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合肥地区为例论文

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安徽合肥地区为例

曹晓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 随着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城镇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随着农村家庭小型化发展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照顾问题日益突出。而社区养老服务是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社区养老服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安徽省肥西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子女个数、家庭经济状况、村级组织的帮助、所在社区是否有老年活动中心、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了解度和地区因素等因素会显著影响社区养老服务的选择。提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加强服务队伍建设等建议,希望可以为安徽省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老人;社区养老;影响因素

一、引言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给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由政府主导的养老服务模式,该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养老服务质量,同时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在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下,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甚至比城镇老龄化更严峻。农村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我国政府不得不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而社区养老服务是“居住在家中的老人,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也能够得到由社区或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一种模式”,即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年人在其长期居住的环境中提供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促进实现社会化养老目的。随着社区的发展以及社会组织的不断成长,居委会和社会组织已成为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主体,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但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本文将以安徽肥西县为例进行研讨分析。

二、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一)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政策及实施情况

自2011 年以来,安徽省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等100 多项规范性文件。安徽省养老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2003年起,安徽省开始建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和相关政策,鼓励兴办民间养老服务机构。截至2018 年底,安徽已建成标准化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1 000 多个,逐步形成了机构运作、集中居住、虚拟养老、应急服务、志愿服务等5 种养老服务模式,其中集中居住模式受到了农村老年人的欢迎。安徽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根本、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架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养老服务方面,9.9%的农村老年人选择在疗养院或康复中心养老,7.2%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81.4%的老年人选择家庭照顾,只有1.5%的老年人选择白天住在养老服务机构,晚上回家。由此可见,在安徽省的一些农村地区,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仍然是多数老年人的选择。通过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农村社区建立了社区(村)老年活动中心,设有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聊天室等,部分地区定期组织老年人旅游,提供老年人医疗护理、精神护理等服务,丰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目前,部分地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如图1 所示,有54.77%的农村老年人表示所在社区(村)没有老年活动中心,43.63%的老年人表示当地没有提供任何社区养老服务项目。

图1 调查地区养老服务建设情况

如表1 所示,通过对202 位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42.70%的社区建立了棋牌室,健身房占22.43%,缺少其他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仍有待完善。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34.69%的老年人表示社区提供文化娱乐服务,而医疗保障、生活护理、精神慰藉和法律援助有所欠缺,由此可见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提供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服务功能薄弱。

表1 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服务设施建设

表2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与分布

(二)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认知

在安徽省农村,居家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模式,社会化养老模式依然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如表3 所示,15.3%的农村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模式不了解,对社区养老模式不了解的老年人占到69.2%。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所包含的项目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见,社区养老模式的宣传普及程度急需提升。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模式不了解,直接影响到该养老模式的有效实施。

文本解读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读者,他们的经验、认识与文本意义还存有差距,因此他们的阅读感受也是处于一种“浅阅读”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能真正“蹲下来”,从成年世界、成年情感、成年逻辑转变到儿童意识、儿童情感、儿童思维,以学生为起点,做学生的知音,拥有一颗童心,以儿童的审美与体验走进文本。毕竟文本解读,最终是为学生服务。

表3 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方式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中,26.7%的老年人表示本村有老年活动中心,105 人表示从未使用过老年活动中心,58 人表示偶尔使用,49 人表示经常使用,可见,农村或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在对不使用老年活动中心的原因进行调查得知,老年人行动不便、料理家务和农活、活动中心距离太远是主要原因,也有部分老年人表示没有兴趣,具体如表4 所示。

面对大学生创业融资如此艰难现实,广东大学生在创业融资过程中更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在“互联网+”新时代的发展浪潮,融资方式也层出不穷,对于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又迈进了一步。

表4 农村老年人不使用养老中心原因

(三)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

有关Tomita评分临床价值的报道不多[8],并且PK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报道也较少[9-10],尤其是纳入和排除标准各异,缺乏相关的研究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效益。作者于2014年1月~2017年7月对31例椎体溶骨性转移癌患者进行Tomita评分,取分值4~7分的患者,对65个椎体采用PVP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表5 农村老年人对所在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评价

通过表6 可见,社区(村)养老项目使用率较低,就社区养老服务而言,体验过的老年人基本上持满意、一般以及较满意态度。

表6 农村老年人使用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

(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根据安徽省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调查,发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认知不足。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都不了解社会化养老项目的具体内容,不清楚社区提供“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相关服务,对于具体的服务项目,很多老年人一知半解,这可能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社区养老服务宣传力度较小有关。大部分社区(村)没有注重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没有加强对养老服务设施、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导致大多数老年人了解不充分。

2.人员配备不充分,专业水平急需提高。调查发现,社会化养老机构在运行中存在人员缺乏,专业化水平低。相比数量较多的农村老年人口,安徽省的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从业人员包括社区干部、志愿者、下岗再就业者或外来务工人员,然而大多数人员不具备养老医护专业的素质,缺乏经验,没有参加过此方面的护理培训。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待遇有待提高,难以吸引更多从业人员,造成现有社区工作者流失严重,从而使得社区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难以保障服务质量。

