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照亮语文课堂论文_宋书霞

让美照亮语文课堂论文_宋书霞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宋书霞 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中学 261400

摘 要: 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是语文教学实施美育的最好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鉴赏和审美角度感悟作品,带着“美”的心理去阅读文章,增强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

关键词:形象美 艺术美 意境美

一、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朗读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方式,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之一。朗诵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教师只有注意引导学生朗读,方能使他们体味其语言的优美。

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景,写出了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烂漫、春风的温暖柔和、春雨的细密、人们的喜悦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味觉表现出来的,这是一幅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朗读时,对学生在停顿、重音、节奏、语速、语调上加以指导,就会让学生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眼前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应注重朗读的作用。

二、在分析中挖掘作品的形象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的,而它又以形象教育读者,影响读者整个精神世界。因此,在分析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挖掘作品的形象美。

在教授《背影》时,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从“直觉”上有个整体感知,再让学生走进父亲的背影中,师生一起随着低缓抒情的去赏析、体味具体事件中的背影,感受深沉的父爱;最后进入“移情”关,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上台口头表述:我读《背影》,要求联系自己与亲人的生活实际,或论述:我看到父亲的背影流泪的理由。结果学生多半选择了前者,因为前者更有现实的基础,他们更有话可说,也更乐意讲述亲人与自己亲密的关系,有些学生讲到平日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的无理取闹导致父母伤心时,情不能自已,泣不成声。所谓的“移情”是互相的,既可是文本对读者的感染和改造,也可是读者对文本的二次创作,形成独具个性的经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若能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意蕴美,达到意美以动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悦目,那么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也就逐渐地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在鉴赏中领略作品的艺术美

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不是显现在表层的,这就要有一番鉴赏的功夫才能领略到它的实质,以达到对作品的把握。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心上一直压着“焦虑和悲痛”,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心中的焦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美好。那“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淡紫色”的“瀑布”;那“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每一朵盛开的花,“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毫不活泼热闹”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稠;那笑着嚷着的“我要开花,我要开花”的拟人写出了花的活泼;那“浅紫色的”“香气”等通感的运用,使花的色与花的味联系起来。但是,这仅仅是表层的美,通过与“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却“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的“从来都稀落”的紫藤萝花的对比,却使作者明白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通过鉴赏才能领略到艺术的美。

四、在想象中拓展作品的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在浩瀚无垠的茫茫荒漠上,一缕青烟冉冉升起,太阳下山了,天边挂着一轮圆盘。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堂更应该是涌动着真情、充满着美感,焕发着无限生命力的“百花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鉴赏和审美角度感悟作品,带着“美”的心理去阅读文章,增强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

论文作者:宋书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  ;  ;  ;  ;  ;  ;  ;  

让美照亮语文课堂论文_宋书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