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策略研究

吕舟[1]2002年在《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证券投资基金业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我国的发展也是方兴未艾,更被我国决策层就其在证券市场及其他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寄予厚望。基金管理公司在基金的运作和组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基金业的发展水平。研究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分析基金管理公司发展立足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战略措施。 本文的分析框架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言,指出文章的选题背景和论文的写作框架,并对论文的写作范围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在综述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了委托代理理论的阐释。指出基金管理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并由此提出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应立足于维护基金投资者利益这一观点。 第叁部分根据上一部分提出的观点,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及与国外基金管理公司的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发展的现状与维护基金投资者利益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接着对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作了深层次的分析。 第四部分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策略与措施。宏观策略主要是:市场化改革;监管体制的变革;积极应对国际化。微观措施主要包括: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加强公司的风险管理以及产品设计的创新。 最后一部分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发展相关配套制度环境的改善提出建议。

刘月珍[2]2002年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及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日渐显着,深入研究其宏微观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应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针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提出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路径、策略选择及政府管理应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具体内容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概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并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第2章)从证券投资基金产生发展的一般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入手,比照证券投资基金业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基金发展初期的条件,较为详细地从我国经济总量发展及分配体制变化、居民储蓄发展变化、居民利率敏感性及风险取态、经济证券化发展变化以及机构资产增值需求等方面,研究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证实了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发展已具备了资金量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条件。但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市场环境不完善,面临着准市场经济所特有的体制性风险和不完善的投资及法律环境,同时也面临着国际成熟基金业的竞争压力。社会经济条件及市场环境分析,为绩效分析奠定了背景条件和背景环境。 第叁部分(第3章和第4章)主要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宏观绩效。宏观绩效指证券投资基金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下发展,所产生的对与之有密切关系的相关事物的影响效应,是证券投资基金的外部绩效。主要体现在对证券市场和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上,具体内容分为二方面。一、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双向影响效应,它一方面促进证券市场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对证券市场的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并剖析了产生这一不良影响的内因和外因。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合理的市场定位。二、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效应。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创造条件的同时,由于分流储蓄而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较大冲击,特别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仍然以传统业务为主、中间业务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冲浙江大学博工学位论文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及发展研究击就更大,由此提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策略,以使证券投资基金与整体金融市场及金融环境发展相协调的战略思路。 第四部分(第5章、第6章、第7章及第8章)深入研究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微观绩效。微观绩效是指证券投资基金自身运作、发展和完善的效果,是证券投资基金的内部绩效。本文中主要包括投资绩效、折价的预测绩效、激励约束绩效、品种发展绩效,具体内容可划分为五个方面。一、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绩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运用X检验法对其业绩的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五个结论: 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净值增长在指数上涨时超越指数的能力有限,而在指数下跌时,有较强的超越指数能力,体现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较强的抗风险能力:u)不同规模的基金业绩没有显着差异,因此目前的研究还无法确定我国基金的最优规模;不同规模基金的费用率只在2000年体现出差异性,30亿基金的费用率显着低于20亿基金;o)基金净值增长能力与费用率及周转率在样本期不具相关性;N)证券投资基金当年分红对次年业绩无预测或解释能力;(5)证券投资基金原始收益短期内不具有持续性,相对市场的业绩也不具有持续性。二、结合业绩评价,构建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全面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描述性评价和比较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叁、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检验,研究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折价的预测效应,以及折价与证券市场走势的长期均衡关系。封闭式基金折价对收益率具有较为显着的预测作用,且折价率的平均水平与市场走势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四、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证实我国基金激励约柬机制绩效较差,但正在逐渐改善。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费设计、业绩评价及制度安排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根源剖析,并提出改善激励约束机制绩效的有效途径。五、通过聚类分析等实证方法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发展和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单一,风格雷同,无法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的结论,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需要从行业细分、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角度出发来进行可行的品种创新。 第五部分(第9章)剖析了政策因素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绩效及长远发展的影响效应。具体分为叁方面。一、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新股配售政策对基金业绩的影响效应。新股配售政策极大地限制了基金的业绩分化,使优秀基金经理人难以凸现,因此无法促进基金经理人市场的有效竞争,对基金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并通过运用K—S检验证实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受到新股配售政策的影响。二、剖析了基金浙江大学博工学位论文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及发展研究新股申购无上限政策的影响效应,指出该政

