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亚太经济战略浅析_亚太经济论文

冷战后美国亚太经济战略浅析_亚太经济论文

简析冷战后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战后论文,亚太论文,战略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冷战以后,美国政府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美国的区域经济战略重心由西欧向亚太转移,将亚太地区作为冷战后谋求海外经贸利益的主战场。我国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应充分利用冷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顺应经济国际化、一体化和集团化潮流,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努力发展同亚太各国(包括美国)的经贸关系,尽快地把经济搞上去。

【关键词】冷战 亚太经济战略 亚太经贸体系 贸易政策 外交政策

克林顿上台不久,便根据冷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对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将美国的区域经济战略重心由西欧向亚太转移,将亚太作为冷战后谋求海外经贸利益的主战场和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舞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建立更加开放的亚太经贸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亚太经济战略。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提出并实施两年来,对亚太地区及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在此对美国亚太经济战略调整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如何认识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等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

首先,美国亚太经济战略的调整同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中心、以军事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终结,持续40多年的冷战结束,世界进入多极化时代。在世界格局转变中,各国纷纷调整国内外政策,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并迎接21世纪的到来。由于冷战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各国均把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国策的重点,因此,国际间以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此时,美国在亚太地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已不再是苏联的扩张,而是来自各方面的经济竞争。美国要保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以及在亚太地区经济和安全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就要有一个新的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政策,这是美国调整其亚太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美国调整亚太经济战略和冷战后美国自身地位的相对衰弱有关。战后,美国遏制苏联,同苏联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军备竞赛,既拖垮了苏联,也使自己耗尽了国力。虽然,目前美国总体经济实力仍居世界首位,但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则是不容置疑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已大大下降,1960年为34.3%,1990年仅为24.1%。而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欧盟各国经济合起来已达7.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经济规模。日本则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居美国之上。在高技术产业许多领域,美国也丧失或正在丧失竞争优势。美国国内困难重重,经济增长缓慢,债务沉重,社会问题积累成堆,力不从心的矛盾相当突出。美国地位的相对衰弱导致美国在协调对欧洲盟国经济政策方面难以有所作为。在亚太地区,美国在同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的竞争中也不时地处于明显的劣势,致使战后一贯对美附首贴耳、点头称“是”的日本,近年来一再说起“不”来。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美国一方面继续立足北美,加紧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另一方面利用关贸总协定和组建世界贸易组织来巩固其在西欧的利益,同时调整对亚太的经济政策,力图通过更深的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维持美在亚太的经贸利益和全球超级大国地位。

第三,美国亚太经济战略的调整还和冷战后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显著上升有关。冷战后世界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亚太经济在全球经济天平上分量显著加大。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最有潜力,发展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地区。目前,亚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占世界的一半,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1%。尤其是东亚地区,在过去20年里,东亚地区经济年增长8%,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整体的4.3 %和发达国家3%的增长水平。亚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仅增强了亚太国家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而且极大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轴心开始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亚太各国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均重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因此,冷战后亚太各国之间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经济合作得到迅速发展。和欧美式的集团化相比,亚太经济合作更具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些都使亚太地区经济比其他地区更具出色活力和应变能力,亚太地区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成为各国瞩目的焦点。正因为如此,冷战后各国竞相推出新的“东进”政策,以打进“印支”,挤进“东亚”。1993年,德国总理科尔推出“通过扩大、加强和巩固与亚太的经贸关系以分享亚太繁荣”的“新亚洲政策”。法国和俄罗斯等欧洲大国政策也急剧向亚洲倾斜,对美国形成一种巨大的赶超压力。

从美国来看,作为两洋国家,美国的经贸重点长期在欧洲。80年代以来,与亚太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据美国商业部的报告,从1985年到1991年底,美国对亚洲的出口增长了约267%, 亚太已超越欧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海外贸易伙伴。目前,美国对亚太的贸易量占美国全部对外贸易量的40%。估计到2000年, 美与亚太的贸易量将是欧洲贸易量的2倍。除外贸外,亚太地区也是美国重要的资本输出地和技术合作区。亚太还是美国对欧经济关系中的“王牌”,1993年,美国通过打“亚太牌”,成功地结束了长达8年之久的乌拉圭回合谈判, 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升,使一贯“重欧轻亚”的美国不得不对亚太刮目相看。从维护美国的利益出发,克林顿在总结以往对亚太地区政策的是非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贸易为重点,以建立更加开放的经贸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亚太经济战略。可以说,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是冷战后世界形势发生变化和美国自身需要的产物。

(二)

冷战后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析:

