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对留置效果的影响论文_程煜娟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对留置效果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0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穿刺部位,分为四肢静脉组1500例,实施四肢静脉留置针法;头皮静脉组1500例,实施头皮静脉留置针法;对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留置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头皮静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7%,四肢静脉组为9.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头皮静脉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较四肢静脉组长,存在差异(P<0.05);头皮静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47%,四肢静脉组为76.13%,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皮静脉穿刺留置针能够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留置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穿刺部位;留置效果;新生儿;静脉留置针

静脉输注为新生儿接受肠道外营养供给、药物治疗的主要途径。静脉留置针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静脉输液方式,其具有套管柔软,不易对静脉造成损伤,可在静脉内长期留置等优势,且操作简单,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使用,可以减轻患儿痛苦,减少穿刺次数,易于被家长所接受[1]。对于需要长期补液、输血、用药等治疗患儿,静脉留置针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的有效方法。有学者提出[2],静脉留置针的不同穿刺部位,对留置效果有不同影响。本组研究中,对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进行分析,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0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穿刺部位,分为四肢静脉组1500例,头皮静脉组1500例。头皮静脉组:男性854例,女性646例,日龄1~28d,平均日龄(8.6±1.3)d;其中早产儿451例;新生儿肺炎854例,新生儿窒息551例,其他95例。四肢静脉组:男性841例,女性659例,日龄1~27d,平均日龄(8.2±1.1)d;其中早产儿445例;新生儿肺炎835例;新生儿窒息562例,其他103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头皮静脉组: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法,选择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等部位,头皮静脉穿刺前,以穿刺点为中心,周围皮肤常规备皮,面积较敷贴范围大为宜。作常规消毒,操作者经左手经皮肤绷紧,右手持留置针针翼,经血管清晰点后移0.3cm针头,呈20°角,至静脉向心方向穿刺,回血后保持针头平行推入2mm。双手送管法,将外套管送入静脉,针芯退出,固定针翼。在针眼处使用透明敷贴固定,推注少量生理盐水,穿刺完成后,推注10U/ml肝素封管。

四肢静脉组:采取四肢留置针法,主要选择手背静脉、肘部静脉、足背静脉与大隐静脉。扎血带作常规消毒部位消毒,左手绷紧皮肤,显露静脉,随后操作者右手持针翼经四肢静脉1/2处进针,从静脉向心方向穿刺,针头与皮肤保持20°角,回血后平行送管。送管及封管方式、固定与头皮静脉留置针法一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穿刺后针头脱出、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两组患儿以上指征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表示。

2.结果

头皮静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7%,四肢静脉组为9.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因血管通透性较高,临床大多选择强刺激药物、高渗药物治疗。静脉穿刺可能会引发血管壁出现机械性损伤,静脉留置针长期留置,也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率,导致皮肤坏死,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3]。以往留置针主要选择四肢留置针,四肢静脉丰富,且分支较多,血流量小,进针时,血管壁突破感不强烈,静脉血压低,血液回流较慢。进针后也无法快速回血,导致操作者以为穿刺不成功而重新穿刺[4]。头皮静脉的血管位置较浅、血管粗直、充分显露,便于穿刺操作。静脉穿刺部位无关节,能有效固定,可长期留置。同时头皮静脉距离心脏较近,药物运行路径较短,且血流量大,能促使药液快速吸收,减少对血液刺激感,从而有效提高血液吸收质量[5]。

经相关研究证实[6],头皮穿刺留置针能减少静脉炎发生,静脉血液回流较慢、药物刺激与静脉炎发生呈密切相关性,而静脉炎是对留置时间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静脉留置时间缩短,主要因四肢浅静脉处于关节部位,活动极易导致套管针刺伤血管壁,出现输血不畅、堵管等症状。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头皮静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四肢静脉组低(P<0.05),因头皮静脉所处部位无关节,便于固定,运动后也不易引发机械性刺激,产生静脉炎、堵管、针头脱出、穿刺部位红肿等并发症,可提高穿刺安全性。

头皮静脉组的穿刺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四肢静脉组(P<0.05);因头皮静脉穿刺可减少静脉损伤形成,其血流量大,管径粗,便于穿刺,可利于长期留置。有学者研究显示[7],静脉留置针与血管管径、药物刺激、血流量、管径呈密切相关性。本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综合上述,新生儿采取头皮静脉法穿刺留置针,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珊.使用静脉留置针输入发疱性化疗药物不同穿刺部位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95-96.

[2]陈雪珍,何连英.夏季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107-108.

[3]郑中燕,李娜,梁洁等.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输液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52-54.

[4]赵丽群,田斌,贺艳等.心血管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与细菌定植的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5):483-487.

[5]何美燕.上肢不同穿刺部位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160-160.

[6]温水俊,耿静.浅谈新生儿留置静脉针穿刺部位优缺点[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315.-562

[7]曾静.外周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339-340.

论文作者:程煜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对留置效果的影响论文_程煜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