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离现代化目标还有多远?_教育现代化论文

中国教育离现代化目标还有多远?_教育现代化论文

中国教育离现代化目标有多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教育论文,有多远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纲领和蓝图有了,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抓。全面准确地评价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比较与借鉴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中国教育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战略、策略、措施,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现代化的实质

笔者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包罗宏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很难一言以蔽之。从历史的角度透视,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全球性的不断变革发展过程,是教育的整体转型,是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化的过程。迄今为止,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教育现代化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中的教育现代化。当教育通过变革而具备了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如实用性、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时,就表明它已获得了现代性;当教育变革具备了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如智能化、全民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时,就表明它完成了现代性的深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但它们的教育现代化处于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

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具有物质、制度、心理三层面。物质层面的发展意味着教育物质技术基础和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从而为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提供条件。科学技术从教育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看是教育物质技术改善的集中标志。制度层面的发展是指形成不断创新的机制,构建稳定的结构,以减少不确定性,使教育当事人获得发展的巨大机动空间。心理层面的发展是教育观念、心理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革。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或使个体具有现代化。美国社会学家A·英克尔斯的《走向现代:六个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变化》中举证了现代人的12个品质或特征;而A·波斯特将个人的现代性归纳为:参与、同理心(empathy)、雄心、革新倾向、个人主义、世俗主义、平等主义、消息灵通、消费取向、都市取向、地理流动。总之,教育现代化宜从物质投入、制度变迁、人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地界说和评价。

二、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及其参数

关于社会、经济、政治现代化,已提出了多种评价指标体系,但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仍付之阙如。人们对教育现代化仍停留在浅层的概念分析和简单的描述阶段,难以成为一个有效的研究纲领或范式。

严格说来,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达到很高水平的自然历史过程,它涵盖教育扩张、结构转换、质量提高、速度加快、效益增高、条件改善、成效扩大、平等和稳定程度提高。最主要的是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判断一国教育是否实现现代化,主要看以下几方面:教育投入是否充分;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是否得到保障;是否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是否内外结构协调;是否因材施教,发展自由个性;是否在质量和效益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全体国民获得了足够的教育;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基于对教育现代化理念和方法的认识,我们提出国际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与参数:

1.公共教育经费——100亿美元以上。 公共教育经费是衡量教育中资金投入的主要指标。绝大多数国家教育资金结构都以公共资金为主,私人资金为辅。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宜由政府资助,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也要求政府资助相应的份额。经济实力和教育实力决定了公共教育经费总量。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必然要求高投入。

2.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4.7%以上。 此比重反映政府对教育的“努力程度”,可以由国家的能力及其对教育支出的优先性的考虑来决定。它较少受国家大小的影响,较准确地反映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一般说来,本指标随着GNP值的增长而增长, 且不同年代同一经济水平所对应的指标值呈现随时间推移而增长的趋势。教育经费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 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本指标参数可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值。

3.人均公共教育经费——100美元。 此指标反映居民接受教育过程中获得公共资助的数量。它也能准确地衡量一国教育投入的富裕程度。由于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极大,我们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一个中间值。

4.留级生百分比——4%以下。 此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留级无疑会降低资源利用率。

5.学前教育毛入学率——60%以上。此指标衡量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学前教育的普及可以为后续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小学净入学率——95%以上。此指标是指符合官方规定的初等教育年龄的在校生数与初等教育适龄人口的比例。小学教育的普及可以保证公民具有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保证民族文化素质的起码水准,杜绝文盲的产生,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7.中学净入学率——90%以上。本指标是中等教育学生总数与中等教育适龄人口的比例。中等教育的普及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之一。

8.大学毛入学率——30%以上。大学毛入学率反映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程度。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30%时,由英才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发达国家70年代即先后走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其高教入学率基本超过40%。

9.预期的正规教育年数——13年以上。此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居民人均受教育年数的长短。教育现代化意味着不仅普及10年左右的义务教育,而且高等教育也需有全面、长足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预期的正规教育年数已达14年以上。

10.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数——2000人以上。 此指标反映居民中高级人才的比例。大多数发达国家本指标值超过3000人。

11.成人识字率——95%以上。 本指标总体反映一国居民的文化素质状况。美国经济学家J·明瑟认为80 %的成人识字率是经济起飞的条件,而95%的成人识字率是经济持续起飞和走向高消费社会的必要前提。