1.突出贸易政策在整个亚太外交政策中的地位, 使其上升为美国亚太外交政策的主要成份。

冷战时期,出于遏制苏联并与苏争霸的需要,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奉行经贸服从政治和战略安全的指导原则。据此,美国在亚太的贸易政策只是处于配合美国在其他地区或在其他领域的政策和战略的无足轻重的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根据亚太地区市场潜力巨大的客观现实,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升贸易政策在整个亚太战略中的地位,把在亚太获得最大的经贸利益作为美国亚太外交的中心内容,从而使美国的贸易政策从传统的企业商业行为变成具有强烈政治色彩和政府意愿的外交政策行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

其一,加大经贸外交的力度。克林顿上台后,美国政府把促进与亚太各国的经贸关系放在亚太外交的首位。克林顿在1993年11月西雅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接待委员会上讲话时强调,出口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命根子”,“如果我们在亚太市场的份额增加1%, 就会给美国经济增加30万个就业机会,这是值得做出的努力”。因此,上至总统、国务卿,下至驻外大使、普通外交官都将支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和商业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部分。由于亚太地区缺乏可以帮助协调国家之间贸易问题的跨国多边机构,亚太国家只能分别与美国政府谈判处理贸易问题,所以美国与亚太国家之间的经贸活动十分频繁,美国外交各主要方面几乎都是直接围绕贸易问题展开的。目前,这种趋势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迹象。

其二,国家加强了对外贸的行政干预和立法干预。冷战后,美国政府明显地放弃了由企业在国际性制度和框架内根据市场作用独立经营的传统作法,转而由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表现在国内是实行干预的工业政策,表现在外贸上,就是实行“干预性贸易”(也称“管理贸易”),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渠道,直接对贸易进行协调干预,乃至报复和打击。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利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扩大出口或通过对外援助推动商品和资本输出,以使美国的外贸形势趋于好转。美国还加强对外贸的立法干预,通过国会立法,对亚太贸易伙伴进行限制,控制亚太国家开放市场。

其三,继续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冷战后美国并未放弃利用经贸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 利用经济利益和经济实力来左右国家关系的企图。 1994年5月,美国宣布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 并将最惠国待遇问题与“人权问题”脱钩,这确实为美中双方加强和扩大经济合作,促进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这只是美国迫于中国的压力,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在采取手段方面有所变化而已,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立场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经贸外交的同时,仍会将经贸作为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施压或进行渗透,以达到推行西方民主和人权的政治目的。

2.把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作为美国亚太经济战略的优先目标。

近年来,美国的对外贸易在两个领域里遇到来自亚洲的最大麻烦,一是在传统产品领域方面,美国面临着来自亚洲的强劲挑战。亚太地区历来是大量的传统产品的输出地,特别是东亚,纺织品、服装、钢材、汽车、农产品等,每年都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市场,这使美国生产传统产品的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二是在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也遇到强劲挑战。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历来是美国的优势出口项目,美国未来海外经贸事业的着重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开辟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而亚太地区则是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最大的潜在市场和现实市场。但目前的情况是,日本等亚太国家一方面纷纷采取保护国内市场的综合措施,另一方面对美国的技术和服务则采取非保护性的侵权政策,致使美国企业在亚太地区蒙受重大损失。

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采取了一套旨在对付亚太国家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府干预,在传统产品方面利用“301 条款”等多边报复、打击手段和双边安排迫使有关国家“自愿限制出口”以此遏制亚太国家向美倾销;而在高新技术领域则利用干预性贸易谈判,通过外交压力迫使有关国家“自愿扩大进口”。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向美国的出口及通过外交手段强迫日本同意开放20%的半导体市场,就是具体应用这个战略的实例。

美国认为,在以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新技术产业对于美国经济恢复和未来整体实力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随着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利益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利益比重的不断扩大,美国将会把重点放在“自愿扩大进口”战略上,而在传统产品领域则很可能会放宽进口限制。总之,美国将交替使用“自愿限制出口”和“自愿扩大进口”两种战略,以此为工具,达到既保护美国国内场市,又开辟扩大国外市场,尤其是亚太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的目标。

3.将经贸与安全和政治目标相结合, 努力在亚太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合作性竞争机制。

冷战时代,美国的亚太战略一直以实现政治安全目标作为核心,有时甚至以牺牲经贸利益来换取其盟国对其亚太战略的配合。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以往的亚太战略进行了反省。美国认识到,冷战时期美国在经济上所做的牺牲太大了,这和美国在政治协调和安全合作方面获得的利益是不平衡的,其结果导致了自身的经济困难和国力的衰退。经贸与政治安全三者本是一个整体,经济利益中就包含着美国巨大的安全和政治利益。因此,维护美国在亚太的经贸利益是维护美国在亚太安全的首要因素。基于上述认识,冷战结束后,在俄罗斯对美国在亚太的安全威胁大大减小,但亚太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美国强调将美国的经贸利益与在亚太建立可靠的安全保障和促进民主运动等政治目标结合在一起,并试图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战略。具体作法是:

