方位地进行系统深入的反思,不仅在理论上多有突破,多有建树,澄清了思想理论上长期存在的种种混乱和模糊认识,而且对民主集中制在现实中的诸多扭曲现象作了颇具说服力的解析。据笔者所知,如此新意迭出、鞭辟入里而又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的研究民主集中制的学术专著,在国内尚属首例。这一新的理论体系就是对推进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合理化、规范化和完善化所作出的一个新贡献。

2.新的提法,新的突破。作者十分重视理论研究中问题的提法,认为一个问题的提法本身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问题能否得到合理的解决。在以往探讨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时,常有“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或“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这样的提法。由于这种提法所谈内容中往往充斥着辩证法的某些一般术语,所以它长期被当作辩证法(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范例而广为流传。该书专辟一节,对这种似是而非的提法做了透辟的剖析,揭示了其失误之处,即在于它把“民主集中制”这个统一整体肢解为“民主”和“集中”两半,并把二者视为同一层次的概念加以对举,再抽象泛论二者的对立统一,这就超出“民主集中制”的范围,导致把民主集中制和专制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和集中制混为一谈,落入把民主集中制的“民主”与人民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中的“民主”等量齐观的理论窠臼。总之,这种不合理的提法,使民主集中制问题不但得不到合理的界定,反而变得混乱不堪。针对这个旧提法,该书对问题作出与此有原则区别的新提法:“民主集中制与民主的关系”。这一提法是以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并把它与民主作为不同层次的、具有多方面复杂关系的问题来看待为前提的;这就有利于把民主集中制和专制集中制严格区分开来,直接对立起来,逻辑地蕴含着把民主集中制与集中制视为从属关系;按此提法,深入研究,就使民主的各种不同涵义得到合理的区分,使民主集中制与民主的关系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使民主集中制概念得到合理的界定,同时也使有关的种种误解和曲解得到廓清。这一新提法和在此基础上给予民主集中制概念的合理界定,也有利于解决有关民主集中制的其他许多问题。诸如,该书对民主集中制形成规律的揭示,对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和基本条件的划分,对民主集中制实质和一般性质的界定等等,都是借此带来的新的突破。

3.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包括新的概念和见解)。关于“民主”问题或“民主集中制”问题,总的来说,都是老问题,但仍有许许多多深层次的新问题需要研究。该书创新特色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抓住这样一些新问题专门深入探讨,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见解和观点。诸如:(1 )该书第八章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条件”的区分问题,并指出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不能等量齐观,应该加以区别。在规定民主集中制内容的各项条款中,只有“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四个服从”才属于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而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等项内容均属于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条件”。这样的区分,使民主集中制的表述会更加合理和严谨。(2)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性质问题, 以往还未专题讨论过。该书独辟第十章从不同角度阐述这个问题:民主集中制纯属组织原则和组织范畴,而不是别的什么(政治、经济、思想等)原则和范畴;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本身没有阶级性,但为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所给定的“基本条件”和适用范围以及具体制度在阶级社会必然深深打上阶级的烙印,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观念也有阶级性;民主集中制或它的原则本身只是规则而不是“规律”。(3 )第十一章把“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提出来加以论述,也属首例。作者第一次把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全过程划分为“准备阶段”、“决议阶段”和“执行阶段”这样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必然阶段。与此相联系,作者分析了所谓“循环往复论”的理论偏颇和实际危害,指出它把民主集中制肢解为“民主”和“集中”两半,视为先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再演绎成“民主——集中——民主”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进而再与认识论的“实践——理论——实践”和群众路线的“群众——领导——群众”这两个公式相混淆,最终导致民主集中制被扭曲成“群众民主,领导集中”。而这里的“民主”,又只不过是“让人讲话”。这种糊涂观念在实践上的危害在于,为某些领导者堂而皇之地搞“你民主,我集中”,实行官僚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彻底消除“群众民主,领导集中”这种现象。(4 )在第十二章“民主集中制的适用范围”这个总题目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探讨了一些深层的新问题。例如,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结构原则和组织活动原则及相互的区别和联系的问题,民主集中制只适用于委员制而不适用于一长制的问题,以及民主集中制在不同组织(党组织、国家机关、企业等)中的不同适用程度和适用情况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阐述中都包含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观点,给人以启发。

二、再说求真务实这一特色。

《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一书,不仅在理论上有创新,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和深度,逻辑性很强,而且立足于现实,有的放矢,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融学术性、实践性、务实性于一体。

1.面对现实,有的放矢。作者之所以选择民主集中制这一课题,潜心研究十余年,写成专著奉献给社会,主要是出于对惊心动魄的现实重大问题有所感、有所悟使然,而并非为学术而学术。概括地说,这是以“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情况和我们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以及党内的实际状况”为深刻背景和立足点的。首先,从国际大背景上来说,这是以迎接和回击国际国内出现的民主集中制“取消论”浪潮的挑战,从科学理论基础捍卫和坚持民主集中制为宗旨的;其次,这是为了解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坚持民主集中制所遇到的新问题;再次,从我们党的实际状况来说,现实生活中还屡有违反民主集中制的现象发生,通过科学分析,使人们便于识别什么是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形态,什么是它的扭曲形态,从而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以适应我们党在新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复杂形势的要求。该书中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几乎无一不是立足于现实,有的放矢的。

2.资料翔实,论据充足。该书立论与驳论,既无凭空武断,强加于人,也不限于抽象思辨,逻辑推演;而是把论证与反驳的思维行程建立在资料翔实和论据充足的可靠基础之上,注意发挥“事实胜于雄辩”的优势,既言之成理,又持之有故,以至切切实实,令人折服。该书第七章“民主集中制的形成问题”足以为例。为了论证民主集中制是从“集中制”中分化出来的而不是由民主制与集中制“综合”形成的,作者全面考察了历史和现实中“在组织原则上的可能选择和最佳选择”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依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完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集中制形成与确立的实际过程,从而使其立论与驳论得以具有了无可置辩的论证性。

3.服务实践,操作性强。如果说该书前十章着重于解决民主集中制的有关理论问题即主要是“务虚”的话,那么,后三章则是着重于解决其实践即贯彻执行问题或“务实”的。因此,后三章更富于实践性和操作性。作者在这里把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明确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议决阶段”和“执行阶段”(第十一章),这对于具体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实际运行机制,很有现实意义;书中具体指出和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适用范围(第十二章),这对于纠正那种该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地方不执行,不该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地方加以滥用的现象,是有助益的;作者在最后一章把现实中违反民主集中制的主要表现归纳为七种,并分析了其内在的直接原因,这对于纠正和防止违反民主集中制现象有着现实的警戒意义。还是在这最后一章,作者把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归纳为五个环节:(1)召开适当的正式会议;(2)充分讨论;(3)实行表决;(4)制定执行方案和措施以及明确分工;(4 )检查监督执行情况和厉行赏罚。据笔者所知,该书作者对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又新增补了一条,即“提出和确定议题或议案”,并把它置于这五个环节之前,作为第一条。书中还提出“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而不是空泛地)制定出一套便于操作的具体规则或条例”的建议等等。所有这些都集中体现出了其鲜明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综上可见,该书熔“创新”、“求真”与“务实”于一炉,确实是一部民主集中制研究的上乘佳作。其新论如泉如瀑,自足以振聋发聩。它的问世,想必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标签:;  ;  ;  ;  

民主集中制研究的新突破--读王桂秀的“民主与民主集中制”_民主集中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