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共产党(毛)党建理论与实践分析_尼泊尔共产党论文

尼泊尔共产党(毛)党建理论与实践分析_尼泊尔共产党论文

尼联共(毛)的建党理论与实践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2)06-0161-04

一、尼联共(毛)的建党历程

尼联共(毛)的前身是1949年4月22日成立的尼泊尔共产党。在长达63年的时间里,它由一个建立时仅有五人的松散的小党发展成为尼泊尔第一大党和主要执政党。在这期间,尼联共(毛)先后经历了尼泊尔共产党、尼共(四大)、尼共(新火炬)、尼共(团结中心)、尼联共(毛)五个阶段。

1、尼泊尔共产党。1949年4月22日,尼泊尔的共产主义者普什帕·拉尔·施瑞斯塔与奈雷·巴哈杜尔·卡玛查亚、纳拉杨·比拉斯·乔希、哥文达·维迪亚、莫提·代维在印度加尔各答组建了尼泊尔共产党。之所以选择4月22日,是因为这一天为列宁的诞辰日。由于尼共是在普什帕·拉尔·施瑞斯塔倡导下成立的,他也因此被称为“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之父”。同年9月15日,尼共发布了建党宣言,宣言详细地阐述了尼泊尔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形势,强调要将国家和人民从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控制下解放出来。①1954年1月30日,尼共在加德满都附近的帕坦秘密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党在组织上的正式创立。阿迪卡里当选为总书记,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2、尼共(四大)。1974年9月,尼共党内一部分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作为斗争策略的党员在莫汉·比克拉姆·辛格、耐玛尔·拉玛的领导下,在印度的瓦纳西召开了尼共第四次代表大会,辛格当选为总书记,这次大会所成立的党被称为尼共(四大)。这标志着尼泊尔“毛派”政党的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中期,尼共(四大)也成为尼泊尔最大的和组织得最好的共产党组织。

3、尼共(新火炬)。1976年,毛泽东的逝世以及“四人帮”的倒台,在尼共(四大)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耐玛尔·拉玛对中国新的领导人表示认同,而辛格则指责中国在走修正主义道路,将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层斥为“反革命”,并表示忠于正统的毛主义和支持文化大革命。②11月,尼共(四大)发生分裂,以辛格为首的多数“左派”分裂出去,成立尼共(火炬),尼联共(毛)的现任领导人普拉昌达、基兰和巴特拉伊当时都是尼共(火炬)领导层的主要成员;而尼共(四大)余部则由拉玛继续领导并沿用原名。1985年11月,辛格因其反党行为被开除出党。同月,辛格以尼共(火炬)的名义组建了新的五人中央委员会。为了与辛格领导的尼共(火炬)区别开来,原来的尼共(火炬)则改名为尼共(新火炬),由基兰担任总书记。1989年,尼共(新火炬)在加德满都举行武装暴动,但暴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尼共(新火炬)领导层将暴动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基兰,撤销了基兰的总书记职务,并选举普拉昌达为总书记。

4、尼共(团结中心)。1990年11月9日,比兰德拉国王颁布了新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普拉昌达领导的尼共(新火炬)、耐玛尔·拉玛领导的尼共(四大)、鲁普拉·比斯瓦卡玛领导的尼共(农民组织)对新宪法持反对态度,并决定联合起来共同抵制1991年举行的大选。1990年11月23日,三党合并组建了尼共(团结中心),普拉昌达当选为总书记。尼共(团结中心)成立不久,跟随辛格的巴布拉姆·巴特拉伊博士也带领着尼共(火炬)的部分党员加入尼共(团结中心)。尼共(团结中心)成立后,党内出现了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革命性变革的争论。普拉昌达为首的一派认为武装斗争时机已成熟,主张进行中国式的持久的“人民战争”来夺取政权;而以拉玛为首的一派则主张走苏联式的城市暴动的道路。1994年5月,尼共(团结中心)一分为二成两个同名党,即尼共(团结中心)拉玛派、尼共(团结中心)普拉昌达派。

