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体会论文_崔朝云

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体会论文_崔朝云

崔朝云

河北省晋州市中医院 河北晋州 052260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52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腰腿痛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椎间盘的髓核自纤维环破裂口突出,压迫腰椎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本病最突出的症状是腰腿痛,研究表明腰腿痛患者中约有35%与椎间盘退变有关[l]。腰痛、坐骨神经痛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好发于活动量大,负重最多的腰4和腰5、腰5和骶1椎间隙。总之,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甚多,但非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方法,约有80%患者通过保守疗法使其症状得以缓解或治愈[2]。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性84例,女性36例;年龄在25~60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6个月,其中1年以上者28例,一年以内者92例;椎间盘突出部位在L3-L4者16例,L4-L5者44例,L5-S1者42例,L4-L5和L5-S1同时突出者18例。

1.2诊断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高(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大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排除骨肿瘤、结核、骨折等手法禁忌症;排除其他腰腿部的软组织损伤、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坐骨神经炎、腰骶椎体变异等病:治疗期间不曾接受其他疗法;能坚持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对入组患者采取卧床休息、中药内服、针刺、推拿等康复治疗手段。

2.1中药用药:独活15g、寄生30g、生地15g、茯苓15g、桂枝10g、桃仁10g、红花10g 、当归15g、川芎8g、赤芍10g、千年健15g、炙甘草12g、熟地10g、秦艽12g、防风12g、牛膝30g、杜仲15g、甘草6g;偏肾阳虚加制附子8g、鹿角10g;偏肾阴虚,熟地增至30g、加生地15g、知母12g、黄柏12g。风寒湿型加威灵仙15g、木瓜15g;瘀血型加丹参20g、制乳香10g、没药10g等。每日1剂,水煎服,15d为一疗程[3]。

2.2针刺配穴:双侧大肠俞、肾俞、气海俞、环跳穴、委中穴、秩边穴、承山穴、后溪穴、悬钟穴、百会穴等,气滞血瘀者加刺脾俞、膈俞;风寒湿痹者,加刺肝俞、风池穴、丰隆穴、风市穴、大椎穴;肾虚者,加刺太溪穴、昆仑穴、照海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取俯卧位,准确量取穴位,常规皮肤消毒,用40mm无菌针灸针缓慢直刺,留针30分钟,每天1次, 15次为1个疗程。

2.3推拿方法:①点:以双手拇指指腹前部沿膀胱经从肺俞穴开始,顺棘突两侧点按各俞穴直到膀胱俞,重复2次。②按揉:两手交叠,以手掌自上背部按揉两侧膀胱经逐渐向下至腰骶部,重复5次。③拔:两手交叠,以掌根沿两侧膀胱经向外侧掌拔竖脊肌至腰骶部,重复5次。④滚:以前臂为接触面,从上背滚至腰骶部,重复5次。⑤点按:以肘为支点、点压于患椎棘突旁1min。⑥摇:双手掌置于腰部正中,推摇病人,使身体左右摇摆1min,以上各法病人均俯卧位,属放松手法。⑦抖:嘱患者俯卧、双手扶住按摩床前扶手,医者提抖患者双踝,使躯体呈波浪状抖动0.5min。⑧侧板:患者侧卧,左右各侧扳1次。每次约50 min,每周5次,15次为一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经过本疗法3个疗程的治疗,临床治愈36例,占30%;显效60例,占50%;有效18例,占15%;无效6例,占5%。总有效率95%。

4 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症范畴,由于腰部受凉,风寒湿侵袭局部或跌打闪挫等原因,使腰部经络气血瘀滞不畅,“不通则痛”。《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气血瘀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具体而言,椎间盘突出就是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外两部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和冲击的作用。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

单纯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得不到认可,而综合手段越来受到关注。本科全部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推拿可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但治疗手法要因人而异,轻重适宜。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改善椎间盘内外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神经和肌肉的功能。腰间盘突出症多伴有疼痛症状,“不通则痛”采用针灸疗法可起到疏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功效,同时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微波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快速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改善神经根的血运,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中药内服:以疏通经络、祛风除湿药物为主。诸药合用共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作用。非手术治疗是腰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绝大多数经综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或治愈。本文作者通过综合上述治疗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素明,周福贻.腰椎问盘突出症研究近况[J].江西中医药,2002,33(3):54~56.

[2]许英杰,刘迎春.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22).

[3]张继元.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5例体会[J].山东医药,2007,47(35):25.

论文作者:崔朝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体会论文_崔朝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