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电子机翼,用于选定的主题规划_微机论文

插入电子机翼,用于选定的主题规划_微机论文

为选题策划插上电子之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插上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选题是出版社的生命,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并有很多高论见诸报刊。然而,涉及选题策划手段现代化的言论似不多见。本文拟就选题策划手段现代化、微机化问题作出探讨。

当下,个人计算机给人们带来的冲击与便利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网络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对于出版业,尤其是编辑工作来说,它们也极具诱惑力。书业竞争的焦点从根本上说是选题的竞争。谁有了优秀选题,谁就有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意识超前、出奇制胜、标新立异和优质高效就是优秀选题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和信息撷取的快捷性给选题策划的传统方式和手段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选题策划微机化的问题被提到了书业发展的议事日程。

网络化的出现使编辑可以直接调用或下载本行业、本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相关信息、数据,根据市场和需要建构自己的选题设想。去岁德国大选结果揭晓当日,我国军事谊文出版社即有《施罗德:德国的新总理》一书面世。这种超前抢滩成功离开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是难以达到的。

美国的兰登出版社和麦克劳·希尔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商业性出版公司。它们能否以最少的支出谋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占有信息的丰富性、容量性,以及编辑对其利用、开发的程度。电子出版系统成为它们取胜的强有力的工具。即使是非营利的出版公司,如哈佛大学出版社,为了出版高水准专著和教材,也要依靠选题策划的高科技手段。

目前,国际上已有形形色色的图书情报数据联网系统1000余个,商业化数据库超过3000个。以网络化为核心的因特网中的书业信息包括出版状况、图书市场行情,以及学术研究动态等异常丰富的资料,是编辑选题策划的重要信息资源。通过研究图书行情,编辑的选题设计和组稿的可行性便有了科学的依据。

摆在我国出版业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信息资源利用手段、选题策划方式的陈旧与落后。令人欣慰的是,业内有识之士,特别是出版社的社长、老总们,纷纷着手购置微机设备,有的单位还做到了每个编辑人手一台机器,做得更到位的单位还建立了局域网络。这种意识和举措弥足珍贵。然而,比较突出的现象是:编辑桌台的电脑,其配置和规格很高,但所派的用项有限,充其量是一台高级打字机、排版机、打印机。至于微机核心功能如信息处理、加工和网络功能等,几乎与编辑无缘。多数编辑的选题策划、论证、抉择等基本上还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利用身边的资料室、图书馆,翻翻报纸,查查征订预告,靠的是编辑个人的经验。这种手段和方式,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存在,但毕竟不够灵敏、快捷、准确。我们虽然有了微机,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却不能真正运用到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分析和研究选题策划手段微机化问题,目的是探索其实践性和操作性。头绪很多,择要而谈如下:

1.建立以个体为核心的出版社的图书信息数据库。出版社编辑人员是选题策划的主体和基础,编辑个体只要有一台PC机,即可以相对独立地开展数据搜集、存贮和处理工作。目前比较流行的通用型数据库软件主要是在Windows平台下的Microsoft(微软)FOXPRO,它具有速度快、数据类型丰富、易于操作、界面友好等特点,还拥有众多的图形工具和独一无二的查询优化技术,广泛用于资料、设计、管理等领域。除在个人微机上使用外,也可用于中、小型服务器和局域网。

数据库有很强的管理功能和广阔的存储空间,比起传统的纸介资料不知灵活、快捷多少倍。编辑只需搜集各种与图书有关的信息,随时做好图书基本义项的存贮工作,日积月累,即可拥有一个不错的信息数据库。

在建立个人数据库的同时,也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有关机构开发的专用图书、报刊信息数据库,如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开发的《全国新书目·电子网络版》,等等。这类软件买来即用,免去了个人建库的艰苦工作。自己建立的数据库具有个性化特点,使现成的数据库省时省力容量大,二者若能互补,更具优势。

在以编辑个体为核心建库、用库的基础上,出版社应建立社一级的信息中心(站),承担编辑个体在精力和经济上难以完成的信息工作,如与新闻出版的管理部门、国家版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国家科学院,以及著名高校的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业务联系,取得相关信息资源,为编辑的选题策划和出版社的总体选题计划、规划提供信息支持。该中心(站)无需单独设立,建在原图书、报刊资料室即可。如此,传统的纸介资料和现代电子介质数据二者交融汇通,资料室的地位和工作性质则更加凸显,服务也更到位。