5、尼联共(毛)。1995年3月,普拉昌达领导的团结中心召开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将党名改为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2006年11月尼共(毛)与七党联盟政府签订了全面和平协议。2007年4月,尼共(毛)加入过渡政府。2008年4月,尼共(毛)参加尼泊尔首届制宪议会选举,在总共601个席位中获得220个议席,成为制宪议会第一大党。2008年8月,尼共(毛)组建联合政府,普拉昌达任总理。2009年1月11日,尼共(毛)与尼共(团结中心—火炬)合并,成立了尼联共(毛)。2009年5月4日,普拉昌达由于不满总统否决其解除陆军参谋长卡特瓦尔职务的决定而宣布辞职,尼联共(毛)联合政府在执政短短9个月后宣告垮台。在2011年8月28日下午举行的尼泊尔制宪会议总理选举中,尼联共(毛)副主席巴布拉姆·巴特拉伊获得594席中的340票,成为尼泊尔第三十五任总理。尼联共(毛)也因此得以在2年3个月之后再次执政。

二、尼联共(毛)的建党理论

1、党的指导思想。尼联共(毛)指出,党是用最先进和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起来的,由社会中最进步的阶级组成的,最有觉悟和最有组织性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毛主义和普拉昌达路线。尼联共(毛)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发展之中总结出来的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科学,作为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持续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毛泽东主义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是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之后世界革命进入第三阶段的产物。尼联共反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理论。根据这一思想,尼联共(毛)在领导尼泊尔革命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特有的思想体系“普拉昌达路线”。“普拉昌达路线”从灵活、独创的角度来看待共产主义运动,主要思想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人民战争”取得对敌人的优势和平等的发言权,然后通过和平协商和谈判走上议会道路参政,进而通过推进必要的社会改革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2、党的奋斗目标。尼联共(毛)指出,尼泊尔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决定了党的近期目标是领导并联合国内的民主力量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尼泊尔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此后,再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3、党的组织原则。尼联共(毛)指出,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需要集中制来指导革命,但是,如果这个集中制不能创造广泛的民主基础,那就是不可接受的。否则,民主集中制就可能退化为官僚集中制。尼联共(毛)认为,党内对任何问题都有着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集中制将动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去讨论这些问题,然后再作出决定。一旦作出决定,就必须得到执行。但在作出决定之前,任何观点都可以拿来讨论,这样,首先是实行广泛的民主,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实行集中。只有这种集中制,才是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4、党的干部路线。尼联共(毛)一向重视干部问题,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指出,如果没有一大批久经考验的、优秀的领导干部,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而衡量领导干部是否优秀的标准,是看他能否把马列毛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干部路线是根据上述标准培养和选拔“又红又专”干部队伍。③尼联共(毛)还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革命接班人。普拉昌达提出要提名更多的年轻干部进入党的各级委员会,并使之制度化,以保持各级领导班子之老中青干部比例的平衡,从而使党的领导层更具生机和活力。他还提议主要领导人和核心领导层应一天天地离开管理工作,集中精力于理论工作,为把新一代革命者培养成接班人创造环境。他认为培养接班人可以防止主要领导人去世后发生反革命的危险,保证革命继续进行。

5、党的作风建设。尼联共(毛)十分重视党风建设问题,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又红又专、艰苦朴素、努力工作”④,并指出,广大党员只有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才能保证党不蜕化变质。在“人民战争”期间,尼联共(毛)在县以上干部中实行财产“共有制”,所有领导人的个人财产均自愿捐献给党统一调配。按照尼联共(毛)的规定,士兵除了吃、住、穿之外,每人每月可以得到500尼泊尔卢比(约合55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但领袖们没有工资,其本人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开销向党的相关部门报销。⑤执政后,普拉昌达在就任总理职务后接受的首次采访时指出,我们并不认为私有财产应当废除,但领导层一定要远离赚钱、发财,并以此保证人民的财产得到保护和增加。⑥尼联共(毛)为此还制定了《15点行为准则》,对领导干部的私有财产、经济活动、生活作风等作出了明确规定。⑦

