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施工技术分析与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林峰

现浇箱梁施工技术分析与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林峰

上海宾宏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现浇箱梁施工技术在当前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需要相关人员重点把握。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在某桥梁工程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现浇箱梁施工关键技术,阐述了规划基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施工策略、实施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重点保障隐蔽性工程的质量这些现浇箱梁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

关键词:公路桥梁;现浇箱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当前,公路桥梁的工程增多,规模也有所提升。由于现浇箱梁施工能够提升桥梁的整体舒适度与性能,所以得到了更多的应用。为了进一步保障现浇箱梁施工的安全性,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其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重点的掌握,避免在实际施工阶段以及后期使用中发生安全事故。

一、工程简述

某大桥的主线桥包含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13联:(4×31)+(4×28.8)+3×(3×28.8)+(39.6+35.9)+(2×32+34)+2×(4×28.7)+3×(3×30)+(4×30);主线桥标准联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四室斜腹板扁平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梁高除(39.6+35.9m)跨为2.4m外其余均为2.2m,箱梁顶、底板平行,横坡由设支座位置梁底调平块调整。标准宽度联箱梁顶宽26m(包含两侧各后浇10cm),悬臂长3.5m,顶板厚0.3-0.6m,底板厚0.28-0.58m,边腹板厚0.6-0.9m,中腹板厚0.5-0.9m。墩顶和梁端各设1道横梁,中横梁厚3.0m,端横梁厚1.8m。

二、现浇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的分析

(一)地基处理

在本工程中,主要对原104国道上开挖的泥浆池、承台基坑以及辅助道路需进行宕渣换填处理,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40cm。碾压平整后,要求密实度达95%,并满足计算承载力要求,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其上浇筑15m厚的C25混凝土;为防止配跨得地基处理与现状道路产生不均匀沉降,在搭接处1m范围铺设一层φ12的钢筋网片,网格150*150mm。

(二)支架搭设

1.碗扣支架

新钢管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材质检验符合国标《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旧钢管锈蚀每年检查一次;可采取3根,每根横向截断取样检查锈蚀,锈蚀超规定值不得使用。钢管应平直光滑,端部切口平整,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缝和严重锈蚀的钢管。按规定抽样检测钢管的强度、伸长率、冷弯等性能。扣件技术性能按国标《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并检查产品合格证。扣件使用前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禁止使用。

2.门式支架

门架与配件的基本尺寸、质量和性能按《门式钢管脚手架》(JG13)标准进行检查验收,生产厂家或租赁单位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和标识等。门架与配件表面应平直光滑,焊缝饱满,无裂缝、开焊、焊缝错位、硬弯、凹痕、毛刺、锁柱弯曲缺陷;门架与配件标明应涂刷防锈漆或镀锌。

3.验收

支架应进行门架、钢管、构配件和可调拖撑的检查与验收;支架搭设前先行地基验收。在碗扣每搭设6-8m高度、且达到设计高度后,要在加载前及停用超过一个月后应进行检查与验收。门架每搭设4步高度及搭设完毕后应对搭设质量及安全进行一次检查。支架验收应由项目技术、安全及监理单位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挂牌。

(三)模板安装

底模采用以箱梁中心线向两边安装,每块竹胶板铺放后应平稳,密贴,不得有空隙,相邻两板高差不大于1mm,保证不漏浆;底板两侧应顺直,不能有明显错台,确保外模连接紧密不漏浆;支座在安装底模时一起安装,支座与底模相接处采用5mm泡沫塑料嵌严,以防漏浆。在进行外膜的制作时,要仔细核对设计图,计算出各控制点,并做好分块布置,外模安装完成后要仔细核对底板、顶部、腹板连接处高程及位置。

(四)混凝土浇筑

连续梁分两阶段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及腹板混凝土,第二次浇筑顶板和挑臂,分层处位于腹板与翼缘板结合处;每阶段均一次性浇筑完成,第二次浇筑前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高压水枪冲洗干净。

箱梁混凝土浇注前应对支架,模板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箱梁采用混凝土泵送车垂直输送入模,在振捣混凝土时,振捣器不能碰及管道和钢筋,注意锚下混凝土密实程度,并确保锚垫板位置和倾角准确,管道与锚垫板应保持垂直。

