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政府经济政策分析_美股论文

美国新政府经济政策分析_美股论文

美国新政府的经济政策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政策论文,美国论文,新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多届美国总统的大选,尽管候选人在竞选期间政策主张各有侧重,一旦入主白宫都会以美国整体利益为重。所以小布什当选不会对美国在新世纪的全球战略和国内外政策作出重大改变。在经济方面,新政府的目标依然是继续谋求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有利地位,保证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但因具体经济环境和理念的变化,在税收、货币等方面可能会出现某些调整。

一、美国新政府面对的经济环境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加大,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美国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自1993年克林顿执政以来,美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强劲的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通货膨胀率则被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就在小布什即将成为白宫新主人之际,美国持续多年的经济繁荣亮起了红灯。2000年11月7日大选投票日至今,一系列数据显示经济全面快速放缓:2000年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修订数据较1999年同期仅上升2.2%,11月份的领先经济指标在过去八个月内第七次下跌;12月份全国采购经理协会指数下跌至43.7,低于市场预期,距离50点荣衰线愈来愈远;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挫至128.3的两年新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放缓步伐加快,市场越来越担心今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或出现“硬着陆”。而且一旦经济持续下滑形成惯性,要它再次启动难度很高。因此,确保经济“软着陆”成为新政府将要面对的最棘手的课题。另外,近期一些负面消息浮现增加了市场的紧张气氛。美国加州两家最大的电力公司接近破产边缘;根据标准普尔的数字,单单今年首四个工作日,便发生四宗企业拖欠到期债务的个案,涉及资金总额达13亿美元。市场担心经济急速放缓、企业的坏账急升将直接打击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美国经济急速放缓的原因是:(1)新经济产品市场开始处于阶段性的饱和状况。(2)风险资金投资渐趋审慎。2000年第三季度的风险投资总额比第二季度下降了6.8%,第四季度的降幅更大。同时银行收紧了资本性投资特别是高科技和电讯行业的融资。众多尚无盈利的中小新经济公司得不到新资金的输血,破产的危险加剧。(3)消费信心下降。美国股市、尤其是纳指的大跌,令消费萎缩,并将进一步拖低公司的盈利和股价,形成恶性循环。

一般来说,经济进入衰退的标志是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由于美国去年首两季的增长率高达百分之五至六的高水平,只要今年上半年保持不了去年的水平,经济就有可能出现“技术性”衰退。目前美国经济只是明显减缓,但也有人担心,要消化十年繁荣的肥膏,今次美国经济放缓,可能长达三、四季,期间不免波动,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将是美国经济动荡起伏的阶段。国际大炒家索罗斯预言,美国将出现“弹跳式的硬着陆”(BOUNCY AND HARD LANDING)。

事实上,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一百多个月的基本条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新经济的发展,已对传统产业进行了结构性的重大改革,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异常的提高。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拥有强有力的财政金融调控政策杠杆。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通胀基本受控,美联储降息的空间很大;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盈余也允许美国政府采取减税和扩大开支政策。美国经济即使有短暂的放缓或衰退也可以较快恢复过来,不会陷入日本那样的长期停滞中。再加上在世界范围内,美国仍是资本收益最具吸引力的市场,大量资金仍青睐美国市场,这为美国经济保持适中的发展速度提供了基础。

不过,美国经济最大的隐患是巨额的贸易不平衡。近年来美元强劲加上美国本土经济蓬勃增长,令美国商品及服务出口跟进口的差距愈来愈大,2000年头9个月,美国的外贸逆差按年率计算达到3600亿美元,预计全年贸易逆差将再创新高。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4%,比任何发达国家都高。庞大的外贸赤字在过去几年没有引起问题,是因为资本市场畅旺,吸引各国资金流入。但当贸易赤字愈积愈大,而美国资本市场的动力又减弱时,美元币值便有大幅下跌的可能,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加大美国经济结构的失衡。这个过程如果伴随大量投机活动和市场心理预期的突然逆转而发生的话,还可能触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动荡。

