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论文_冯济贵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论文_冯济贵

冯济贵(四川省宝兴县灵关中学 四川 宝兴 625700)

摘要: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2-011-0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本孤立的数学知识恰当地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下,使得数学问题变得更加鲜活,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手段为学生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情境之下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培养一定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没有生活韵味的数学会毫无魅力可言。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得数学问题自然地融于生活,进而顺利地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合并同类项”的知识时,就在上课之前拿出了三袋混装有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然后请三位学生上来数一数三个钱袋中硬币总数各是多少。听到这个问题以后,很多学生都踊跃地把手举了起来,我从中挑选了三个学生。不一会儿,其中一个学生就率先算出了钱袋里钱币的总数,而另外两个学生在落后这位学生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算出钱数。之所以出现速度的差异是因为三位学生用的方法不一样,那位最快算出答案的学生采取了合并的方式把币值一样的硬币放在一起,把钱币分成三组,然后再分别计算,而另外两个速度慢一些的学生则是一个一个地把硬币进行相加。就这样,不同的方法取得了不同的结果,并且哪种方式更具优势也直接体现了出来。借助于刚才那位学生的分类思想,我们就可以顺利引入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合并同类项”。这种生活气息浓郁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数学知识的魅力,以及数学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材中,章与章节与节之间都有着前后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初中阶段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是以之前学习过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我们就可以透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式来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在探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从之前学习过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入手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这种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同时,还可以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使得新旧知识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利用动手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很多时候,相较于抽象化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的知识往往更容易让学生信服,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了一张报纸,然后问学生:“你们猜一下,这么大一张报纸可以对折多少次呢?”看到眼前这么一大张的报纸,很多学生都说能够折到几十次,甚至是上百次都没问题。这时候,我就开始动手把手中的报纸进行对折,结果在对折到第七次的时候已经非常困难了。这个动手实践的结果令很多学生都大感意外,一些学生对于眼前的事实不敢相信,于是纷纷在下面自己找出了一张纸进行对折,结果很多学生发现自己甚至连五次、六次都很难折到。很多学生都对此感到大惑不解,为了解决心中的疑团,我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结果学生发现报纸的厚度是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呈等比的方式进行相加的,这样,学生一算,要想把报纸对折九次就相当于一次将512张报纸对折,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大一张报纸只能对折那么少的次数了。通过这种动手实践的方式,使得原本比较难以理解的有理数乘方就这样直观地、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有了这样的感性知识作为前提,教师再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自然会顺利很多。

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上,还有很多方式教师也经常会用到,例如,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猜谜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等等。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都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趣味性,二是针对性,三是真实性,四是简洁性。只有遵循了这样四个原则,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才会更有价值,而学生也能够在问题情境的感染之下,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也能够进一步拓展,使得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出一定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达娴.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现代教学,2011年第Z1期

[2]吕桂侠.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1期

论文作者:冯济贵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论文_冯济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