虽然随时代的推移,指标的参数会变化,即所谓发达国家更发达、不发达国家求发达。但这些参数依然是现代化的必经“门槛”,在今后十数年内依然具有基本的参考价值。

三、中国教育发展水平与国际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比较

从世界历史进程看,少数发达国家早已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并进入教育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在表1 中列出了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21个国家的指标值。虽然因国情特殊性少数国家在个别指标上未达到现代化的标准,我们依然将其列入教育现代化国家行列。事实上,即使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中,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明显地体现出综合实力层次上的差异。为了更科学地比较教育发展水平,我们还将教育现代化国家的平均水平、标准差、离散系数作为基本的参照标准。

表1 20世纪末中国与国际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比较

公共教育经费

公共教育

人均公共 留级生

占国民生产

经费 教育经费 百分比

总值的比重

(亿美元)(美元)(%)

(%)

瑞士

156.43 5.5

2234.652

日本 1885.91 3.8

1506.320

挪威

114.13 8.3

2593.750

丹麦

129.01 8.3

2480.870

德国 1058.94 4.7

1292.972

美国 3762.17 5.3

1429.942

奥地利 179.79 5.5

1478.950

法国

856.63 5.9

1474.410

比利时 142.26 5.7

1408.470

荷兰

197.16 5.3 12720

国 瑞典167.28 19002

际 芬兰79.76 7.6

1564.080

教加拿大 418.76 7.3

1414.740

育意大利 533.09 4.9931.980

澳大利亚 189.75 5.6

1048.320

代 英国

601.67 5.51028.50

化爱尔兰

33.36 6.3936.732

水新西兰

34.58 6.7 954.84

平西班牙 266.175

6793

葡萄牙

51.09 5.4525.960

韩国

161.15 3.7 358.90

最大值3762.17 8.3

2593.754

最小值 33.36 3.7 358.90

平均值524.715 5.91905 1357.3970.714

标准差842.985 1.30297 571.19191.201

离散系数 1.606558 0.22013 0.4207991.681

中国教育

中国

171.15 2.3 14.2624

发展水平 (1995)

学前教育 小学净 中学净 大学毛

预期的

毛入学率 入学率 入学率 入学率 正规教育

(%) (%) (%) (%) 年数

瑞士 94 100 31.8

14

日本 49 100 96 40.3

14

挪威 8

99 94 54.5 14.9

丹麦 81

99 86

15 14.6

德国 84 100 88 42.7 15.1

美国 68

96 89 81.1 15.8

奥地利76 100 90 44.8

法国 84

99 92 49.6 15.4

比利时

116

98 98 49.1 15.5

荷兰100 48.9 15.5

国 瑞典 60

96 96 42.5 14.3

际 芬兰 39

93 93 66.9 15.5

教加拿大63

95 92102.9 17.5

育意大利

96. 97 40.6

澳大利亚

73

98 89 71.7 16.2

代 英国 100 92 48.3 16.3

化爱尔兰

107 100 85

37 13.6

水新西兰77 100 93 58.2 16.4

平西班牙69 100 94 46.1 15.5

葡萄牙58 100 78

34 14.3

韩国 85

99 96

52 14.5

最大值 116 100 98102.9 17.5

最小值9

95 78 31.8 13.6

平均值78.8598.9591.2 51.8095

15.205

标准差19.221.3964.72

16.425

0.9654

离散系数

0.0140.014

0.052 0.31703

0.0635

中国教育

中国

29

99 585 9.3

发展水平 (1995)

成人

每十万

识字率 居民的

(%)

大学生数

瑞士 98 2085

日本 98 3139

挪威 98 4009

丹麦 98 3272

德国 98 2649

美国 98 5395

奥地利98 2933

法国 98 3617

比利时98.53206

荷兰 96 3485

国 瑞典 98 2801

际 芬兰 98 4033

教加拿大99 6984

育意大利98.13135

澳大利亚

98 5401

代 英国 98 3126

化爱尔兰98 3455

水新西兰98 4603

平西班牙97.13858

葡萄牙89.62812

韩国 98 4955

最大值

99 6984

最小值

89.62085

平均值

97.54

3759

标准差

1.854

1123.3

离散系数 0.019

0.2988

中国教育

中国

81.5478

发展水平 (1995)

