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和主成分分析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_港口论文

基于BSC和PCA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港口论文,绩效评价论文,物流论文,BSC论文,PC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序言

港口是全球物流的重要节点,国际贸易90%的交易是通过港口完成的;港口既是重要的信息中心,又是货流分拨配送中心。因此,港口以其强大的集疏运能力和其在物流网络中的组织作用,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导和重点[1]。随着全球港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港口物流业也取得了卓越成绩,如上海港、天津港等国内大港竞争力大大提升,跨入了世界级大港的行列。但是,我国港口物流业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港口作为全球物流网络中的重要环节,面临着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作业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巨大压力。如何提高港口物流绩效来满足多样化需求,适应激烈的全球竞争是我国港口物流业面临的难题。因此,建立科学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体系,以便有效评估和改善港口物流绩效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2 基于BSC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BSC的核心思想

1992年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与大卫·P·诺顿首次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的概念。BSC的核心思想反映在一系列指标间的平衡,提供了一种考察组织价值创造的、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经营的绩效测评框架[2]。具体说来,它主要着眼于下面四个角度,如图1所示。

图1 平衡记分卡框架

2.2 基于BSC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将BSC的核心思想与港口物流的特点相结合,可以得到基于BSC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2.2.1 财务方面指标

提高经济收益是港口物流企业的根本落脚点,因此引入财务指标对港口物流进行评估是完全必要的。如今市场复杂多变,应该摒弃以绝对指标来衡量财务状况的做法,而多使用相对指标。财务目标主要涉及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港口赢利能力反映了港口实现现金流为正,从而为股东创造满意投资回报率的能力;港口偿债能力反映了港口以资产偿还其债务的能力;港口资产管理能力反映了港口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直接影响到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相应的基于BSC的财务指标包括:港口总资产收益率,港口净资产收益率,港口资产负债率,港口流动比率,港口总资产周转率及港口应收账款周转率。

2.2.2 内部业务指标

内部业务指标能客观反映港口物流的运作效率,高效的物流作业是港口吸引顾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间接反映了顾客对港口的认可程度。因此,港口的内部作业状况直接影响到港口的顾客服务能力和财务状况。港口的核心物流作业有货物与集装箱的堆存、装卸及转运,船舶的靠泊等。相应的基于BSC的内部业务指标包括: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堆存吨天,船舶代理及货运代理[2]。

2.2.3 成长能力指标

成长能力反映了港口不断保持并提高其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潜力和趋势,是港口物流绩效持续改善的前提。成长性既是港口发展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衡量港口物流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港口的成长能力可以用以下四个指标进行评价:货物吞吐量增长率,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港口净资产增长率及港口净利润增长率。

2.2.4 顾客方面指标

只有得到顾客的肯定,港口物流的价值才能实现。港口物流的作业对象主要是大批量、低价值、时效性差的初级矿产品、农产品、石油等大宗货物[3]。对于这些大宗货物而言,最重要的服务指标就是服务成本的高低,而其对时效性,货损货差等方面的要求则相对要低很多[4]。因此,针对顾客对服务成本的要求,选取单位吞吐量客户支付成本来衡量港口的顾客服务水平。该项指标能有效反映顾客接受港口物流服务时所需支付成本,对顾客而言,这一指标数值越小越好[5]。

3 基于PCA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简称PCA)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降维,将众多相关的变量表示成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多个变量综合成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并且能集中反映原始变量较多信息的若干个综合主成分[6]。通过采用PCA,我们就可以在研究港口物流绩效时从反映港口物流绩效的众多指标中提取几个主要的主成分因子,从而能抓住重点,同时PCA能更客观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7]。利用主成分的得分还可以分别算出各评价对象的得分,进行排名比较,这样就能比较客观、合理而全面的评价研究对象。

我们选取T港口2003-2007年港口物流绩效指标的统计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有高有低,且量纲不同,不能直接进行综合评价。利用SPSS软件,采用PCA对T港的港口物流绩效水平进行评价。用变量X1,X2,…,X16分别代表各个评价指标,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3.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差异),从而得到标准化数据。计算公式为:Y=(X-)/δ,其中Y为标准化后的新数据,为均值,δ为X的标准差。

3.2 对标准化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程序对标准化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8],见表2。

3.3 选取主成分

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体方差的41.51%、32.61%、以及18.14%,一起解释了总体方差的92.26%(已超过85%),即这三个主成分所包括的信息占原始变量所包含总信息的92.26%,完全可以代表原来16个指标的全部信息,所以提取前三个主成分作为影响港口物流绩效的关键因子。

3.4 计算主成分得分及排名

利用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运用转化程序,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可得主成分特征向量(表略)。利用主成分特征向量和标准化数据(表略),计算各个主成分得分[9],公式为:

3.5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年度增长值及排名

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的加权平均数,即得到T港口的物流绩效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公式为: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结果见表3。

4 T港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4.1 T港的港口物流发展呈现增长趋势

根据表3的评价结果可知,从2003-2007年,T港通过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和装卸效率,从而提高了其港口物流的服务水平,减少了船舶的在港停留时间和货主的综合成本,实现了向综合型港口物流中心的转变。因此,T港5年间的港口物流绩效水平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从2003年的-0.82提高到2007年的0.22,年均增幅达0.21,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2005年增长最为显著,增长值高达1.08。

4.2 T港的港口物流绩效水平不稳定

通过表3,可以看出T港的港口物流绩效水平的提高并不稳定,有一定的波动性。其中2004和2005年两年港口物流的绩效提高较快,增幅分别为0.52和1.08,说明这两年间T港的竞争力和物流服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两年连续港口物流绩效高速提高后,2006年港口物流绩效的综合得分从2005年的0.78锐减至0.15,出现了-0.63的负增长。2007年较2006年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却不高,说明2007年T港物流绩效水平增长趋于缓慢。

5 对T港的两点改进建议

5.1 继续强化内部业务能力

内部业务一直是T港的优势所在,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T港应进一步完善和利用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整合现有资源条件,对港口的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加强集装箱码头、装卸设施、航道、泊位等港口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使业务能力稳步提升。

5.2 完善港口信息平台

利用条码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建立覆盖港区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既可以为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又可以为拉动港口物流运作,提高港口物流绩效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从而,实现港口物流绩效水平的改善。

标签:;  ;  ;  ;  ;  ;  

基于平衡计分卡和主成分分析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_港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