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护理临床运用论文_王亚芬

王亚芬

【摘 要】 目的 探究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脊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尿管术,观察组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第2周和治疗第4周,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量与尿路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恢复患者排尿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 间歇性清洁导尿术;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由脊柱损伤引起的一类严重并发症,大多数由外界因素所致,通常发生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工矿事故等,病人大多病情复杂,复合伤、并发症均较多,且预后差。该病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不仅给病人身体健康和生命治疗造成极大威胁,对社会也是一个较大的经济负担[1]。脊髓损伤患者损伤节段以下的肢体均可发生功能障碍,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其中尿失禁、尿潴留就是脊髓损伤患者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排尿功能障碍,同时也是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2]。为了探究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本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并取得较满意结果,详细情况见如下报道。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脊柱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ASIA诊断标准,其中有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1.8±6.4)岁。根据致伤原因划分,19例为交通事故伤,5例为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根据受损部位划分,4例为颈椎外伤,9例为胸椎外伤,15例为腰椎外伤,2例为骶椎外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生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损部位等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可比性较好。

2.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限制饮水,每日摄入液量控制在1500~2000mL/d,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脱水、意识模糊等现象,尽量避免饮用酒精、咖啡、茶等饮料,忌食辛辣刺激类食物[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留置尿管进行导尿,定期夹管、放尿,同时对合并尿路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和膀胱冲洗。观察组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具体操作如下:遮挡下嘱患者排小便后取平卧位,操作者双手清洁消毒后使用一次性手套,面带口罩,协助患者松解裤子,女性患者需将小阴唇分开,男性病人需后推包皮,从而充分暴露尿道,用干净的小毛巾对会阴或阴茎处及尿道口进行清洗;再用水溶性润滑剂涂抹在导管前端3~4cm处,女性患者直接将导管插入尿道,深度在4~6cm左右,直至尿液排出;男性患者先提起阴茎,再将导管插入尿道,深度在18~22cm左右,直至尿液排出;尿液停止流出后再将导管插入1cm,并轻轻按压患者小腹,从而协助余尿排出,结束后慢慢拉出导管,抹干尿道口,清洗双手;收集排出的尿液并做好记录,用膀胱扫描仪对患者的残余尿量进行测量;分别在治疗第2周和治疗第4周对两组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采集,并做尿常规和细菌计数,若患者尿白细胞超过10个/HP,尿细胞计数超过105cfu/mL,则判定为尿路感染[4]。

3.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软件,两组尿量感染率之间的比较采用Х2检验,膀胱残余尿量用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α为0.05的显著性水平,若P<0.05为差异显著。

结 果

治疗第2周和治疗第4周,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和治疗第4周,观察组尿量感染率分别为3.33%、11.67%,与对照组的16.67%、33.33%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下表1.

讨 论

脊髓损伤后出现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尿潴留,若不采取有效护理手段,极易引起尿路感染、肾炎、肾积水,严重者甚至引发肾衰竭和死亡[5]。因此,脊髓损伤后合并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接受有效护理,对于提高此类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解决尿潴留最常用的方法是留置导管,但该方法会降低尿道的自身保护能力,对机体天然保护屏障有一定破坏,从而不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则不需要留置导管,可有效避免肾结石、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通过训练规律性的排尿,使得膀胱获得周期性的排空与扩张,从而有助于患者建立排尿反射、恢复正常排尿功能。该方法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熟练掌握导尿技术,对膀胱尿道的生理解剖也要有基本的了解,以便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从而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保障导尿顺利进行。大量研究表明,人体排尿时间、膀胱充盈速度受到饮水、排汗、饮食、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可有效避免限制饮水所致的膀胱状态不佳,对于降低挛缩膀胱、尿路感染等会阴部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6]。目前,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已经替代传统的留置尿管,成为脊髓损伤后合并排尿功能障碍者膀胱管理的首选方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膀胱残余尿量和尿路感染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比传统的留置尿管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要限制病人每日液体摄入量,尽量减少导尿次数,保持尿管滑润,手法轻柔,降低尿道粘膜损害,引流要完全,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和培养细胞计数[7]。总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恢复患者排尿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俊哲,曾元桂,王伟群,等. 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及骨质松疏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14,6(10):1893-1897.

[2]全仁夫,陈荣良,许世超,等. 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骨伤,2013,7(1):54-58.

[3]黄颖,冀秀明,王姝南,等. 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方法[J]. 中国医学装备,2014,9(2):92-94.

[4]周君桂,范建中,庞战军,等. 无菌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影响[J]. 护理学报,2011,11(16):61-64.

[5]胡启龙,赵渊超,胡丹,等. 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排尿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15,5(1):21-24.

[6]李伟. 间歇性清洁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4(27):18-19.

[7]王英,唐相君,彭湘,等. 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15):85-86.

论文作者:王亚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护理临床运用论文_王亚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