2.认识网络,走进网络。90年代以后,计算机领域最热门的技术是网络技术,而网络技术最激动人心的成果是因特网(Internet)。互联、高速与智能化的因特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基地。网络时代的到来,把我们的选题策划手段引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国已正式加入因特网,并建立了中国Internet—Chinanet,其中包括中国科学网络、中国学术网络、中国研究网络,以及上海、武汉、南京、沈阳、香港等地区的城市网络,还有北京大学网络、清华大学网络等大学校园网络。因特网用户已逾百万,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与选题策划关系密切的网络服务,主要有Gopher服务,它以菜单形式提供信息资源;有WHOIS服务,它用于检索联网单位、 网络用户地址:Archie服务,用于检索网络中可下载文件;WAIS服务,用于完成全文检索。还有图书检索服务,用于检索中科院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国内大型图书馆藏书。

认识网络是为了进入网络、运用网络。应当说,要不要上网和何时上网,是选题竞争、出版业竞争在技术手段上的突出反映。在编辑个人纷纷自费上网的时候,出版社作为群团单位应顺应潮流,尽早上网。

网络不是选题设计与策划的现成机器,但网络的确给选题的策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想象与创新的空间,提供了无所不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泉。站在这个制高点的策划选题,应当最具竞争力。

3.熟悉性能,巧妙利用。如果说建库、入网还属于选题策划手段微机化的基础环节,是一种准备性、前提性工作的话,那么,对各种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出新颖的选题创意,才是最终目的和更为重要的。

怎样利用微机设计选题呢?

——查重。一个优秀选题,最重要的品质是不重复别人,具有鲜明个性。近年来,选题“撞车”和“追尾”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了避免此种情形,新的选题一旦有了意向,必须首先查重。以往人们碍于查找资料费时费力,查重工作常常被省略。而微机的查重功能相当出色,人们可以准确地作出判断,决定取舍。

——发现新角度和空白点。微机的检索与分析功能可以弥补人力的不足。编辑可以根据所要策划选题的方向,从数据库中选择某一类图书信息,检索哪些“文章”已经做了,哪些“文章”做得不够,尚有新的切入点。

——通过印数、出版者和读者等数据,把握选题的市场脉搏。好的选题,除社会效益外,应该有比较大的市场回报。而市场像一个魔方,令人难以把握和驾驭,很多编辑为此困惑。市场问题是影响和制约选题策划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微机能够提供对某一类图书的发行数量、重印、再版情况,提供究竟有多少家出版单位“涉足”该类图书的“角逐”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编辑的选题策划便可以减少盲目性,对市场的“潮起潮落”便胸中有数。

——网罗优秀的作者,确保选题的成功。大凡好的选题都必须由好的作者予以实现,作者与选题息息相关。有了微机和数据库,编辑可以对有谁参与某方面的著述,著述水平、创作能力、学术地位,以及年资、阅历、擅长等情况均了如指掌。若编辑和作者均已在网,还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访问、交谈。编辑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招募”、“征寻”某选题的作者,这比传统的信函、电话更便捷。“网虫”中说不定会有令人满意的、为选题增辉的作者。

——未雨绸缪,建立选题库。选题的策划是一项经常性和不断积累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应急的创意难免捉襟见肘。实际上,编辑还可以利用微机存贮自己所设计的选题,建立选题库。有了选题库,一方面,可存入编辑平日经常性的创意或素材;另一方面,那些精心策划,暂时又未被采纳的选题不会被废弃,一旦机会和条件适宜,即可调出,稍做修改和完善,便能派上用场。

的确,计算机并不能做真正智能性工作,而选题的策划和设计却是极高的智能性创造活动,不能指望有了现代化手段就能策划出优秀选题。本文极言微机的优越性,热切呼吁选题策划手段微机化,无非是想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把智能工作中非智能的、机械性的工作尽可能地剥离出来,让编辑去做更高级、更复杂的创意性工作。选题策划手段的微机化作为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大势所趋。面对机遇,我们的编辑当迎头赶上。

标签:;  ;  

插入电子机翼,用于选定的主题规划_微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