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中防止院内感染的应用研究论文_覃慧

覃慧

(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广西河池546300)

【摘要】目的 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中防止院内感染的应用研究;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儿组、成人组各500例。将小儿、成人患者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而对照组采用普通直型留置针。比较小儿、成人患者观察组、对照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小儿、成人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4.8%、99.2%稍高于对照组93.2%、97.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小儿、成人患者穿刺伤、堵管、静脉炎、血液外溢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小儿、成人患者院内感染率为0.0%、0.4%低于对照组4.8%、4.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小儿、成人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临床效果佳,其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院内感染发生率也较低,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关键词】防逆流留置针;手术病人;院内感染;应用研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252-02

院内感染是临床手术室预防工作的重点,留置针类型的选择、穿刺植入及维护等是出现院内感染的关键缓解[1-3]。以往多采用普通直型留置针进行静脉通道给液。由于其涉及缺点及操作按压力度的不同,易出现静脉血液逆流管道,同时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普通直型留置针同时还易出现堵管、静脉炎等,增加感染的机会,也增大耗材量及工作量。防逆流留置针具有其独特的设计,可阻断血液逆流[4]。而目前关于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防止院内感染的研究报道则较少。本文分析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中防止院内感染的应用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儿组、成人组各500例。将小儿、成人患者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0例。小儿500例,观察组250例,男性112例,女性138例;年龄1~6岁,平均(3.6±0.4)岁;对照组250例,男性114例,女性136例;年龄1~6岁,平均(3.5±0.5)岁;成人500例,观察组250例,男性122例,女性128例;年龄18~58岁,平均(36.9±7.4)岁;观察组250例,男性126例,女性124例;年龄19~57岁,平均(36.8±7.5)岁;纳入标准:①无精神异常者 [5];②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无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无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⑤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⑥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④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精神异常者;⑦未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小儿、成人患者观察组、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22G防逆流留置针,选择静脉血流丰富,且无静脉瓣的血管,避开皮肤炎症、瘢痕、关节等情况,常规消毒穿刺点,认真检查留置针,以左手食指、拇指固定穿刺皮肤,针尖斜面向上,以20-30°角度进行静脉穿刺[5],回血后将留置针外套送至血管,将针芯拔除,采用无菌透明敷贴敷贴穿刺点,并标识穿刺日期。而对照组则采用普通直型留置针,其他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如观察组。

1.3观察项 记录小儿、成人患者观察组、对照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并发症包括穿刺伤、堵管、静脉炎、血液外溢;满意度采用本科室自编的满意度调查表,其主要包括疼痛、心理压力、舒适度等10个项目,每个项目10分,总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也较高,满意度评价由患儿及家属共同完成,并由经管护士进行评估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观察项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 检验表示;选择(均数±标差)代表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穿刺置管成功率 观察组小儿、成人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4.8%、99.2%稍高于对照组93.2%、97.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患者较为重要的抢救及治疗场所,也是发生血源性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穿刺留置针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以往多采用普通直型留置针[6-7],其在穿刺中针管、导管进入静脉,在撤出诊断后,在导管、导管座间可形成一通道,需采用一只手按压穿刺静脉端,若按压位置、力度不到位,则可引起静脉在针管内回流,还可引起血管二次受损,部分患者留置针与衣物摩擦可出现松动、脱管,从而引起血液外流,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其还可引起静脉炎、脱管等并发症,增加护理难度[8],影响输液治疗。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患者静脉留置输液中正逐渐被应用,其可有效防止血液逆流,血液外漏,而目前相关研究报道则较少。

本研究观察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中防止院内感染的应用研究。其结果显示:观察组小儿、成人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4.8%、99.2%稍高于对照组93.2%、97.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小儿、成人患者穿刺伤、堵管、静脉炎、血液外溢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小儿、成人患者院内感染率为0.0%、0.4%低于对照组4.8%、4.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小儿、成人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临床效果佳,其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院内感染发生率也较低,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相一致[9]。成人较小儿穿刺成功率稍高,这可能与小儿血管较细,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患者静脉置管的优势:①穿刺置管成功率较高;②并发症常较少;③院内感染发生率较低,这与穿刺所致的并发症少有关,其可有效防止血液逆流,防止管道细菌滋生,从而降低医院内感染率;④满意度评价也较高;防逆流留置针通过特殊的涉及,将防逆流瓣、阀片置入其中,伴有正压功能,可有效防止血液逆流、外漏,同时在撤出针芯的同时无明显血液溢出,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可能。在静脉输液时,外界液体冲开阀片,快速滴液,同时在静脉穿刺完毕后无需按压静脉穿刺点的前端,可防止血液外流污染。防逆流留置针在穿刺操作中较为简便,安全性也较高,无交叉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而普通留置针操作时,若没有在针芯退出后及时处理,可引起患者受伤。针芯撤出患者血液普通型留置针处在裸露状态,血液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发生后续处理的再次污。

综上所述,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临床效果佳,其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院内感染发生率也较低,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 。

参考文献

[1]林冬红.安全型留置针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1):148-149.

[2]郑小荣.妇产科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院内感染病原菌分析及影响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7):249.

[3]贺中云,高良慧,邓晶晶.老年患者院内感染败血症危险因素与临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5):190.

[4]周玉娥.U型固定法在新生儿留置针留置中的应用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6):147-150.

[5]李立凤,苏碧珍,林细容.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应用于静脉输液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2):144-145.

[6]胡玲,韦洋,曹颖,等.33例老年输液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06):509-511.

[7] Webster J,Lloyd S,Hopkins T,et al.Developing a Research base for intravenous peripheral cannula re-sites(DRIP tri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hospital in-patients[J].Int J Nurs Stud,2007,44(5):664-671.

[8]杨新会,陈苑莉,钟慧群,等.探讨安全型留置针推广应用的方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07):77-78.

[9]陈惠,陈开容,江丽洪,等.呼吸科病房患者医院内感染125例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337-338.

课题名称: 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中防止院内感染的应用研究

课题编号:河科转1549-26

论文作者:覃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防逆流留置针在手术病人中防止院内感染的应用研究论文_覃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