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长征精神论文

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长征精神论文

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当代大学生论文,精神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6)09-0063-03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部队,以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战胜千难万险,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取得了红军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不仅因为它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而载入史册,更因为它锤炼熔铸了不朽的长征精神而彪炳千秋。长征精神是红军百折不挠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精神的升华。江泽民曾经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70年的岁月沧桑,不仅丝毫未损长征精神的神奇魅力,反而更凸现出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正如江泽民所说:“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2]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种推动和鼓舞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一种支持人们克服困难,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的坚强的精神支柱。邓小平曾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3](P110)长征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率领广大红军指战员,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与凶恶的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在整整两年中,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4](P150)但这一切都没有能够阻止红军前进的步伐。“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4](P150)红军将士为什么能经受住那样艰难困苦的考验?为什么能够创造出那样惊天动地的业绩?首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红军指战员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这是长征精神的精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

当代大学生,也只有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充分体现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精神。长征的胜利是一曲集体主义的壮丽凯歌。这种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充分体现在红军的官兵之间、军民之间和部队之间。红军战士来自五湖四海,为着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走到了一起。干部处处关心战士,战士时刻想到干部。一粒米、一滴水,大家你推我让,谁也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官兵之间,情同手足,战友之间情深似海。在生死的关键时刻,大家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种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使红军凝聚成了一个向心力极强的战斗集体。在军民之间,红军在长征途中以“爱民”、“为民”、“护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支援红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筹集粮食和各种物资,为红军当向导和翻译,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红军。有的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红军长征中的许多战斗,大批青壮年志愿参加了红军。在长征中,红军各部队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表现了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团结精神。正是因为红军长征途中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才战胜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革命团结的象征,是集体主义的胜利。

在新的形势下,集体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我们要用长征中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把个人的成长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要顾全大局,服从集体、国家利益的需要。

三、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

长征是红军指战员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红军指战员历经千辛万苦,浴血奋战,夺关隘、渡险川、爬雪山、过草地,面对生死考验,饮苦若饴。长征中的作战,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的殊死搏斗。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集结了数十万兵力,利用山川险阻,以逸待劳,乘坐现代化交通工具前堵后追。而红军远离根据地,粮弹俱缺,靠着两只脚,以无比坚强的毅力,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顽强战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红军长征路上,不仅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有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挑战。他们越过了座座高山峻岭,跨过了激流汹涌的条条江河,穿过了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翻过了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座座雪山,吃树皮,嚼草根,煮皮带,忍饥受冻,历尽人间艰辛,无数红军将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中国工农红军凭着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奇迹,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吃苦耐劳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苦不苦,比比长征两万五”,已经成为人们战胜困难、艰苦奋斗的格言。

邓小平在1989年曾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3](P306)用长征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克勤克俭、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纪律观念教育

红军在长征途中,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维护了党的集中统一,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与张国焘违反党的纪律、破坏党的统一的分裂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在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红军严格执行党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和纪律,得到了各族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红军一方面对群众进行积极的宣传工作,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红军是人民的部队,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消除各族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误解。另一方面,红军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钱,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取用了群众的粮食或其他物品,都要按价留钱,买卖公平。在少数民族地区,红军更是严格执行党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纪律,严格规定部队必须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红军战士严格遵守纪律,对群众秋毫无犯。红军路经四川彝民地区时,红军严守纪律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彝民群众,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与红军将领刘伯承歃血为盟,彝民与红军结下了深厚友谊。正是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感动了沿途的群众,他们最终把红军当作自己的亲人,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红军的爱戴和支持。

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品质。要运用长征中红军严守革命纪律的行为教育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遵纪守法,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五、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长征精神作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而蒋介石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加重了民族危机。1934年7月,红军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北进发,表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红军战略转移的最终目标就是北上抗日。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爱国精神。长征中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的生动教材。

第二,长征中,红军以自己的豪迈壮举,超人的革命大无畏英雄气概,赴汤蹈火,斩关夺隘。湘江之滨的血战,强渡大渡河的顽强精神,飞夺泸定桥的壮举……表现了红军始终为广大人民的利益英勇献身的无私奉献精神。用长征中红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

第三,长征精神最突出的就是红军在处于绝对优势的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中,以千难万险只等闲的豪迈气概,艰苦奋斗,以苦为乐,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以顽强的革命精神,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弘扬长征中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培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

第四,长征的胜利,是全党全军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的胜利。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弘扬顾全大局,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荣辱观。

第五,长征中,红军继承和发扬了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优良传统,保证了部队的统一指挥,加强了军民团结。在军队内部,军队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各部队之间,服从统一命令,服从大局。在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红军制定了严格的群众纪律,广大红军指战员一丝不苟地执行各项纪律,最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弘扬长征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

红军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是不朽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培养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鼓舞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标签:;  ;  ;  ;  ;  ;  ;  

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长征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