二、美国新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评估

1.财政政策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大为改善。克林顿当政伊始,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2900亿美元,此后逐渐下降,1998年扭亏为盈,实现盈余690亿美元。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年度创下了2370亿美元的盈余,预计2001年财政年度的财政预算盈余高达2560亿美元。戈尔与小布什在竞选期间的三场辩论都谈及一个中心话题:预算案与税收,说明财政政策是两党施政分歧的焦点所在。

小布什经济政策的基本点是重市场、减开支、降赋税、促投资、增就业,主张将美国联邦预算盈余作为减税用途,并将社会安全保险部分民营化。被小布什任命为财政部长的奥尼尔(Paul O' Neill),以及被委任为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的林赛(Lawrence Lindsey),都是减税的支持者。以美国人不喜储蓄的习惯,减税将刺激消费,推动美国的经济增长。减税亦可能影响商业投资,有助提高生产力。目前疲弱的经济形势有利于布什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在经济增长放缓和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减税可解企业燃眉之急。但要推行减税计划,需要通过国会的批准,经过一系列漫长的程序,似乎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如美国经济减速太快甚至出现衰退,财政收入就会减少,布什政府将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或是因按原计划减税而导致新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或是因缩小减税规模而引起企业界和广大选民特别是中上等收入者的不满。经济不振还将迫使布什政府放慢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步伐,在中低收入阶层中造成强烈反响。此外,新政府不可能立即改变旧的政策,最多只能在延续旧政策中作修正,所以预料美国新政府最终只会推出比较温和的减税计划。

此外,历任共和党政府都与联储关系不和,而小布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过分刺激经济,与联储以往的立场相反。远在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格林斯潘已多次低调谈及美国近年大量财政盈余应用之道。他期待新任总统的财政措施是以保存财政盈余为主,而非将盈余用作减税之用。美国财政收支逆转,使美元有贬值压力,从而可能引发进口通胀;另减税刺激消费亦可能引发内部通胀,使联储减息时更加审慎。如果布什在减税问题上不妥协,减税政策必然动摇税基,美联储在布什时代的地位也将大大降低,甚至发生变化,届时联储开出的加、减息药方肯定不会如此灵验了。因此市场对布什新政府能否与格林斯潘合作愉快非常关注,两人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被视为美国经济一大隐忧。

2.货币政策

美国经济的多年好景有各种不同的因素促成,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克林顿政府与联储充分合作,让联储按经济的表现和需要调节息率,如1999年6月到2000年5月美联储为了阻止经济过热就连续6次提高利率稳定经济形势。这样一种微调的做法不仅大大降低了经济大起大落的情况,也令美国长期息率保持在低水平。有美国人甚至说,谁当总统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联储主席就行。一般认为,在布什新政府上台后,格林斯潘会维持现行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加减抑制通胀,适时防止经济过热或步入衰退,将经济繁荣期延续下去。

联储在2000年12月19日的决策会议上,虽然决定保持利率不变,但其政策取向已出现逆转,从谨防通货膨胀抬头的立场,转向严防经济衰退。反映出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经济掌舵人对美国未来经济走向产生了强烈戒心,亦意味着新货币政策的特点是进入一轮减息周期,而目前美国的低通胀也提供了一个安全网,给联邦储备局较大的空间去调减利率。今年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局突然宣布减息,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降低0.5和0.25个百分点,分别降至6%和5.75%;在一日之后,联储局再度宣布下调贴现率25个基点,与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幅度看齐。联储局这次减息行动十分罕见,首先是这次减息决定并非在例会之中进行;第二是调整的幅度高达半厘,有别于过往一贯的循序渐进方式。联储局上一次在非正式的会议时减息,是1998年适逢俄罗斯债务危机及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陷入财政危机。所以这次美联储采取非常行动的时机和原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

美联储采取断然措施的原因在于:(1)美国经济减速过猛,有硬着陆的危险。(2)提高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通过这一行动向消费者和投资者发出明确的讯号,美联储不会让经济衰退发生。(3)金融市场近日呈高度紧张状态,再不采取行动,可能会由某些无名事件或谣言触发美元及美股的恐慌性抛售。(4)吸取以往的教训。美国上一次经济衰退发生于1990年下半年到1991年初,当时尽管美国经济已进入了衰退,但包括格林斯潘在内的许多人以为美国经济还在增长,因而延误了采取行动的时机。(5)美国一些银行的流动资金可能有问题。(6)暂时缓解企业的财政压力,减轻其债务及利息负担。(7)格林斯潘一向不赞成布什的减税计划,有人揣测赶在克林顿任内减息,是因为格林斯潘与小布什在减息方面意见有分岐。也有人认为他是在以此阻止大幅度减税。

