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贸易的核心竞争力_产品竞争力论文

贸易核心竞争力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竞争力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34(2001)04-0007-04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近几年来成为工商界和战略管理研究专家热烈探讨的主题。1990年C.K.帕汉拉德和凯瑞·哈默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给出了核心竞争力在战略管理中最流行的定义。即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也就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能够互补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国际市场作为企业间激烈角逐的竞技场和检测各国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最终考场,其中的主要经济行为就是贸易活动,于是贸易竞争力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该国的国际竞争力状况。

一、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

1.贸易核心竞争力作为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从定量的角度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比其他国家或地区创造更多国民财富的能力。因此,衡量贸易核心竞争力要以世界标准来测度,它包括贸易结构的大小、贸易环境的优劣以及贸易进展度的快慢三个层面。其中,贸易规模决定了一国的贸易在国际市场的总体状况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它是衡量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可由贸易结构和贸易量得以反映。然而,单纯的贸易规模并不能科学、客观的衡量贸易核心竞争力的高低,需要通过一定方式将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传导出去。于是,贸易进展度成为贸易核心竞争力中的“绿色通道”,它表现为国内可贸易的商品或服务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的流速和国内经济实力外溢、扩张的能力,反映了一国对国际市场的渗透状况。这两个层面共同构成了衡量贸易核心竞争力的硬指标。由于“核心能力刚性”的存在,贸易需要适应外部技术、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在一定的环境中运作,我们称之为贸易环境。贸易环境涵盖国内、国外两个大环境,国内环境包括国内金融体系、基础设施、政府管理等诸多因素,国外环境则包括他国的外贸政策、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国际资本市场状况、国际运输体系以及国际安全状况等与贸易有关的一系列基础和辅助因素。它们为贸易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阳光、空气和水”,建立了一国对外贸易正常运行的外部框架。

2.从定性的角度定义贸易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利用本国独有的资源优势包括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以核心产品为龙头,以优势主导产业为基础,结合一定的外部运行机制,从而在贸易领域表现出来的整合核心竞争能力。它体现在核心产品竞争力、核心产业竞争力和整合核心竞争力三个层次上。

核心产品竞争力作为贸易核心竞争力的第一个层次,主要表现为核心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某种工业品的销售额占该类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总销售额的比重,它可直接表明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所具有的现实状况,而这又取决于该国、该企业是否具有贸易中的核心产品。核心能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有形联结即为核心产品,它是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的实物体现,如佳能的激光打印机机头,英特尔的微处理器等。核心产品是设计技能与开发多样化最终产品技能之间的关键联系,是企业决定技术和核心产品应用化和最终市场进入的途径;核心产品应用领域的扩大,可连续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时间和风险。今后贸易竞争的趋势是能否高效灵活地运用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占领市场。而且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服务领域则是围绕“核心柜台”开展的,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更加速了核心柜台在世界范围的推广。