(五)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预应力钢束采用φ15.2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pk。张拉前锚垫板必须与预应力管道垂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混凝土箱梁施工过程中做到优化混凝土的级配,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混凝土灌注后加强结构的养护,将混凝土徐变变形控制在较小的范围,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按设计规定的张拉次序依次张拉预应力钢束,两端张拉时,应同时均衡进行张拉,且在横向保持对称。

预应力张拉以钢束张拉力与钢束伸长量双控,其中以钢束张拉力为主,钢束伸长量为辅。在正式预应力张拉前,先用一端油顶试拉动钢绞线10cm,然后再用另一端油顶拉回10cm,油表压力无异常变化时,再开始正式张拉。

三、现浇箱梁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探究

(一)规划基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施工策略

1.雨季施工

要根据工程的工期和特点,

相关人员要对雨季施工计划进行提前设定,并设置专门的管理小组,完成对雨季施工的安排与管理。在这一环节中,要设置临时性的排水设施,确保在雨季施工中现场不会受到雨水浸泡、第一时间实现地面水的排出。在施工中,要对排水以及抽水设施展开定期的质量与运行情况检查,确保其能够在需要时提供高质量的排水功效。在实际的雨季施工中,水泥、钢筋等施工材料必须要入库保存,并进行遮盖。特别是要注意已经完成安装的钢筋,必须要进行防雨处理,通过遮盖防水布避免其出现锈蚀。当钢筋发生锈蚀后,要对展开除锈工作,必要时要进行更换,确保雨季施工的质量。

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来说,应避免在雨天进行。如迫不得已必须在雨天进行时,也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大雨突然袭击,保证混凝土连续振捣顺利进行,混凝土在雨天运输时,要防止雨水进入混凝土运输车内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在支架搭设及桥面施工等的施工时,要尽量避开雷雨天气,防触电;已搭设支架一律采取接地措施。桥面作业应按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

2.冬季施工

此时,要确保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在10℃以上,入模温度不低于5℃。同时,还要确定混凝土最短养护周期和养护方法。在本次施工中,主要采用了蓄热法养护,即用土工布、塑料布等简易方法对现浇梁顶表面进行覆盖和模板一起形成整体来蓄热。此方法简单易施工,对成本投入不大且满足混凝土质量要求。

(二)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1.管理组织与相关制度的保障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管理的效果,必须要建立起高水准的、专业的、技术能力强的管理组织,完成现场施工管理。同时,要针对施工的实际情况与技术要求,建立起针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下,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安全教育以及技术培训,并在实际施工前完成技术交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保障施工的整体质量。管理人员要重点对是施工的不同环节进行质量验收,当材料进场、配置等过程中,还要对原材料、半成品等展开质量检测,并对验收及检测的结果资料进行整理与保存。

另外,还要配套的建立并实施岗位责任制度。将不同的岗位、施工环节等进行划分,并将管理及质量控制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这样的方式, 能够更好的保障施工的整体质量,避免管理死角的出现。

2.完成施工测量

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施工测量工作极为重要,需要相关人员重点关注。要设置专门的测量小组,完成施工的放样及定位工作,结合复核测量保障施工的准确性。在施工完成后,测量小组要结合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完成高程的测量,确保施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测量小组还要对相应的测量仪器进行定期的计量鉴定、维护保养等,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三)隐蔽性工程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隐蔽性工程的施工中,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建立与实施“三检制”完成管理。在这一制度的支持下,当一项施工工作完成后,施工人员要依照相关规定与设计要求展开质量的自主检测,并交付作业队长审批。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要第一时间展开整改或返工。在进行施工不同工序的交接中,施工人员要完成工序交接清单以及质量自检表的填写,并同时由交接双方签字,完成互检。

对于自检合格的项目,必须要由监理工程师完成专检与质量验收。当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展开下一道工序。对于相应的验收与审批文件,要进行保存,为后续的工程整体验收提供文件资料的参考。对于未通过监理工程师验收的项目,在完成返工与自检后,要重新进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填写,并再次向监理工程师发出复检报告。当验收合格后,方可展开下一流程的操作。

总结:综上所述,现浇箱梁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优势,需要相关人员重点把握。通过掌握支架搭设、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基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施工策略、实施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重点保障隐蔽性工程的质量,提升了现浇箱梁施工的质量,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行车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宇飞.现浇箱梁施工技术分析与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8(07):84-85.

[2]李波.现浇箱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05):126+128.

[3]许洪飞,赵玉磊,李道伟.探讨现浇箱梁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科技展望,2015,25(21):36.

论文作者:林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现浇箱梁施工技术分析与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林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