但要令减息效应扩散至整体经济,令经济得到复苏的动力,一般需要六至九个月时间。我们认为这轮减息周期的特点是先作急调控制局面,然後再转入正常的微调。估计今年尚有三、四次,每次0.25乃至0.5个百分点的减息空间,此轮减息周期的持续时间有多长,要视美国经济的表现而定。假若经济和美股回稳,便会放缓减息步伐;假若经济和美股继续急跌,便会加快及加大减息的力度。美国如果停止减息或恢复小幅度微调式减息,反映美股、美国经济无恙。

3.汇率政策

从1976年以来美国新总统上任均刺激美元窜升。共和党候选人当选总统,美元对马克平均上升8.7%;民主党候选人上台则上升4.6%。过去几年美元保持相对强势的原因在于:(1)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美国新经济产业远远领先于欧日;(2)美国经济增长率快于欧元区和日本。(3)美元利率高於欧元区和日本;(4)美国政府坚持强美元政策。

小布什新政府倾向减税,这一做法将刺激经济,增加未来利率调升可能,支持美元在中长期维持强势。而且小布什的政纲倾向市场自由调节,未来美国加入联手干预的可能性或会减弱。当然小布什亦认识到,美元过强并非好事,因为它令不少美国企业盈利受损。美国前财长萨默斯一方面表示对欧元弱势关注,另一方面又重申强美元政策,这种自相矛盾的评论说明萨默斯已意识到美元水平已届威胁经济均衡发展的情况,所以就算民主党在大选得胜连任,汇率政策亦可能有所变化。小布什提名的财长人选是美国铝业董事长奥尼尔。新财长来自制造业界,令市场怀疑奥尼尔会同情出口商,摒弃强势美元政策——强势美元令美国保持十来年的经济繁荣,保持通胀温和,吸引巨额外来资本以弥补美国巨大的贸易赤字,但却使出口业竞争力下降。市场还关注在目前美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强美元政策会否适得其反,令美国经济前景更不明朗?因为要推行强美元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必须收紧。联储便不能大幅减息,而布什的减税计划亦未必能够实施。

美国经济在九十年代高速发展,原因之一是外资不断涌入。这些资金主要投入股票、债券及并购活动,并令美元持续强势。在美国经济加速放缓的形势下,美国利率与他国利率差缩小,美股投资回报的预期亦下降,国际投资者会考虑将资金投向别处,这对靠外来资金填补因贸易赤字流失的美元缺口有负面的影响。万一外资急速撤离,不但股价急跌、融资困难、美元疲弱导致进口货价格急涨,还可能引发一连串问题,产生像亚洲金融风暴一样的骨牌效应。

虽然以上极端情况不致即时出现,但国际汇市最近的走势显示欧元资产的吸引力已经增大。欧洲央行去年底多次入市干预,尽管反弹有限,但当欧元跌到84美分,市场已不敢再抛售。同时,美国经济放缓,欧洲的情况也一样,不过市场认为,今年美欧经济的增长幅度会进一步拉近,若美、欧经济增长都在3%左右,欧元汇价极度偏低就比美元更有上升空间。从中线而言,欧元的转势已经开始。

另外,亚洲货币和股市过去一年的跌势主要是受到政治和外部因素影响,而目前美股的反弹空间不如新兴市场大,外资可能会对这些市场进行投机性的买卖,从而导致美元汇价暂时走弱。不过,环顾全球,目前滞留美国的资金,仍缺乏更好的避难所。亚洲多个新兴市场政经问题诸多,机构投资者只有投机性炒作的兴趣,缺乏长期持货的信心;欧洲结构改革步伐较慢;相对来说,美国经济的根基仍算最稳固。所以,尽管美国股市调整令许多基金经理增持现金或转股美债,但资金并没有大规模流出。所以,我们预测,只要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不动摇,美元偏弱只属对过强汇率的调整而不会大跌。中长线看,美元汇价仍可能保持相对强势。

