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心理痛苦的影响论文_孔敏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 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1例,实验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减轻其心理痛苦。

【关键词】自我管理教育;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

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过程中,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其治疗的关键。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与技能、治疗过程长、生活方式改变、并发症威胁等等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应答,如担忧、挫败、愤怒、负罪、沮丧、否认、害怕、孤独等,学者们将这些心理问题统称为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其不仅对患者病情控制具有消极的影响,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减轻其相关心理痛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8月―12月来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确诊为2型糖尿病;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②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肿瘤等;③认知障碍者。按查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但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对照组2例失访;实验组1例退出研究,1例失访。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53.1±4.9)岁;实验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53.8±5.3)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负责个体指导,住院期间科室每周进行1-2次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包括糖尿病概述、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项目,出院后由教育护士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项目,具体如下:①建立自我管理教育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主管医生2名,健康教育护士5名,其中具2名具备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资质。②制定自我管理计划。为患者建立糖尿病健康管理档案,评估每例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制订个性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计划,包括疾病知识管理和自我技能管理及情绪管理3个方面。疾病知识管理方面:患者住院期间每周进行1-2次健康讲座,出院后每月组织1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患者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向患者发放项目组编写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手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知识。自我技能管理:每周六上午糖尿病门诊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免费租借血糖仪,指导患者掌握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并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制订饮食计划,帮助患者选择最适合的饮食种类与烹饪方法。建议患者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鼓励做好健康日记,及时记录每日自我监测的血糖值、每餐的饮食品种与量、运动形式与运动量,以帮助患者自我调整饮食及运动,更有效控制血糖。情绪管理: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使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不良情绪。

1.2.2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分别使用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Diabetes Distress Scale,DDS)和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Diabetes Self-Care Scale,2-DSCS)评价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痛苦和自我管理行为。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1]由美国心理学家Polonsky等在2005年研制,为糖尿病患者心理评估的专用工具。包括与生活规律相关的痛苦、情感负担、与医生相关的痛苦及与人际关系相关痛苦4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采用Likert6级评分法,从l分没有问题到6分非常严重的问题,分数越高表明该问题对患者造成的困扰或心理负担越重。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8,整体系数为0.90。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2]由王璟璇等修订,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嘱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6个维度,共26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s为0.89问卷。本研究采用得分指标进行分析,得分指标=实际总得分/满分×100%,并将得分指标60%定义为差,60%-80%为中等,80%为良好。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卡方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得分,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因面对糖尿病生存生活而产生的一系列负性情绪反应,包括与生活规律相关的痛苦、情感负担、与医生相关的痛苦、与人际关系相关痛苦4个方面。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入院时糖尿病相关痛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糖尿病相关痛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心理痛苦。这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4]。其原因是:首先,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的产生与患者不积极的自我管理行为密切相关。而由表2可知,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通过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不但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疾病继续发展将对身体造成危害,理解改变以往不良生活习惯的必要性,懂得如何进行自我护理以延缓糖尿病病情的进展,而且具备了血糖监测等相关技能,因此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较好较快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患糖尿病后的生活,所以以往生活规律改变带来的心理痛苦较轻。其次,自我管理教育团队通过门诊指导、电话回访等方式持续跟踪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不良习惯改变等方面的行为实践,不但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而且密切了医患与护患关系,从而与医生相关的痛苦程度减轻。再次,在自我管理教育中,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到增强。本研究非常注重鼓励和组织患者的亲属、同伴或朋友积极参与进来,关心与支持患者,并加强其饮食、运动、治疗的督促,给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因此患者人际关系得到改善,情感负担会有所减轻,心理痛苦程度下降。总之,自我管理教育是一种患者易于接受的、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定期系统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其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

参考文献:

[1]PolonskyWH,Fisher L,Eades J,etal.Assessing Psycho social Distress in Diabetes Development of the Diabetes Distress Scale[J].Diabetes Care,2005,28(3):626-631.

[2]王璟璇,王瑞霞,林秋菊.门诊诊断初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及相关因素之探讨[J].护理杂志,台湾,1998,45(2):60-73.

[3]Zagarins SE,Allen NA,GarbJL,etal.Improvement in hypoglycemic Control following a diabetes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 in diabetes distress but not change in depressive symptoms[J].JBehav Med 2012,35(3):299-304.

[4]Fisher L,Hessler D,Glasgow RE,etal.REDEEM a pragmatic trial to reduce diabetes distress[J].Diabetes Care,2013,36(9):2551-2558.

论文作者:孔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自我管理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心理痛苦的影响论文_孔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