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的心理护理论文_安玉芝

安玉芝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028000)

【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化疗期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抽取16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标记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化疗期的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开展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组心理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开展化疗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异常发生率,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在临床上具有可推广性。

【关键词】恶性肿瘤 化疗期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85-01

为了探讨化疗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文章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60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将其分组展开研究,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抽取16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标记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干预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4~76岁的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44.8±4.3岁,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肿瘤类型:肝癌28例,乳腺癌24例,胃癌16例,直肠癌12例;化疗次数:初次64例,二次及以上16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2~78岁的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46.1±4.5岁,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肿瘤类型:肝癌26例,乳腺癌24例,胃癌14例,直肠癌16例;化疗次数:初次62例,二次及以上18例。选取标准:(1)所选对象均满足临床上对化疗的适应证;(2)两组患者在一般性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特异性,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化疗期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舒适度护理、消化道症状的护理、口腔护理、皮肤和血管的护理、脱发护理、饮食护理等[1]。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开展心理护理:(1)患者接受化疗前对其讲解化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各项提问耐心解答,交谈时保持态度温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2)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特点选择其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加强与其的交流和互动,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与家属及亲友配合以强化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消除患者的孤独无助感。(3)耐心与患者交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要,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告知患者化疗成功的案例以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1.3 判定依据

选择患者的心理异常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作为判定心理护理效果的依据[3]。

使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搜集与统计,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对自身异常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消极、孤独无助等)的自觉评分,满分为100分,当单项内容低于60分时即为有心理情绪异常。心理异常率=(悲观+焦虑+紧张+消极)患者例数÷该组患者总数×100%。

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满分为100分,由高到低依次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①非常满意:问卷调查结果分数≥90分;②基本满意:问卷调查结果分数在60~89分范围内;③不满意:问卷调查结果分数<60分。护理满意度的计算方法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患者例数÷该组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均使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分别采用卡方和t方法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设置显著学水准为a=0.05,当所得P值在0.05以下时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异常率

两组患者心理异常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异常情况对比(n/%)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知,干预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以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或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为主[4]。其中,对于不满足手术适应证或是癌细胞已经扩散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化疗。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治疗周期长、毒副反应明显、治疗价格过高、治疗效果不确定性等因素容易产生悲观、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了影响。

据相关临床实践报道记载,不良的心理情绪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化疗期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而对患者开展化疗期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异常心理情绪的发生情况[5]。在对恶性肿瘤患者开展化疗期的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和疾病相关知识,减少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在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尽量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氛围,多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以转移其对化疗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及亲友相互配合,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亲朋好友等多方面的关爱,从而树立起患者对化疗的信心,降低其心理焦虑和悲观的程度。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的干预组80例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化疗期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异常率与未实施心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低,且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对处于化疗期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异常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侯宜静,张雪枫,王芸.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5):327-329

[2]沈丽华.8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心理护理的体会[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12(20):287-289

[3]马从凤.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12,09(25):367-369

[4]李梅,侯宜静,张雪枫,王芸.恶性肿瘤化疗73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04(05):471-473

[5]张淑娟.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1,11(15):168-170

论文作者:安玉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8

标签:;  ;  ;  ;  ;  ;  ;  ;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的心理护理论文_安玉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