4.对股市的影响

克林顿在位八年,美国出现前所未有的经济强势,加上近年全球资金不断流入美国,使美国债市及股市出现大牛市。但是,美股走势在2000年下半年已经发生逆转。纳斯达克和纽约股市虽然分别在2000年3月及1月创出历史新高,但随着科技股泡沫爆破和利率屡次调高,经济面对硬着陆的隐忧,企业纷纷发出盈利警告,使美股大幅下挫。2000年纳指累计下跌近40%,这是自六十年前大萧条以来美国股票指数最大的年度跌幅。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指都录得近二十年以来最大的跌幅(分别下跌超过6%和10%),并且是十年来三大指数首次同时下跌。美国熊市气氛迷漫,亦拖累了环球股市的表现。

历史上美股的调整各有其因,1981年的调整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高通胀肆虐;1977年的调整是世界性贵金属(黄金为主)价格上升,美军从越南战败撤退后,美元汇价大弱势;1973至1974年美股深度连续调整,是因为中东产油国实行石油禁运,石油价格数月内连升三倍所造成。相对而言,美国在2000年正值经济大盛之年,国库大量盈余,又无战事或政治困扰,纳指在太平盛世下,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这种现象可能是反映了资本市场在资金追逐下的过分投机行为。

新政府施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会间接影响股市表现。一般认为,小布什支持减税,使美国上市公司盈余增加,将刺激美股上扬。但减税可能导致美国政府举债空间加大,债市获利空间受限。共和党主张大幅减税和美国继续开采石油容许受薪阶层把大笔社会保险储蓄存入私人投资户口,大企业自然得益,能源、烟草、健康护理及国防企业、投资银行相关股份的股价在小布什上台后可获攀升。再则小布什已承诺,政府施政以不干预为原则,微软及烟草大王菲利普摩利斯可解脱官司的纠缠。

就股市的整体表现而论,过去支撑美股的三大因素仍会发挥作用:(1)电脑互联网的科技革命,既引发投资者脱离实际的期待和梦想,亦确确实实地带来利润和财富爆炸性的增长,并创造出不少前所未有的新兴行业,这些又不完全是虚幻的。(2)当你每天开启电脑及上网,仍无法摆脱微软、英特尔、思科、AOL及雅虎等名牌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它们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没有动摇,它们未来的盈利会逐步放缓,但依然会有保障。(3)美国在科技方面的优势,已不单局限于电脑及互联网,其他如药品、医疗器材及生物科技,都是增长很快和前途无限的行业。美国企业这些优势和特质,没有因为股市大跌而改变,一旦“寒冬”结束,又将继续成为股市上升的推动力。

不过在短期内,美股将持续受到两大利淡因素牵制,未必能借助陆续而来的减息消息大升特升。这两大因素分别是企业盈利倒退(earning recession)及市盈率(price earning ratio)偏高。截至1月4日,已发布2000年第四季盈利预警的企业共526家,远高於1999年同期的273家。预计随後还会有大量企业发布盈利预警,因此公司盈利放缓的事实已告确认,只是放缓的幅度是否象预告般严重,则现在仍无法证实。另一牵制美股的因素是市盈率偏高。尽管标普500指数2000年跌逾一成,但基於今年盈利预测计的市盈率仍约达23倍,远高於过去十年平均的18.1倍。纳指自2000年高位回落五成多,但纳指以最近业绩测计的市盈率仍高达100倍左右。相对过去高位而言,不少股份已变得便宜,但如果企业盈利及经济有可能进一步转坏,尤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将变得异常审慎和保守,美股尤其是纳指要重回高位的难度就会增加。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除了财政政策外,美国新政府在货币、汇率等方面的政策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经济形势的逆转对新政府带来了挑战,但因基本优势未变,只要调控得当,经济有望在调整后重纳升轨。暂时的经济放缓和市场调整,为小布什新政府的施政带来了难度,却也为小布什创造“政绩”、争取连任提供了机会。

标签:;  ;  ;  ;  ;  

美国新政府经济政策分析_美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