三、尼联共(毛)的组织结构

1、尼联共(毛)的组织体系。同所有共产主义政党一样,尼联共(毛)也建立了比较完善、严密的组织体系。它设有常委会(7名常委),政治局(15名委员),中央委员会(40—50名委员)。在中央委员会下还设有三个地区局,即东部局、西部局、中部局,每个局都由一名政治局常委负责。在地区局下面还有地方分局、县委、地委和基层委员会。党的中央机构还包括:组织部、思想与政治部、媒体部、立法部和国际部。在山区农村、宾馆饭店、各大公司、政府机构、银行商店,尼联共(毛)都有自己的组织。尼联共(毛)成立以来实行的是党主席的集中领导制。2009年7月30日,尼联共(毛)中央委员会在首都加德满都召开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实行集体领导制。除了党主席普拉昌达外,还包括3名新任副主席——基兰、巴特拉伊、普拉卡什、新任总书记巴德尔以及2名书记处书记——高达夫、迪瓦卡,共7人。⑧2011年7月,尼联共(毛)又对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具体职责进行了分工:普拉昌达作为党的总负责人;巴特拉伊负责党的议会党团的工作,并在将来组建共识政府时作为党的总理候选人;基兰负责组织部和纪检部的工作;巴德尔负责军事部门和中央办公厅的工作、普拉卡什将在政府中任副总理和内务部长;高吉尔负责统一战线工作,并与迪瓦卡一起负责和平进程的谈判工作。⑨

2、尼联共(毛)的党员队伍。在“人民战争”期间,尼共(毛)主要是从工人、农民、学生以及被压迫民众中发展党员。在执政后,为了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他们又吸收一些知识分子和各界领袖进入党内。目前尼联共(毛)拥有党员约30万名,是尼泊尔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尼联共(毛)一贯重视男女平等,因而,在党员队伍中,女性占有较大的比重。据统计,在党员中,约30%的党员是女性。⑩为了培养党的后备力量,尼联共(毛)于2007年2月1日成立了党的青年组织——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的任务是“组织青年、参加党的活动、宣传政治思想、在党的开拓性工作中充当志愿者”。(11)共青团目前共有约30万名成员,他们在全尼泊尔75个县展开活动。

3、尼联共(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以实现革命的奋斗目标,是尼联共(毛)一贯坚持和强调的基本思想。在“人民战争”时期,尼联共(毛)建立了一系列的民族和地区阵线。为了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尼联共(毛)还建立了比较广泛的群众组织。比较有影响的有:全尼泊尔妇女联合会、全尼泊尔民族独立学生联盟(革命)、全尼泊尔工会联盟(革命)、全尼泊尔农民协会(革命)、全尼泊尔教师联盟(革命)、全尼泊尔人民文化联合会以及尼泊尔全国知识分子组织等。在建立国内统一战线的同时,尼联共(毛)还强调,革命力量的联合和团结必须以国际组织为载体。为此,尼联共(毛)主张积极发展同国外相关政党的关系,并与这些党联合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革命国际主义运动。目前该组织的政党和组织有14个。尼联共(毛)还成立了南亚毛主义政党和组织协调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协调南亚毛主义政党、组织的行动。执政后,为了实现人民至上、建立民族联合政府的目标,尼联共(毛)又建立了由党领导的两个层面的统一战线。第一个层面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各种群众组织和全国的、地方的知名人士组成的统一战线。第二个层面是由全体左翼的、进步的、爱国的人士以及支持人民至上的其他党派、组织和个人组成的统一战线。

4、尼联共(毛)的军事组织。1996年,“人民战争”刚开始时,尼联共(毛)只有不到100名党员、大约200人的武装人员,两支来福枪,以及一些自制的武器、廓尔克弯刀以及一些炸药。2001年9月,尼联共(毛)建立了以“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人民解放军有1.7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的建制为师、旅、营、连、排、班和民兵组织。为了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完成党的任务,尼联共(毛)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12)在“人民解放军”中,从连到师的各级军事单位,既有军事指挥官,又有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负责各军事单位内部的党委会工作,其级别高于军事指挥官。“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事决策和指挥机关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由党主席普拉昌达领导。尼联共(毛)还规定了“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任务,即政治工作(群众政治教育);组织工作(发展群众组织);生产和建设(种庄稼,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宣传(贴标语,海报,游行);战斗、军事行动。(13)在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的基础上,尼联共(毛)还将毛主席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全军的统一纪律。(14)

四、尼联共(毛)的发展前景展望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的背景下,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性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执政后,尼联共(毛)基本上延续了其在“人民战争”期间实行的亲民、惠民政策,正在获得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持,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十分严峻。

