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当中,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的施工,在该方面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该问题的存在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能够让城乡之间的差距有效的缩短,我国在农田水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的推动了农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针对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论述,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水土保持
前言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水利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水利事业方面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方向,这就需要在资源保持的情况下,使得行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农田水利事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会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内涵
这里所说的水土保持工作其实就是指对行业标准的一个界定,以及法律的确定进行分别。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就是针对水土流失的问题,使用相应的措施,让其达到预防的效果,通过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改良,从而对其起到保护的作用,这样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更能够让农田的生产力得到提升。使得人和自然实现和谐相处,这样才能让农田水利事业更好的发展[1-2]。
二、人为水土流失对农田水利工程造成的影响
就目前我国的现状而言,水土流失的情况非常的严重,它直接给水利工程施工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旦在枯水季节,会造成水量出现匮乏现象,最终导致水源枯竭的情况发生,甚至严重的情况下,导致河道发生断流的情况。可以说,水源大部分都是在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处存在的,土壤会在水流动的情况下,也发生流动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使得土壤中的蓄水量很大程度的减少。以水文的角度来看,一旦发生水土流失,会给枯水季节的水量带来直接的影响,让水量很大程度的减少,在洪水季节,会让水量很大程度的增加。再者,水土流失的存在还会给水塘和梯田等相关的流道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出现淤积,这样最终导致实际蓄水容积会慢慢的减少。
通常情况下,在枯水季节,因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会让水量很大程度的减少,但是,在洪水季节,在水量方面却是相反的。在实际当中,因为水土流失会让一些地区的植被出现严重的砍伐现象,对于这种问题的发生,主要出现的地区为山区。尤其是在暴雨的季节当中,会让实际地面的坡度很大程度的增加,植被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和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差异性,这很容易造成地面对水流截留能力逐渐的降低,另外,水土流失也会造成土壤的含水能力逐渐的减小,一旦降水的速度大于入渗的速度,这样会让径流现象大规模的发生,甚至有些比较严重的地区会发生瞬间的山洪灾害。一般而言,洪水和暴雨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如果出现洪水的现象,并且其中夹带有泥沙,这会直接给下游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出现暴雨天气,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也较容易发生,严重的会造成山洪灾害,这无疑的会给人们居住的房屋,以及农田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3]。
三、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探究
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施工时,施工路段旁边会有植被,因为施工的原因很大程度的会给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性,一旦植被发生破坏,会直接影响到土壤标称的生态平衡,严重的会给土壤层的抗腐能力带来直接的影响。在暴雨天气最为突出,发生暴雨后,水土流失现象极易出现,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面蚀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施工的过程中,土方开挖回填在规模上过大,因此,在水利施工时,应该将防护措施落实到实处,从而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时,会发生弃土的现象,这些弃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弃土进行有效的处理。该项工作尤其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者,一旦施工结束,相关的施工人员对墙面的土石渣料进行处理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四、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的实施对策
(一)因地制宜制定专门的水土保持方案
通过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能够让水土流失现象很大程度的得到预防,因此,在实施水土保持工作前,应该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方案的合理制定,在进行工作的开展时,应该具有层次性,更要突出工作重点。也就是说,因为水土流失主要为线状和点状的类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因此,在实施水土保持工作时,要进一步的的全面掌握建筑的特征和实际土质情况,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因地制宜的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方案进行合理的制定,这样才能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想要让方案实现科学化、合理化,应该以施工开挖区的特点、土方回填区等方面为依据,这样才能让制定的方案真正的达到有效性。通过对水土保持工作方案进行合理的制定,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壤抗腐能力,使得土壤防蚀能力得到提升,这样才能让生态环境真正的达到良好状态。
(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力的加强
对农田水利实施施工时,在作业区无法避免的会给一定的植被造成破坏,因此,应该针对作业区,设置排水沟、截水渠,通过该措施的落实,能够很大程度的避免水流流速现象的发生。再者,也可以对档土墙等相关措施进行合理的设置,这样能够防止山洪等灾害的发生。作为相关的施工人员,还应该对坡面的调整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可以说,坡面的回填工作十分的关键,该项工作也是预防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核心内容[4-5]。
(三)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的建设
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设计环节十分的关键,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依据水土保持的特点指标,对方案进行合理的制定,检查目标应该以水土保持检测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只有根据检测,才能对水利施工的过程进行判断,有的施工环境当中,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应该对这些环节定性为保持的重点内容,要深入的分析检测出的相关数据,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水土保持方案能够实现科学性、合理性。水利工作在实际施工当中,水土保持检测的具体内容有:林草覆盖率、气温、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发生的具体因素等等。通常情况下,水土流失出现的具体因素在检测数据当中,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土方开挖量、水土流失的位置等。另外,在检测的数据当中,水土流失的危害也会收入其中,具体内容有:施工项目在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发生一些负面影响等。
结束语
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其影响是巨大的,通过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让水土流失问题得到针对性的解决,更使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很大程度的得到缓解。通过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能够让土地中的水渗量得到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在水利工程当中,水库、梯田等工程的实施,能够使得洪峰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蓄,更可以实现防洪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得效益得到提升。可以说,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核心要求,可以说,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关于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性方案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201-238.
[2]郭载平,汪寿棂.剖析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4),432-469.
[3]柳玉涛.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7(12),9-18.
[4]郭玉新.关于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性方案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3)149-157.
[5]董广昊.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J].吉林农业.2017(16),14-17.
论文作者:蒋选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发生论文; 工作论文; 水利论文; 现象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程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