3.服务设施不健全,项目设置不合理。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时间短,受资金、场所、组织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社会化养老机构服务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补贴、社会救助和有偿服务的收入,资金长期处于紧缺状态,各类养老服务无法充足供应。一些社区老年人服务机构只有电风扇、灯和桌椅,没有基本的医疗服务设施。

这是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要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因此人才培养规格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学业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的“双轨制”是两条路径,但不是两套标准。一所高校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其人才培养规格可以与全日制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都必须达到基本要求。只有在达标的基础上才能谈特色。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毕业生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较强的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以及立足工作岗位的创新能力[14]。

三、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选择及影响因素

(一)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的选择状况

如表7 所示,在选择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中,有81.43%的老年人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居家养老,选择入住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居家请人照顾的老年人分别占9.95%、1.46%、7.16%,在“是否使用社区养老中心设施或服务”时,15.4%的老年人在客观上选择了社区养老服务。这主要是因为安徽省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农村老年人普遍注重社区养老服务的“日间照料”功能,忽略了“居家养老支持”功能,但大部分农村社区没有老年人日间照顾中心,这些都会使得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不够了解。

表7 农村老人选择养老方式状况

通过数据分析得知,影响选择的因素包括了社区特征、个人特征以及家庭特征等内容,其中个人特征还包括了年龄与性别等内容,家庭特征还包括了家庭年收入以及孩子个数等内容,社区特征还包括了是否创办了老年活动中心等内容。

表8 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内容

(二)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计量结果分析。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应用的软件为Stata12.0,具体如表11 所示。总体模型,卡方值是162.94,而其P 值为0.000,小于0.01 显著水平。它是由测试约束条件比无约束条件更好的拟合证明。

其中,解释变量用x 表示,解释变量所对应的回归系数用β 表示,随机干扰项用ε 表示。按照文献研究法,人口特征、家庭支持等方面会影响老年人的社区服务选择,因此本文拟选取以下9 个自变量,具体如表9 所示。

在初中物理《内能》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两个演示实验来说明做功可以改变气体内能。图中甲实验说明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硝化棉燃烧。但实验成功率较低,有时候打压几次才能成功一次,太浪费时间。为了提高该实验的成功率,我把原实验筒内硝化棉换成火柴头,几乎每次实验都能成功,实验效果也更明显。乙实验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但由于实验器材中广口瓶较小,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时,离学生较远,产生的白雾少,持续时间又短,学生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因此,为了提高课堂实验效果,我在教学中对乙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表9 变量的选择及赋值表

此外,在一项对11 位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除了表示不愿支付社区养老服务费的三名老人外,其他受访者表示每月愿意支付200~600 元的费用,这表明农村社区在提供养老服务时可以收取适当的费用,以此缓解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资金的短缺。如表8所示,生活护理、医疗和文化娱乐是老年人希望提供服务内容,在设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生活护理服务、医疗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应该是主要内容。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主要功能是采集茶园的二氧化碳浓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相关环境参数并实时上传至协调器。其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4.社会化程度低,缺乏公众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属于社会福利形式,通过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通过研究发现目前的力量主要来自政府,其他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关注度不够。当前社区养老服务基本上都是政府与集体包办,由民政部门进行直接管理。在资金筹集方面,渠道单一,主要是经营性收入以及福利彩票收入,福利彩票收入并不固定,经营性收入又较为有限,导致养老服务业难以正常有序的发展。在组织管理运营过程中,由于缺乏人力与物力,组织性较弱,运行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管理分散,导致社区养老服务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功能。

调查显示,42.0%的农村老年人认为社区(村)在老年人照顾和服务方面没有任何作用,54.38%的老年人表示有些作用,只有3.58%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作用很大,说明农村老年人对社区(村)在老年人照顾和服务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2.实证检验。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性和异方差性,对上述变量进行ADF 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10 序列平稳性ADF 检验结果

ADF 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在差分前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平稳,通过了单位根检验,即一阶单整I(1),则可以继续进行回归分析。

1.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本节对农村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针对农村老年人做出的选择,如果选择使用,设定为1,如果选择不使用,设定为0。在研究过程中,利用Logistic 模型,数据统计分析二分变量,即是否使用,具体模型表达式为:

表11 变量描述分析

根据表12 可以得知,从个人特征角度进行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性别以及年龄对农村老年人是否选择社区养老服务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身体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会增加。然而,医疗护理服务设施还未建立健全,无法达到医护标准,年龄、健康状况对农村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影响不显著。在家庭特征方面,子女人数对农村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影响显著,存在负相关关系。由于子女增加,老年人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顾,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减少。此外,家庭收入与农村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富裕家庭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要求更高。他们宁愿花钱雇人,选择私人高端疗养院,而不选择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关于社区的方面,村委会对农村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影响显著,村委会代表社区,对社区具有较大的帮助,使老年人对社区信任感较强,老年人选择此种模式的可能性增大。养老中心的创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有关部门对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优质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越理解,就越容易选择此类养老服务。地区特征方面,相较于靠近市中心的老年人,郊区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能性显著增加,这是因为郊区经济较为落后,而靠近市中心地域的老年人比郊区的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服务项目更多,但是郊区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的种类很少,因此大部分郊区老年人对所在社区的养老服务有着较高的需求。