1、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带来的挑战。革命党变成执政党,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转变。执政后,尼联共(毛)的地位和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党创造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新条件,同时,也使党内滋生了官僚主义、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等不良作风。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性比以前大大增加了,由此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正如普拉昌达所指出的:“党的无产阶级行为方式和工作作风正在急剧退化,关心集体,为党和革命事业奉献的积极主动性和牺牲精神正在逐步被对个人利益的关心所取代”,党正“面临着逐步蜕化为一群乌合之众的危险”(15),这无疑将对尼联共(毛)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尼联共(毛)党内两条战线斗争激化带来的挑战。尼联共(毛)自成立以来内部一直存在着强硬派和温和派之间的斗争。强硬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副主席基兰、总书记巴德尔和政治局委员巴桑塔。温和派的代表是副主席、现任尼泊尔总理的巴特拉伊。强硬派认为,武装起义是夺取政权的唯一方式,其武装力量——人民解放军是尼泊尔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而温和派者认为,在坚持武装起义的同时,也不要放弃和平人民运动和议会斗争,军队合并是将革命成果制度化的新途径。2011年11月1日,在尼联共(毛)与其他主要政党签订有关军队合并的《七点协议》后,强硬派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认为这是背叛革命,他们还公开要求普拉昌达和巴特拉伊辞职。这次事件也使尼联共(毛)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2012年6月16日,基兰带领原尼联共(毛)约1/3的中央委员脱离尼联共(毛),另行组建新党——尼共(毛),这一分裂活动势必对尼联共(毛)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3、外部环境的挑战。一方面,尼泊尔国内的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势力、民族分离势力依然十分强大,而共产主义势力仍处于分裂状态。另一方面,苏东剧变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并且,为了达到控制尼泊尔的目的,一些外国势力从未停止干涉尼泊尔事务。2009年5月,尼联共(毛)政权更迭,印度就施加了直接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在尼泊尔的利益,美国和尼泊尔一直对尼联共(毛)施压,要求其按照西方政党制度对党进行改造。在国内外的压力下,2011年12月3日,尼联共(毛)的武装力量——“人民解放军”与尼泊尔军队进行了合并。尼联共(毛)的青年组织——“共产主义青年团”也面临着解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将是尼联共(毛)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收稿日期:2012-07-27

注释:

①Yuba Nath Lamsal,Retrospection of Communist Movement in Nepal,The Rising Nepal,Sep 9,2009.

②Arjun Karki and David Seddon,The People's War in Nepal:Left Perspectives,Adroit Publishers,2003,p.12.

③Pracanda,Problems & prospects of revolution in Nepal: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by Com.Prachanda and other leaders of the CPN(Maoist),Nepal:Janadisha Publications,2004.

④Pracanda,Problems & prospects of revolution in Nepal: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by Com.Prachanda and other leaders of the CPN(Maoist),Nepal:Janadisha Publications,2004.

⑤张松:《普拉昌达进城三年间》,《环球时报》,2010年1月8日。

⑥Prachanda's first interview as Nepal PM,http://www.pragoti.in/node/2008.

⑦Com.Biplab,Central Committee Decisions with its Special Importance,The Red Star,December 5,2009.

⑧章建华:《尼泊尔联合共产党决定改组即将实行集体领导制》,新华网,2009年7月31日。

⑨UCPN-M lays to rest intra-party feud,The Himalayan Times,July 24,2011.

⑩Nepal's Maoists:Their Aims,Structure and Strategy,Crisis Group Asia Report N°104,27 October 2005,P.16.

(11)Young Communist League,http://www.satp.org/satporgtp/countries/nepal/terroristoutfits/YCL.html

(12)Ten Years That Shook the World,The worker,No.10,May 2006.

(13)Li Onesto,Dispatches from the People's War in Nepal,Pluto Press and Insight Press,2005,P.199.

(14)Li Onesto,Preparing for War in Rukum,Revolutionary Worker,No.1035,December 19,1999.

(15)Prchanda,"Present Situation and Historical Task of the Proletariat(2009)".

标签:;  ;  ;  ;  

尼泊尔共产党(毛)党建理论与实践分析_尼泊尔共产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