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研究论文_郭德申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研究论文_郭德申

齐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对于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需求日益增多,所以,找寻一种快捷、方便、成本适当的减缓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技术,已变成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养护的重要技术问题。本文依据我国现在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近况,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意义以及改进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高速公路路面的全面预防性养护提供理论上的保证。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预防性养护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概述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分为预防性和矫正性。预防性养护,强制的定期的保养措施,在高速公路表面出现功能减弱,路面的结构强度还没受损的情况下,进行表面恢复的养护手段,是新型的公路路面养护理念。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作业通常是进行清扫保持路面整洁,处理泛油、老化、松散、裂缝等;小型的修补作业就只是对坑槽、波浪、沉陷等病害进行修补。小型的修补保养作业分为初期、日常、预防性三种,但是可以把这三种保养统一称作预防性养护。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期和质量直接受到日常养护的影响,良好的定期的日常养护,能够有效地降低路面损坏程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长时间使用后,就会出现坑槽、松散、老化、拥包、沉陷、裂缝、泛油、车辙、搓板等现象。及时的维修养护,能够保持良好的路面强度和性能,保障行车的畅通安全,增加道路使用寿命。

二、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问题分析

2.1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特征

(1)在夏季相对常见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问题,这说明在温度相对高的条件下,会大大下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特别是在上坡路面,早期损坏情况相对严重。(2)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早期损坏问题,通常是因为车辆超载引发的,因此,车辆超载问题必须要控制好。经过调查发觉,高速公路行车道上,比超车道严重很多的是路面破损问题。(3)通过统计发觉,这几年来高速公路水损出现次数相对多,特别是在降雨量相对强的区域,路面质量会受到雨水的影响,因此,针对降雨引发的路面早期损坏问题,必须要选用必要的措施实施防治。

2.2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因素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早期损坏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因素引发的,交通问题是一方面;水损问题是另一方面。交通问题是指路面长期受到超荷载功能力的影响,因为相对严重的车辆超载,让路面一直处在超荷载的状态下,运用寿命大大地缩短了。水损问题和当地的降雨量有非常大的关系,受到强降雨的影响,会大大降低路面的质量,但是这种问题不能够经过人为控制,只有把路面的防水性提高,才可以防止渗漏问题的产生。会影响行车的安全性的是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一定要针对因素找到有效的措施。

三、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3.1微表处

微表处是这几年来在我国各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中运用最广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是在稀浆封层基本上发展起来的,从慢裂快凝的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100%破碎的集料、矿粉、水和添加剂构成的稀浆混合料。微表处技术具备良好的防水、抗滑性能,而且成本低、简便的施工、路面性能好、开放交通快,通常能延长路面应用寿命3~5年。现在微表处技术运用区域持续扩大,普遍地运用于旧路面加铺的抗滑磨耗层、2cm以下的轻度车辙修补工作、作为路面防水用的封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同步碎石封层

用专用装备就是同步碎石封层车把碎石与粘结材料一起铺洒在路面上,经过自然行车碾压产生单层沥青碎石磨耗层,它关键作为路面表处层运用,也能够用于低等级公路面层。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同步铺洒粘结材料与石料,完成喷洒到路面上的高温粘结料在不降温的条件下即时和碎石联合的结果,从而保证粘结料与石料中间的稳固联合。

3.3稀浆封层

稀浆封层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比如可以节省工程的成本,可以有效的处理裂缝严重的路面,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并且能有效的防止雨水的侵蚀、施工简便、节约设备能源等优点。但此方法也有一些限制:对季节性要求较强,而且在铺筑时必须控制温度,由于初期的稳定性能较差,在养护完后,应在未成形的路面禁止通车,对于温差较小且温度较高的区域具有较好的性能。经研究分析表明,稀浆封层技术适用于以下路况的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产生轻度的纵横向裂缝的路面,较大面积的龟裂的路面,摩擦系数较小的路面,有轻度的磨耗或松散的路面,路面强度好,但出现一定渗水现象的路面等。稀浆封层技术对于以下路面不适用:路面温度差较大,气候过于炎热或者寒冷,路面出现明显的疲劳裂缝或严重的温度裂缝等。

3.4灌缝与封缝技术

灌缝技术是处理由温差而引起的或者裂缝宽度大于5 mm的一种措施,具体做法是将密封材料灌入到裂缝里。这种裂缝在气温较寒冷的季节由路面温差而产生的裂缝宽度较大,而在气温较暖的季节,材料膨胀引起的裂缝宽度较小,因而应选择在温度在 12 度左右的春季和秋季等干燥季节进行填缝处理。封缝措施是使用密封材料涂在裂缝的周围的措施,其一般处理宽度小于 3 mm 的裂缝。灌缝、封缝措施一般应用在路面出现结构性裂缝之前,路面产生裂缝范围较小、程度较轻时。这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当然此种方法也不适合应用于出现明显的疲劳裂痕及温差裂痕的路面。

四、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分析

4.1明确养护时间,制定养护周期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投入使用的时间对其制定预防性维护方案实施时间的预估,在预估时间的一周范围内进行定点测量,从确定养护时间。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该段道路道路运输车辆数量和重量,对其计算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时间周期,从而制定规范性的养护周期方案。这样能够准确的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维护,降低不必要的浪费,提升工作效率,保障路面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周期。

4.2创新和引进先进的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手段

结合发达国家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检测技术手段和设备进行引进和自主研发,从而增加和改善我国沥青公路养护手段,降低人力、物力的损失,提高检测的精确度。例如,利用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灌缝与封缝技术等对其预防性维护的技术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技术处理效果,保障沥青公路的使用质量。

4.3建立完善的管理结构和系统

地方政府和国家政府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综合管理网站系统。通过该网站系统能够全面的掌握当前我国全国范围内的沥青公路情况,从而对其预防性维护进行管理。此外,在该管理系统中将各种预防性养护的技术手段进行收录和宣传,拓展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维护技术的交流。建立技术自主创新平台,为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发展提供平台。建立监督管理部门,对整体混凝土公路的日常维护情况进行定期检测,从而监督地方对混凝土公路的预防维护实施。

结束语

预防性养护是一个全新的养护理念,这项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要求我们在思想高度上要有充分的认识,并从管理体制、技术人才、养护机制等各方面加以选择和完善。要提倡设计、建设回访制度,使养护与设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做好预防性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美凤.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11(14):

[2]何晓鸣.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项目后评价方法[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05(06):

[3]梁国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10(23):

论文作者:郭德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研究论文_郭德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