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的“红利”--体育产业化经营_马拉松论文

中国体育产业“红利”当头——奔跑的体育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产业论文,红利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5年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最热的一年,甚至超过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期。“政策红利”、“冬奥红利”、“足球改革红利”、“消费红利”等不断释放,“投资大潮”、“创业热浪”、“马拉松火爆”、“天价球星”、“稀有IP”等词不断冲击着公众的视线,当然火热的背后也藏着些许隐忧,本文对2015年的中国体育产业做简要回顾。

      “政策红利”释放效果明显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件)一颁布,就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许多人在这份文件中看到了国家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随之带来的巨大机遇,而这仅仅只是利好政策的开始,2015年3月份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9月新版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11月份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一系列紧扣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接连公布实施,各级部门将陆续制定并出台23份配套文件,与此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关于中央相关文件的落实细则和意见,让中国体育产业踏出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浪头。

      2015年12月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表示,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0.7%增加到1%。国家以及地方一系列密集出台的体育产业利好政策,带给全国体育人巨大的鼓舞,也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感受到这是加快布局体育产业的良好契机,投入到5万亿蓝海的时机已到。据保守统计,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约0.7%,较以往的0.63%大幅提升。

      

      体育产业资本投资亮点事件集中爆发

      2015年多家巨头企业集团布局体育产业,这一年出现的亮点事件数量之多,甚至多于过去五年之和,这一年出现的亮点事件质量之非常高,可以说每个事件爆出的合同金额都超出预期,在狂热的2015年,体育投融资规模扩大、抢夺赛事版权、地方体育产业集团平地而起等现象不断出现,着实让体育人热血沸腾。部分事件如上表:

      全民健身热潮风起云涌

      《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的健身热情也在这一年攀上高峰。草根足球、草根篮球、广场舞、太极拳、马拉松……人们正在以各自的方式,迈向一个“健康中国”的未来。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数据,体育参与人群比例2014年达到33.9%,较2007年提升了5.7%。“马拉松热”是2015年全民建设领域的热词,2015年,仅田协注册在案的跑步赛事数量就激增到130场左右,一年当中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马拉松赛事上演。随着马拉松赛事审批权的全面放开,更多的商业赛事、草根赛事、众筹赛事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共同造就了一个“奔跑的中国”。

      除“马拉松热”外,其他项目如足球、篮球、自行车等基层办赛也掀起热潮,全民健身热潮搅动一池春水,人们更舍得在体育运动上花钱,大大小小的创业者也从中觅得机会,进而带动了体育用品,除“马拉松热”外,其他项目如足球、篮球、自行车等基层办赛也掀起热潮。全民健身热潮搅动一池春水,人们更舍得在体育运动上花钱,大大小小的创业者也从中觅得机会,进而带动了体育用品、场地租赁、赛事服务等相关体育产业。

      

      冰雪运动迎来美好时代

      筹办2022年冬奥会,将带动“3亿人上冰雪”。想要成为冰雪运动强国,冰雪运动人口是非常关键的衡量标准。助推群众冰雪运动广泛开展,也成为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冬奥所释放的重要红利。更多的冰雪场地、更专业的群众赛事、更完备的政策指导,冰雪运动爱好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

      在笔者看来,冬奥会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申冬奥的成功,为冰雪运动在中国民间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通过进校园融入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冰雪运动的普及度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一个项目在群众中实现普及作为前提。

      一旦一个项目得到普及,其关联产业便会发展,比如说“3亿人上冰雪”的推进,就会推动场地建设,会推动冰雪运动在校园中普及,也会增加对设施、装备的需求,从而形成产业链。最稳定的消费模式就是生活方式消费,一旦人们选择冰雪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这种消费模式就是可持续的、常态化的,这样稳定的产业就形成了。

      除了带动冰雪运动装备的消费,举办冬奥会也将带来新的商机。冰雪运动也不用只局限于冰上和雪上,旱冰其实也可以算作一种。比如德国一家公司生产的塑料网格可以铺到雪道上,使得人们夏天也可以滑雪。

      体育产业仍是文化产业的“重工业”

      发展体育产业的深层推动力,来自植根于大众的体育文化氛围。从涵养体育文化的角度审视,不难看出,以往过于强调竞技体育金牌的发展模式,不足以推动体育真正进入社会生活,也就难以形成真正的产业链条和规模。如此去探讨体育文化形成的底蕴,自然缺乏底气和力度。欧洲的顶级足球联赛、美国的四大职业体育联赛,都是体育产业的运营典范和高端产品。而职业体育的生存土壤,离不开万千球迷的不离不弃,正是球迷与俱乐部的互相支撑,渐渐形成了体育文化的传承,正是由于有了文化的传承,消费才有了基础和可能。

      总之,2015年的中国体育产业呈现爆发态势,资本跑马圈地,政策红利释放,频频重拳刺激下,体育产业未来会呈现一种融合发展的趋势,与其他行业的粘合度会越来越高,体育产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将进一步得到体现,2016年体育产业的市场前景也充满了期待。

标签:;  ;  ;  

我国体育产业的“红利”--体育产业化经营_马拉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