核心产业竞争力是贸易核心竞争力的第二个层次。我们分析核心产业竞争力先要从企业核心竞争力谈起。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一般以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的整合从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它可分为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前者使企业发现或找到能创造出一流优势的业绩或模式,后者提供了企业进行调整和最终给出产品服务的能力;具体而言,包括核心生产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核心管理能力、核心服务能力、核心品牌形象、核心营销体系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掌控能力,辅之以市场环境适应能力、上下游的链接能力、流行需求的引导能力、理论与制度的创新能力、管理概念的思辩能力。由于目前的国际竞争已由过去的产品竞争、结构竞争转向了人力资本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掌控能力尤其重要,构建一个“以总裁为企业灵魂,经理层和科研人员为中流砥柱,广大生产员工为生力军”的合理的金字塔型人事结构,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而直接相互竞争的生产产品或服务的一组企业就形成了产业。产业才是真正理解竞争的基本单元,它是竞争优势赢得或失去的场所。所以,我们在谈完企业核心竞争力后自然要过渡到核心产业竞争力上。核心产业竞争力的强弱首先体现在劳动生产率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因而可视为衡量核心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次,则主要体现在产业战略、竞争与机制上。整合中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完整的产业链,健全的游戏规则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扩大增值能力,增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而且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会促进产业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关键产业作为对一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及强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其科研水平的提高既能增强一国的贸易核心竞争力,又能推动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要取得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就必须通过产业重购——完整的产业链、地区集聚——竞争钻石链、市场重组——有序的市场三角形、企业的内部整合——有效价值链,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建立起优势主导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然而,要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不能仅仅封闭在企业内部或产业间进行,它们需要外力的推动,借“它山之石”,形成竞争力合力。这就是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最高层次——整合核心竞争力。在其“外力”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融体系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政府管理竞争力。金融体系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一国资本市场的状况和金融业的服务质量,一个相当发达的国际一体化的金融部门将有力地支持该国的贸易核心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主要反映一国的基础设施满足发展需要的程度,一个相当发达的包括功能性商务体系和发达的信息技术在内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而政府的宏观管理作为经济运行中“看得见的手”,所制定的经济政策能否灵活地运用,颁布的法律法规能否有效地降低企业运作的风险,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能否与国际接轨,教育体制改革能否推动科技竞争力的提高,对金融体系和基础设施竞争力的发展乃至整个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于是,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到核心产业竞争力,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技能核”,在合力的作用下,将极大地促进一国国内经济实力的增强。当它的内部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内敛性达到最大化时,必定要向外扩散,将国内优势辐射出去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这突出体现了贸易核心竞争力第二个大特点“扩散性”。同时也可看出,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外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一国的企业或产业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的延伸,通过劳动生产率、国际市场占有率及盈利水平的高低所反映的一国企业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它又是国内经济实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外在表现,是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外贸发展的支撑性指标所显现的一国综合国力的强弱。由此可见,贸易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仅就贸易本身而谈的狭义概念,而是一个由微观层面向宏观领域扩展的综合概念,显现了核心能力的全面性。

二、贸易核心竞争力的现实含义

从竞争的角度看,一项能力要想成为核心能力,必须具备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不能被他人轻易占有、转移和模仿。贸易核心竞争力也不例外。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集中于“科技、信息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它们对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从现实角度考察可以得出,“科技竞争力、信息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成为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新三要素,构成了贸易核心竞争力的现实含义。它们体现出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另外两个特点——独特性和暂时性。

1.科技竞争力是“核中之核”,它在贸易核心竞争力中主要体现在“核心产品”上。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体系,开发贸易中的强势产品,成为跨国公司开发国际市场的战略重点;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知识产权尤其是自主性知识产权的竞争力更是成为各国抢占21世纪贸易霸主地位的杀手锏。这一点可从美日两大贸易强国的发展道路体现出来。因此,科技竞争力的增强将使一国的贸易核心竞争力保持强劲态势,是贸易核心竞争力的生命之源。

2.信息竞争力之所以成为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新三要素之一,是因为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流动,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又使国际信息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热点。在以时间计算经济效益的今天,是否具备强大的信息网络、快捷便利的信息通道,成为竞争中的重要后备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日益显现。

3.从某种程度上讲,21世纪的竞争又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技竞争力、信息竞争力的质量和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这里我们更强调外贸专业人才的能力。时代要求外贸专业人才既具备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又能进行实际业务操作,他们将为贸易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就是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其中,核心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核心能力包括核心产品竞争力、核心产业竞争力和整合核心竞争力。然而,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的自发结合过程是缓慢的,要使它们的结合迅速而紧密,需要一个关键因素——政府。实践表明,政府对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资源与能力的结合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内涵——外延——现实含义——构成要素”以及“内敛性——扩散性——独特性——暂时性——全面性”两条主线,构成了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含义,下面这幅图将进一步建立这一概念模型。

四、贸易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表共给出6大组18项具有代表性指标,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对贸易核心竞争力进行较为简要、客观的评价。

由于“贸易核心竞争力”尚处于初步探讨阶段,随着经济分析工具的日益完善以及经济理论的日趋发展,对其含义和评价指标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总之,适应21世纪世界经贸形势的新发展,我国应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强企业、产业竞争力为基础,以科技竞争力、信息竞争力和人力资本竞争力为支撑,创造良好的外贸运行环境,构筑本国的贸易核心竞争力体系,充分发挥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贸易强势和贸易优势!

[收稿日期]2001-03-29

标签:;  

论贸易的核心竞争力_产品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