由表1可知,1995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已达到了教育现代化的起限。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7位,但公共教育经费总量居世界第12位, 低于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奥地利,只及美国的4.5%、日本的9.1%,德国的16.16%。若要增强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努力增加公共教育经费并提升位次。

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 远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从教育现代化国家情况看,80%的国家比重在5%以上,10%的国家在4%以上。日本、韩国此比重较低,但私立教育十分发达,私人资助的巨大数额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我国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成为教育数量、质量不足的首因,也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制约。

我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明显偏低。在所有教育现代化国家中,最低的韩国也高出我国25倍,绝大多数国家超过我国100倍, 最高的挪威高出182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88年的260美元上升到 1995 年的770美元,但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只由7.59美元上升到14.26美元。

我国留级生百分比已基本接近教育现代化的起限。大多数教育现代化国家留级生百分比为零。有6个国家在2—4%之间。 我国应继续努力减少留级生,提高学生的巩固率,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展最大的效益。

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在29%,离教育现代化起限60%距离较大。在发达国家中,比利时等3国超过100%,挪威等3国在94—98%之间,韩国等在81—85%之间,新西兰等8国在50—77%之间。 我国小学净入学率为99%,已达到教育现代化的起限。不少发达国家的小学净入学率已达100%。我国中学净入学率为58%,离教育现代化起限90 %还有不少距离。绝大多数教育现代化国家的中学净入学率在90%以上,只有6个国家在78—89%之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为5%, 离教育现代化起限30%还差25%。美国、加拿大等已实现高教的普及。芬兰、新西兰、挪威、韩国在52—67%之间,法国等在40—50%之间。可见中国与其他教育现代化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上。

我国预期的正规教育年数9.3年,离教育现代化起限13年还差3.7年。在教育现代化国家中,加拿大最高为17.5年,新西兰等8国在15年以上,瑞士等7国在14年以上,最低的爱尔兰在13.6年。 我国要提高预期的正规教育的年数,就要继续扩大中、高等教育。我国每10万居民中的大学生数为478人,离教育现代化的起限还差1522人。而加拿大为6984 人,美国、澳大利亚在5300—5500之间,韩国、芬兰、新西兰等国在4000—5000之间,日本等9国在3000—4000之间。

我国成人识字率为81.5%,离教育现代化起限还差8.5%。 绝大多数教育现代化国家的成人识字率在98%以上。我国仍需加强青壮年的教育和义务教育,杜绝新文盲。

综上所述,在教育现代化的12项评价指标中,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留级生的百分比、小学净入学率等已达到起限,学前教育毛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已接近起限,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学净入学率、预期的正规教育年数、每10万居民中的大学生人数等指标仍有一定差距,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和大学毛入学率存在巨大的差距。

四、中国与美国教育现代化水平比较

考虑到美国的教育实力远远超出其它国家,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事实,本文对中、美近10年教育发展作比较分析,希望对正确认识中国教育现代化有所裨益。表2列举了1985—1995 年间若干年份中国与美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值。

由表2可知,1985—1995年间,美国公共教育经费在3000 亿美元左右浮动,中国则由75.80亿美元增至171.15亿美元,1995 年美国是中国的22倍。同期,美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5.3—6.8%之间,中国则在2.2—2.6%之间。美国由于人均GNP 与人均教育经费投资均处于极高的水平,此指标稳定在5%左右是合理的, 而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且人均GNP起点低,此指标值长期在2%左右徘徊是极不合理的。我国以全球1%的公共教育经费负担全球19%的在校生,人均教育资源显然非常少。中国的留级生百分比基本接近美国的留级生的百分比。

表2 20世纪末中美两国教育现代化水平比较

公共教育经费

公共教育

人均公共 留级生

占国民生产

年份经费 教育经费 百分比

总值的比重

(亿美元)(美元) (%)

(%)

1985

75.80

2.68

1988

82.61

2.3 7.59

7

中 1990

100.67 2.4 8.88

6

国 1992

109.25 2.0 9.44

1995

171.15 2.3 14.26 2

1985

4.9

1988

3322.88 6.8 1349.12

美 1990

2887.18 5.3 1154.870

国 1992

3145.76 5.3 1231.700

1995

3762.17 5.3 1429.940

学前教育 小学净 中学净 大学毛

毛入学率 入学率 入学率 入学率

(%) (%) (%) (%)

