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例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张亚萍

73例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张亚萍

(65447部队医院药局;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患使用抗癌药物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癌症患者73例,对其进行一系列入院后病例资料的分析,然后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种类的各种抗癌药物均对患者的消化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还会发生心脏毒性、肝脏毒性、肺毒性或过敏反应等。结论:对癌症患者进行抗癌药物治疗,由于抗癌药物的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并属于复方制剂,所以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概率较高,且毒副作用比较大。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

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是由于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发的疾病,其不仅具有细胞增长失控的特点,而且病变细胞还可转移到身体的其他组织细胞中[1];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并易导致病变部位出现肿块、疼痛、出血或梗阻等症状[2],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且其死亡率比较高占各种死因的首位。而临床对其病情的治疗旨在于病情的控制,不能根除。常用化疗药物进行化疗控制,且大部分抗癌药物都具有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并在控制病变细胞的同时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及毒性[3]。下面本文就我院73例癌症患者进行其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癌症患者73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9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5.5±7.9)岁。所有患者均经详细检查后确诊病变部位,其中癌变发生在肺部及气管的有17例,发生在乳腺的有12例,发生在胃部的有13例,发生在肝部的有9例,发生在卵巢内的有3例,发生在结直肠的有4例,发生在泌尿道的有10例,发生于其他部位的有5例。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仔细观看患者的病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确诊时间、化疗次数、初次化疗时间及化疗药物的信息等;化疗药物的信息需观察其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情况、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对症解决方法等[4];同时还要仔细观察患者在不同癌症时期的用药方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医护人员通过仔细审阅患者病理资料,再根据其询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分析患者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需根据患者的化疗次数、年龄分布及药品种类[5],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患者的化疗次数与年龄分布

73例癌症患者平均每位患者均化疗至20次,其中15-35岁者进行化疗的有25例,占34.24%;36-55岁者进行化疗的有31例,占42.47%;56-75岁者进行化疗的有17例,占23.29%。

2.2药品种类与不良反应情况

经分析观察发现,含铂类的顺铂、奥沙利铂对患者消化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42(39/73)%,抗代谢类的替加氟、氟尿嘧啶对患者消化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27%(44/73),抗微管类的紫杉醇对患者消化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31%(36/73),含拓扑异构酶类的足叶乙苷对患者消化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5%(15/73);说明所有不同药物种类的化疗药物,对患者消化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与不良反应。同时顺铂、抗代谢药物等易引发肺毒性反应,紫杉醇等易引发药物过敏反应,环磷酰胺等易引发肝脏毒性反应,阿毒素等易引发心脏毒性反应等。

3、讨论

癌症属于恶性肿瘤,具有无限增殖增长的特点,并消耗患者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释放出各种毒素,导致患者出现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或发热、或引发脏器功能损伤等情况[6],且癌细胞还可以不断转移到患者的全身各处,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对其病情的检查有很多方法,如X线检查、造影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及血液化验等[7]。临床大多采用化疗的方法治疗癌症患者,并成为了一种较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抗癌药物大部分使用后,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且本文探讨也如此;并能产生脏器的毒副作用。究其原因是由于抗癌药物中均含有各种复杂的有效成分,其制药质量没有具体合理的科学依据[8];而且此类药物均属于复方制剂,易导致抗原或半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同时抗癌药物中含有各种具有损害人体的微粒,因而给患者带来各种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所以临床在对患者进行化疗时,医师、护理人员、药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及患者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并根据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查房、观察患者用药情况等,以此来减少患者抗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综上所述,对癌症患者进行抗癌药物治疗,由于抗癌药物的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并属于复方制剂,所以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概率较高,且毒副作用比较大,为了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需合理、有效的制定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郑瑜;郑滢;林静容;朱志伟.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10-113.

[2] 年华;马明华;徐泯;徐玲玲;韩克起.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72例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9(09):704-707.

[3] 瞿美霞;徐金中.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与防治[J].医药导报.2010,29(03):394-396.

[4] 钱崇付;任东平;汪荣华.96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04):460-461.

[5] 张燕,肖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04,39(06):445-448.

[6] 李英;张虹;方昱.临床抗肿瘤药物运用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S1):66-71.

[7] 刘伟明;张天镇;王刚.人体各系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因素考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4):11854-11857.

[8] 邢敏鹏;刘宽荣.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126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2):4317-4318.

论文作者:张亚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73例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张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