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 大庆 16371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直肠类癌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治疗体会。结果:8例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0%。手术时间13~45min,平均手术时间(21.34±5.71)min;1例患者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停止出血;1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穿孔,经保守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剥离程度较深,达到肌层,术后出现发热,无颈部、会阴部气肿、腹肌紧张、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积液等症状,经治疗后好转,术后复查时,盆腔、腹部等均未出现肿瘤转移。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直肠类癌;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直肠类癌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1.26±18.71)岁,肿瘤直径4~13mm,平均直径(8.23±2.15)mm。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胸片、腹部超声以及CT检查。仪器设备:电子肠镜、KD-611L IT刀、KD-620LRHOOK刀、高频电切装置、止血夹、热活检钳子、NM-200U注射器、透明帽、氩离子凝固器。配置手术用混合液:甘油果糖200ml+肾上腺素2ml+靛胭脂10ml。
1.2方法
手术前,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包括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术前禁食,并做好肠道准备工作。施术者利用肠镜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检查,保证完全掌握患者病变范围、病变程度、浸润情况等。施术者应用针形切开刀电凝标记手术范围,沿着距离病灶0.2~0.3cm处进行标记,在标记点和基底部多点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肾上腺素、靛胭脂混合溶液,多点注入,保证病症抬起。采用针形切开刀沿着标记先、后切开病灶口侧黏膜和病灶肛侧黏膜,之后使用IT刀剥离黏膜下层,剥离过程中持续注入溶液。如果出现出血,则采用电凝止血法、金属止血夹或热火检钳钳夹止血如果剥离面较深,则采用金属夹闭合裂隙。取出标本,查看标记点是否全部在标本上,并用甲醛溶液固定,送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患者禁饮食,对患者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进行常规补液、抗感染等治疗,且严密查看患者术后腹部体征、排便情况、颈部和会阴部情况,并采用超声等手段对患者进行检查,查看患者是否存在腹腔积液、膈下游离气体或纵隔气肿等情况。
2 结果
8例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0%。手术时间13~45min,平均手术时间(21.34±5.71)min。1例患者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停止出血。1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穿孔,经保守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剥离程度较深,达到肌层,术后出现发热,无颈部、会阴部气肿、腹肌紧张、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积液等症状,经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复查时,盆腔、腹部等均未出现肿瘤转移。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8例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0%。手术时间13~45min,平均手术时间(21.34±5.71)min。术后复查时,盆腔、腹部等均未出现肿瘤转移。可见,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达到治疗的目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则可有效弥补内镜黏膜切除术的缺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黏膜下注射液体形成液体垫后将病灶切开并进行剥离,该方法可一次性地将大体积肿瘤切除,能够有效减少肿瘤组织残留,降低了复发率,且获得的大块肿瘤组织有助于进行全面的病理检查。如果患者的病灶为癌前病变或是消化道内没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则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行治疗,且在直肠腹膜反折的情况下,肠壁各层组织较厚,穿孔发生率较低,如果发生穿孔,也不会对腹腔产生影响。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组织黏膜下层厚度、肿瘤累及、黏膜下层深度均较小,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组织,从而使得肿瘤组织残留,无法彻底清除患者机体内病灶。而内镜黏膜剥离术的剥离深度远大于内镜黏膜切除术,可有效减少肿瘤组织残留。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术后出血,1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穿孔,经1例患者剥离程度较深,达到肌层,术后出现发热,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可见,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由于肠壁并不厚,且通常在黏膜层下层见肿瘤组织,而手术操作会对肠道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感染等,临床上采用该手术方法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格禁食以及抗感染治疗等工作,以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出血情况,应及时采用电凝止血方法止血,如有需要则使用止血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需要引用伸缩刀、高频电刀、针刀等特殊手术器械,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因此,临床上应请经验丰富、能熟练进行该项操作的医师实施该手术。总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君辅,谢勇,胡林,等.直肠类癌内镜黏膜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安全及有效性Meta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0(19):1566-1574.
[2]张明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临床价值[D].浙江大学,2012.
[3]邵兰.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随访中的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3.
[4]李中艳,刘磊,杨院平,等.联合超声内镜行内镜下切除治疗消化道类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7(15):1820-1823.
[5]卢水蓉,穆金玲,叶静,等.电子线阵探头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胃肠道类癌的疗效观察[J] 临床荟萃,2013,10(04):388-390+356.
论文作者:戴春红,朱宝山,石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黏膜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肿瘤论文; 内镜下论文; 手术论文; 直肠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