第一,在对外经贸关系上,对美国的亚太贸易伙伴采取强硬的政策。美国多次动用“301条款”,对亚太贸易伙伴, 包括其盟国进行单方面的制裁。1993年初,美国宣布对欧、日等19国进口钢材征收惩罚性关税;1994年,在美日首脑会谈中,美国采取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为日本开放市场制订“数额指标”,以期强行打开日本的汽车、保险、医疗设备和电信业四大市场。美国甚至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限定日本开放市场的日期,以此确保自己在亚太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确保美国在经贸,政治、安全三方面利益上的合理平衡。

第二,对美国的亚太盟国,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美国则要求其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以此作为冷战时期得利于美国的核保护,并因此而得到安全保障和经济繁荣的回报。包括为美国提供优惠贷款,负担更高比例的美军军事存在的费用,向美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等。美国称此为收取“结盟红利”。

第三,美国提出在亚太构筑一个将政治、安全与经贸结合起来的三位一体、协调平衡的体系的建议,即由美国在亚太提供安全保护,由日本提供经济援助和投资动力,由其他盟国进行配合。在这个体系中,强调合作性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共同实现美国及盟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

4.积极推进亚太经济合作,建立更加开放的亚太经贸体系。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把亚太经济合作置于其政策的优先地位。在布什提出“扇形结构”经济合作方案的基础上,克林顿提出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主张。克林顿计划分三步,首先形成北美和东亚的联合;其次是搞亚太地区的关税及贸易协定,即促进最大限度的多边协定;最后逐步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目前,美国把推进亚太经济合作的重点放在加快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政策协调,推动亚太贸易自由化上。克林顿上台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两项可资炫耀的重要成果:一是力促APEC这一非正式集团性质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从松散的论坛协商式合作向一体化贸易组织的转化。1994年以来,在美国的推动下,APEC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投资与贸易委员会,成立了太平洋工商论坛。尤其是西雅图会议以来,美力促召开了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使其有成为各国领导人定期磋商讨论亚太经济合作的常设机构的趋势,这对改善冷战后亚太区域内的内部分子,减少政治因素对经济因素的干扰,推动美国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关系起了重要作用。二是在APEC雅加达会议上,美国推动APEC中意见不同的成员达成共识,签署了使美国获得巨大战略利益的“茂物宣言”。“茂物宣言”确立了在亚太实施经济自由化的方针和最迟在2020年实现亚太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目标。在APEC大阪会议上更进一步具体讨论实施经济自由化的准则、方法和步骤,这使克林顿提出的“新太平洋共同体”主张趋于具体化。

总之,冷战后美国把在亚太建立一个更加紧密的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作为亚太经济战略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来实施,美国的目的和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要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亚太经贸体系达到:(1)借助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活力,振兴美国经济;(2)控制亚太, 扩大自由市场和西方民主;(3)依托亚太牵制欧洲和日本, 并使自己在与欧、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最终是要建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和安全领域的主导权。

(三)

美国亚太经济战略的实施目前已进入一个高潮,但由于诸多难以预测的原因,美国亚太经济战略的实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美国亚太经济战略调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美国亚太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亚太经贸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对我国经济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使我国经济跻身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是建立在重振美国经济的基础上的,美国发展同亚太国家的经贸关系,只能以不损害美国的利益为前提。因此,美国在对亚太的经济关系中将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这必然会使美国与亚太国家之间的经贸摩擦增加,从而影响美中之间经贸关系发展。

其次,在发展与亚太各国的经贸关系中,美国把与日本建立更加牢固的伙伴关系确定为重点,把解决美日之间的贸易逆差及扩大日本市场对美国的开放程度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对美国与其他亚太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的发展将产生一些微妙的影响。

第三,美国以确保在亚太地区的经贸利益为借口,将会继续保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包括扩大在南亚的军事影响,保持同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增加对韩国、菲律宾等国的军事援助,向台湾出售武器等,这无疑增加了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和南沙问题的难度。

第四,冷战后,美国把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和人权提升到美国对外政策三大支柱之一的高度。因此,在实施冷战后亚太经济战略过程中,美国将会更多地把政治因素渗透到经济活动中,并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某些政治目的。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作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将充分利用冷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顺应经济国际化、一体化和集团化潮流,积极地参与亚太经济合作进程,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努力发展同亚太各国(包括美国)的经贸关系,更多地吸收外来资金和技术,尽快把经济搞上去。

标签:;  ;  ;  ;  ;  ;  ;  

冷战后美国亚太经济战略浅析_亚太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