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而言,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既要确保构件的可实施性和便利性,也要确保其防火、防水等性能的发挥,使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能够满足所预期的成果,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本文基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监督管理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监督;管理探究
引言
随着国家对于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大力推广,国内相关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努力提升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准,明确认识装配式结构监督管理的关键,确保装配式结构工程质量,保证装配式产业健康长远发展。
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相关文件政策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转变城镇化建设模式起到重要作用。发展装配整体式建筑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10年发展目标。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八项重点任务及相关措施。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2017年3月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2建筑装配式结构工程的研究
所谓的建筑装配式结构工程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应用方式,其发展的方式是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被不断改革创新出来的,其特点就是建造保持着“流水线”式的步骤,也可以说是“搭积木”式的建筑建造。所有的建筑元件和结构都是在相应的工厂中以“流水线”的形式完成的,无论是承重结构的墙体,楼板和柱子,还是门、窗等必备的零部件,都是具有一定能够拼接起来尺寸的。当这些建筑元件被工厂加工完成以后,就需要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最后使用浆锚或后浇混凝土的方式连接成为建筑产品。这样的建筑装配式结工程和传统的现场浇筑施工技术相比较来说,这一方式有效地缩短了建筑工程的建造时间,而且尽可能地采用机器来对建造工作进行完成,也是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节省。
3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模具制作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模具必须要保证光滑平整,不然会很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另外,建筑单位要注重对于模具的抗压力程度以及稳定性的思考,不能只重视于模具的效果。如果模具的抗压力程度不合格,那么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可能会出现模具变形的情况。模具不能过度使用,模具被使用的次数越多它的抗压力能力就会越弱,所以施工单位要注意审查模具的使用次数,不能使用次数过多的模具,不然很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2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
运输安装阶段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认可具备吊装条件后方可实施。(1)明确质量管理岗位职责。安装前对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对操作人员培训、交底,使之具备各自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交底装配节点的做法、模具连接等实体做法。(2)加强深化设计与施工的互动。借助BIM等工具进行碰撞检查,结合施工现场及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离散构件设置预埋件开洞等。(3)总平面布置应体现运输对场地的特殊要求,施工现场的道路应按照构件运输车辆的要求设置转弯半径及道路坡度,满足车长16m~18m要求,转弯半径10m左右,道路最好环通,宽度6m~8m。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排水良好。起重机械的旋转半径和最大吊重满足吊臂远端的吊装要求。(4)测量工作应在每层安装前控制作业面的高程,弹出构件的轴线和外边线等控制线,再通过可调斜支撑对构件的垂直度、平整度及高低差调校就位,连接部位采用柔性材料或专用封堵材料嵌实。(5)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分仓、灌浆作业,当拌和物从出浆孔溢出时要及时封堵,灌浆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得碰撞构件,也不得扰动灌浆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灌浆料根据施工方案调配、搅拌,应在30min内用完。(6)装配安装应建立上下班交接、前后工序验收制度。下一过程对上一个过程验收;不合格的分项不接收、不进行下一道工序。人人都当质检员,从生产、运输、安装到装饰等各个环节都要层层把关,杜绝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3.3 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之前,相关人员要首先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各方面的指标已经达到了要求。在灌注以前,相关人员要做好模具内的准备工作,并合理的利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按照以往的要求来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确保混凝土能够得到均匀的浇筑。
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控
4.1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工程至关重要。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施工前需做好以下工作:(1)需要对建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审查,核查具体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齐全,并监督具体措施的实施情况。(2)需要对施工待安装的预制构件进行检查,抽取一定比例按照规范进行检验,保证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规定,同时需要对构件的采购文件、合同等进行检查,并实时记录情况。(3)需要对项目中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进行检查,包括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浆锚搭接等连接方式,不但需要检查具体原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还需要对具体的施工方法进行监督,确保合理,保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的质量,确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4.2驻厂监督
驻厂方案应根据生产方案编制,突出驻厂监督要点,以规范为依据。驻厂人员应对材料(钢筋、制配混凝土原材料、预埋件)进厂验收、要明确见证取样送检批次划分,特别注意水泥材料使用超过3个月要复验(参见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条4.0.1),驻厂人员应对构件出厂进行书面确认,未经书面确认的构件不得进入施工场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加强对驻厂监督工作的巡查,防止流于形式。
4.3加强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及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单位资格能力认可标准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开展对部品部件生产单位的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查,并牵头建立装配式部品部件监管信息系统,对部品部件生产、运输、交付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监管。按“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及时公开检查结果。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发展为装配式施工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住宅建筑的发展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混凝土装配式住宅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的传承,也是对其的创新。利用混凝土装配式技术不仅能够节约建筑材料,同时也能减少建筑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技术,它不仅能够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该技术符合我国一直提倡的环保理念,能够使得住宅建筑更加的绿色健康。
参考文献:
[1]董森,亓志刚,陈彬,黄琪.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安全评价研究[J].施工技术,2018,47(S4):1665-1668.
[2]姜子麒.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1(S2):193-195.
[3]郭蓓,钱坤,相阳,宋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施工质量风险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J].城市住宅,2018,25(12):73-75.
[4]王志强,张樵民,王国强,李健.基于COWA-G1组合赋权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模糊综合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2018,32(06):127-132.
[5]田雪梅,王胜男.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探析[J].居舍,2018(35):70.
论文作者:江鹭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构件论文; 模具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