通过表11 能够得知,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从年龄层面进行分析,高龄、中龄以及低龄老年人的数量分别是86、257、411,在总人数中占据的比例分别为11.4%、34.1%、54.5%。基本与当地老年人的情况相符合,具有基本相同的年龄分布,平均年龄达到了68.4 岁。通过健康状况可以了解到,达到了3.421 8 的均值,并且标准误差大小为0.833。由此可见老年人基本都具有较好的整体情况。在子女个数方面达到了2.471 2 的均值,农村老年人的孩子个数大都超过了1 个,子女主要承担了照顾老年人的义务。村委会加入到这方面的均值大小是1.504 1,村委会基本没有给予太多的帮助,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了解均值大小是1.388 9,农村老年人大多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情况了解不够,对于选择社区养老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表12 农村老人是否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Logistic 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对于生活照料和经济补助等方面都存在需求,需要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通过计量研究可以发现,老年人在选择服务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村委会的帮助以及家庭子女个数等因素,具有较高年收入以及较多孩子的农村老年人不选择社区养老服务,针对较为了解养老服务以及村委会能够提供一定帮助的老年人,更可能选择社区养老服务。

(二)建议

针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农村居民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因素,更好更快地发展安徽省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1.提高农村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为了让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可以在农村地区得到推广普及,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识。首先,村委会作用,可以显著影响老年人的选择。农村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相关知识的学习,采用社区宣传栏、走访老年人等方式,促使社区养老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农村老年人更加了解此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其次,农村老年人也应该放弃传统的“养儿防老”概念。要逐步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社区养老服务的作用。

2.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年人是否选择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明显的影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与推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安徽省政府创建丰富多样的筹资渠道,不仅包括资金财政支持,还应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和发放专项福利彩票等,为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筹集资金。其次,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环境优势,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改造更新现有设施,使农村老年人更方便地享受社区养老服务。

3.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农村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受家庭年收入、地区影响显著,且呈负相关关系。原因是农村社区的养老服务项目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要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例如,对于“空巢老人”,需要采取“集中照顾”模式,充分满足其生活照料的需求;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养老服务。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不同需求,低龄老年人需要健身、文化、教育等高水平服务来缓解抑郁情绪,高龄老年人需要更多的生活保健和紧急援助的服务。为不同自理程度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

各县(市、区)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重点用于新建棚室的补贴等。同时,充分利用好省级棚膜补助资金,推动棚膜经济发展。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发展棚膜经济。积极开展棚室所有权登记颁证工作,给棚室“落户口”,积极开展棚室保险工作,给棚室“上保险”,使棚室遭受自然灾害后能够得到补偿,推进棚膜经济发展[2]。

为切实把“民族团结一家亲”常态化“结亲周”活动和群众工作“两个全覆盖”落到实处。10月20日至11月20日,七师一三一团在全团党员干部中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五轮“结亲周”活动和群众工作“两个全覆盖”。

4.加强服务队伍建设。为了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实施,必须加强服务队伍的建设。一是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目前,安徽省农村社区服务人员具备养老专业服务技能的比例较低,大多是凭经验提供养老服务。针对此种情况,安徽省各地院校可以开设“社工”专业等,推动高素质社区服务人才的培养,聘请有关专家培训农村现有社区养老从业者,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管理水平。调研发现,安徽省存在农村老年服务中心长期不运营的问题,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所以,要招聘养老专业人才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及质量。三是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由于缺乏资金等原因,还无法配备足够的专业服务人员。可以引进更多的志愿者加入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通过志愿者的工作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照顾,还可邀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加入到互助养老中,老年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促进老年人彼此间更好的沟通与交流。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来,有效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

[2]初炜,胡冬梅,孔祥金.农村老年人群养老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1):24-27.

[3]王静.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调查数据[J].劳动保障世界,2015(S1):53-55.

[4]武玲娟.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山东省数据[J].山东社会科学,2018,276(8):99-105,154.

[5]郝亚亚,毕红霞.山东省农村老人社区互助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8(2):96-104.

[6]黄俊辉,李放,赵光.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江苏的数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118-126.

[7]张国平.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社会调查[J].人口与发展,2014,20(2):95-101.

[8]徐向菲.“空巢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大学,2017.

[9]李亚萍.社会网络视角下的陕西农村社区养老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

[10]李放,樊禹彤,赵光.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5):68-72.

[11]宋雪飞,郭振,姚兆余.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长三角地区的问卷调查[J].开发研究,2015,177(2):156-159.

[12]胡芳肖,李蒙娜,张迪.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方式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4):57-64.

[13]魏民,邢凤梅,李颖,等.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选择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9):1153-1155.

[14]韦霖.农村高龄老人养老模式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研究——以青岛市李哥庄镇为例[D].山东财经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768(2019)09-0051-07

【收稿日期】 2019-07-08

【作者简介】 曹晓庆(1997-),女,安徽六安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定量。

(责任编辑:张友谊 校对:谭锦)

标签:;  ;  ;  ;  

农村老人社区养老服务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合肥地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