1985 98 25 1.2

1988 100 31

中 1990 100 40 2

国 1992 96 44 4

1995

2999 49 5

1985

9393 91 58

1988

9595 88 63.0

美 1990

9898 90 72.2

国 1992

100

96 90 81

1995

9996 89 81.5

预期的成人

每十万

正规教育 识字率 居民的

(%)

(%) 大学生数

1985 7. 73 178

1988 195

中 1990 877.8186

国 1992 81 192

1995 9.3 81.5478

1985 14.7 95 5046

1988 5438

美 1990 15.4 95 2291

国 1992 16

95 5486

1995 15.8 98 5395

中美两国学前教育入学率相差两倍多。美国学前教育已逐步接近普及。中国的小学净入率略高于美国,两者无显著差别。中国的中学净入学率明显低于美国,美国已普及十年义务教育,中国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尚未普及,且高中入学率较低。1970—1985年中国的大学毛入学率停留在1%左右,1986—1991年在2%左右徘徊,1995年达到5%。 美国1965年大学毛入学率已达40%,1980—1990年由55.6%上升至72.2%,90年代以来继续上升。大学生数量与比例的差距不仅极大地影响教育实力,而且直接影响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

中国与美国的预期正规教育年数有一定距离。美国已成为高学历社会和学习化社会,1995年美国成人受教育年限已达16年,而中国则为7年左右。每10万居民中的大学生数中国只及美国的8.8%。 美国的成人识字率已达98%,中国1993年为81.5%,1995年成人文盲仍有1.66亿人。

总而言之,中国和美国相比,在小学净入学率、留级生百分比等指标上已基本接近,在成人识字率等指标方面,差距不十分明显,在预期的正规教育年数等指标上,差距达一倍左右,但在公共教育经费、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中学净入学率、大学毛入学率、每10万居民中的大学生数等指标上仍存在极大的差距。

五、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估计

与国际教育现代化水平相比,中国教育现代化指标可分为四类:已经达到的、接近的、有一定距离的、有很大距离的。指标本身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百分比,逼近一个极限值(100%);另一类是绝对数,它们随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并不逼近一个固定的极限值。

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留级生百分比、小学净入学率三项指标已达到教育现代化的起限,今后将继续提高。由于国家大、人口多,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因此公共教育经费总量仅达到起限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1995年为29%。1990—1995年递增8.04%,依此增长速度,至2004年即可达到60%。我国的中学净入学率,1990—1995年平均增长3.73%,依此增长速度,至2012年即可达到90%的教育现代化起限。我国的成人识字率由1980年的62.4%上升到1995年的81.5%,每年增长1.8%,依此增长速度,2005年即可达到95%。

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80—1995年间在2.0—2.6%之间。 虽然《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但2000 年只达2.53%。从历年资料看,此比例年平均变动在0.2左右, 假定今后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增至4%,需至2002年;增至5%,需至2008年。

我国的预期正规教育年数与教育现代化的起限有一定距离。1985—1995年增长3%,预计到2007年即可达到13年的起限。

每10万居民中的大学生数1988—1995年在195至478人之间,年增长率为13.7%,预计至2007年可达到2000人的教育现代化起限。

我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与教育现代化起限相比差距巨大。 1988 —1995年在8—15美元之间,年递增9.4%。需至2028年才能达到。

我国的大学毛入学率离高等教育大众化尚有较大差距。我们花了20年才从1%增至2%,90年代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加快,1990—1995年递增20%,至2004年就可达到15%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点,至2012年就可达到30%的教育现代化的起限。

综上所述,我国真正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可能要到21世纪30年代。显而易见,上述最迟达到教育现代化起限的指标也是最难提高的指标。坦率地说,在确定指标参数时,我们以最起码的水平或起限为基准,酌情调低了参数值。但通过国际比较发现,我国最难达到的指标恰恰是发达国家数值较高的指标。况且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诚如一位哲人所说,在教育与人类灾难的竞赛中,教育现代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1世纪国际教育竞争更趋激烈,我们别无退路。但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对我国这样迟起步的追求现代化的国家来说,可以不再走发达国家的发展老路,充分获得“后发展优势”。一方面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采取优化的赶超战略,即跳跃式地前进;另一方面可以借用先进国家的新技术和引进智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总之,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征程是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标签:;  ;  ;  ;  

中国教育离现代化目标还有多远?_教育现代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