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文化独立_炎黄文化论文

论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文化独立_炎黄文化论文

论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文化独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对外开放论文,独立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开放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通过影视书刊、表演团体和现代大众传媒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交汇趋势,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有力的碰撞和冲击。在涌入大量有益文化的同时,一些消极落后的文化和一些腐朽甚至反动的文化思潮也乘虚而入,加上我们有些同志对文化领域意识形态的矛盾和斗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西方文化倍加推崇,使殖民文化、封建文化和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等沉渣泛起。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国文化的独立受到了严峻挑战,中国文化要不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性、能不能坚持独立,是关系到当代中国文化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放眼世界,总结我国文化发展的经验,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这一独创性的重要论断表现出江泽民同志的远见卓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加深。

一、对外开放条件下文化独立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及其发展,都要与那个时代的物质生产相适应,与那个时代的历史条件相适应。当代中国文化所处的国际、国内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形势下的文化独立有其新的内涵和特征。当代中国文化独立是相对于封闭条件下的文化独立而言的,指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坚持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继续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与封闭条件下的中国文化独立相比,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一)所处的国际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今世界,一是各种高科技飞速发展,一日千里,以计算机、电脑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缩短了世界距离,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提供了最现代化的手段,这是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相提并论的。二是各国普遍推行开放政策,世界的开放程度空前提高,整个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的开放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二)坚持文化独立的途径不同。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文化独立,我们不是也不可能通过关起门来拒绝外来文化以保持独立,相反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增强自身的活力,使之更好地走向世界,更具特色和魅力,更好地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当代中国文化独立是一种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继承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又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独立,是以开放为特征的文化独立。

二、对外开放条件下文化独立的重大意义

文化独立是民族自立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文化独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中国文化能否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关系到中国文化能否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是一个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文化独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当代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政治和文化这种整体性决定了中国文化必须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相适应,与经济、政治体制的变化、发展相适应。

今天,我国正在进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这种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必然要求文化作相应的改革并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在开放条件下坚持文化独立,是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反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二)文化独立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了自尊、自信、自强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民族精神,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纽带和桥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而文化又存在于人们心理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与民族尤其是民族精神是相生相息、相辅相成的。

现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来支持,需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开拓创新,励精图治,自强不息。但我们也要看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信念动摇、理想淡漠、精神空虚、漠视和诋毁民族精神的现象,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国格。对于这些现象,我们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用高尚的精神去引导,而文化则是具有独特功能的重要手段。文化对于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对于坚定全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健康的精神需求、审美享受;对于规范和调节社会心理等诸方面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文化这种鼓舞人民斗志,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心灵的功能是其他任何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所以说,坚持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文化独立,是增强人们民族意识、民族观念,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三)文化独立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条件

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这也正是世界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体现,是世界文化的魅力所在。那种认为将来的世界文化将走向趋同和一体化、中国文化将消失在世界的统一文化之中的观点是荒谬可笑的。世界各种文化不是走向单一和趋同,而是互相补充、共同繁荣和发展,这是世界多样性在文化领域里的生动体现。

中国文化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就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国文化数千年来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一直是一朵亮丽夺目的奇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独立性、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中国文化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振奋人心的目标,表达了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华文化唯有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此外没有别的选择。

三、对外开放条件下文化独立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为此,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开放形势下的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善于总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独立之路。

(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坚持对外开放条件下文化独立的灵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是统一的科学体系,是包括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它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真理性、科学性决定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抵制和消除一切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我们坚持文化独立,要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化论著,特别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和江泽民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这三篇讲话,集中体现着党的文化思想、文化方针和文化路线,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独特贡献,是指导中国文化独立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思想文化也要独立”等重要思想和观点,经受了长期文化实践的检验,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文化独立的重要法宝。江泽民同志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永远是我们事业发展和文艺繁荣的精神动力。”当前,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是要学习、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为它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国际斗争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强调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对于抵制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保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文化不等同于政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已经不再使用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双百”方针进一步得到贯彻,文化事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文化不能脱离政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文化发展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阶级社会里,文化带有阶级性和政治性,什么纯文艺、纯文化是根本不存在的。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江泽民同志在讲到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时说:“特别是在面临西方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情况下,所谓不问政治,远离政治是不可能的。”无论从文化与政治的联系看,还是从当今复杂的国际背景看,我们都不能忽视文化领域里意识形态的矛盾和斗争,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麻痹思想,要在坚持文化独立的实践中,更坚定更自觉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行动指南。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实践,是坚持对外开放条件下文化独立的立足点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当代的中国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实践的能动反映,而文化独立就必须以这一实践为立足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为中国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文化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离开这一实践,中国的文化独立将失去立足点。江泽民同志指出:“根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进程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立身之本。只有先赢得中国人民的喜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一论述无比正确,对于我们理解和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实践作为文化独立的立足点是十分有帮助的,是坚持文化独立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当代中国人民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力和生机所在,是我们坚持对外开放条件下文化独立的根本。

(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是坚持对外开放条件下文化独立的根基

中华民族文化伴随着中国人民数千年的历史创造活动,已经溶入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它以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可以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优秀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12亿中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中国文化能够独立的深刻根源。

近代以来形成的中国革命文化传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总结中国革命和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基点。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文化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要坚持文化独立,就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精粹,我们不仅要弘扬古代的优秀文化,更要弘扬“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既要弘扬汉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要弘扬全国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抛弃民族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陷入文化的虚无主义。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针,真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为文化独立提供深厚根基。

(四)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是坚持对外开放条件下文化独立不可缺少的养份

文化就其本质特性来说,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各种优秀文化成果是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财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是开放条件下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坚持的文化独立,不是文化“孤立”,不排斥和拒绝所有外来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而是要吸收世界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为我所用,扬我所长,更好地丰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持自己的特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之上的。邓小平同志不止一次地批评有些人对其他国家、民族中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采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态度,指出:“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积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把它溶铸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中。”我们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的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反对文化的狭隘主义。

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外来文化也对中国文化的独立产生负面作用。我们一定要坚持“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原则,保证吸收的世界文化成果是优秀的,而不是落后的甚至是腐朽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要跻身于世界文化之林,都要发展具有独特色彩的民族文化,抵制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有害的其他民族文化。邓小平同志在肯定借鉴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反复强调既要开放,又要有选择地引进,要对资本主义文化腐朽性影响进行坚决抵制和斗争,他在《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中指出:“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对外来文化,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分先进和落后、科学和腐朽、有益和有害,积极吸收先进、科学、有益的东西,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有害的东西。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指出:“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是要注意防止把腐朽当神奇,把痈疽当宝贝。”这些告诫,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条件下文化独立的实践中,是需要牢牢记住和紧紧把握的。

标签:;  ;  ;  ;  ;  ;  ;  ;  

论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文化独立_炎黄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