侯沛沛[3]2009年在《QFII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比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在国内证券市场上的投资额度的放宽和投资力度的扩大,QFII在国内证券市场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头羊地位的机构投资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也正快速稳定的发展着。两者的发展历史、投资理念、制度现状都有很大不同,这些因素是否决定了QFII与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的差异呢?本文的目的就是比较QFII与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的差异并挖掘决定差异的原因,并最终提出相关建议,这对他们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是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概括说明。包括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背景、过程、现状和模型以及国内外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对QFII和中国基金的制度做深入分析。在QFII的发展研究上以最早的台湾QFII的发展研究为基础将台湾QFII发展与国内QFII现状做比较;中国基金的发展研究部分详细分析中国的基金业发展的叁个阶段:老基金时代、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第叁部分QFII与中国基金的投资组合分析主要分析比较两者的资产配置,包括各自的A股投资分析、可转债投资分析、国债投资分析以及QFII的基金投资分析。比较研究发现QFII对大势的判断和把握要优于国内证券投资基金;QFII对可转债和国债的投资力度大于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另外QFII也注重利用国内的研究团队,持有相当数量的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但是对着对中国股市的了解越来越多,对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减少。第四部分QFII与中国基金投资特征分析主要从行业策略、选股偏好、交易策略以及投资独立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现QFII对国内具有传统优势的行业投资较多,行业集中度更高;而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对金融保险业的投资力度最高,同时也很注重中国传统优势行业。在选股偏好方面,国际经验上以大盘蓝筹为主要投资对象的QFII在中国的投资更多的集中在中盘股、中低价股,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前20名重仓股反而主要集中在大盘股和中低价股。QFII与国内证券投资基金都采用动量交易策略。另外羊群行为检测结果QFII并没有表现出比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更高的独立性。第五部分对QFII与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比较做出总结分析,并且找出两者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第六部分根据以上比较分析针对国内金融市场、QFII和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分别提出建议。

孙睿[4]2007年在《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和运作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从夏斌2001年的《中国私募基金报告》的私募基金量化分析入手,推论我国目前私募基金已超过1万亿,然后分析了我国发展私募基金的意义及我国私募基金现存的问题与难题;其后简述了国外私募基金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别人的经验;本论文将私募股权基金单列一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列举了联想前总裁柳传志创办私募股权基金的成功案例;本论文详细总结分析了我国私募基金的运作、组织与管理;根据上述的总结与分析,本论文对我国私募基金发展进行展望;为了使本文更具说服力与精彩,将世界“股神”巴菲特及其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全世界股价最高及最成功的私募基金公司之一)进行了介绍;由于本论文是MBA毕业论文,本论文最后一章以以上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创立私幕基金性质的有限合伙企业的商业计划书(部分)。

李晗[5]2012年在《QFII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入世要求,逐步开放中国内地市场,金融市场也相应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因此,境外机构投资者(QFⅡ)制度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也在大势所趋下应运而生。2002年11月5日我国正式引进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QFⅡ)。(?)过近十年的发展,2012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表明,已经有147家海外机构在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下,获得了QFⅡ资格。147家QFⅡ投资总额达到245.5亿美元,虽然占据我国目前流通市值的比重不足1%,但是QFⅡ的先进投资经验与管理水平改善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为证券市场添加了活力。目前,QFII已经在中国A股市场进行了近10年的投资实践,期间经历了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2006—2007年股市全面上涨,2008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等资本市场大事件和宏观经济因素变动影响,市场经历了从熊市-牛市-熊市的一个大周期。因此,有关QFⅡ的投资行为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一直在中国证券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也处于快速稳定发展期。2011年底,中国资本市场934家基金,基金资产总值为26105.31,占据总共A股流通市值16%的比重。因此,作为中国A股市场的第一大投资者,面对来自国外优秀QFⅡ的竞争,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带来动力。本文旨在对比QFⅡ和国内基金从2006—2011年业绩上的差异,并尝试解释上述差异存在的原因,为相关制度的改进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和目的。概述QFII制度的由来QFII和基金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内外有关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对证券市场宏观总体影响的研究、对机构投资者交易策略研究以及对投资行为的研究几个大类。第二部分,总结QFⅡ制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情况,集中介绍QFⅡ制度在台湾、印度和韩国的实施经验。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这些国家在QFⅡ制度设计和投资策略中的异同此外,简要阐述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概要析中国基金业发展的叁个阶段:老基金阶段、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第叁部分,回顾2001-2011年,中国股市10年的历程。并选取QFⅡA股基金与股票型基金的月度短期回报率作为QFⅡ与基金的业绩,比较2006年6月——2011年QFⅡ与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差异。通过对比研究发现,QFⅡ在大盘普遍上涨的牛市期间当期业绩逊色于国内股票型基金,但是,当A股大盘持续下跌的熊市期间当期回报率的表现好于国内股票型基金。第四部分,假设机构投资者的业绩受到所选择的金融资产和采用的投资策略影响。从QFⅡ与基金重仓持股公司特征与交易策略两方面进行比较,揭示出现业绩差异的原因。第五部分总结本文对于QFⅡ与基金业绩差异比较,得出研究结论,指出本文的局限与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研究做出展望。

刘兆洋[6]2003年在《中美证券基金运作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证券基金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和金融工具,对金融制度、企业制度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球的证券基金中,美国的证券基金占主导地位。我国的证券基金近几年迅速发展,基金总份额达到1362亿,占股票流通市值的10%以上。 随着基金业在国民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基金运作对于基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建立了对中美证券基金运作进行比较研究的整体框架,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对中美基金的运作组织形式、运作环境(市场效率和政府干预)对基金运作的影响、基金的投资战略、基金的业绩评估和基金的业绩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中美两国基金的运作差异及原因,为我国的基金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对中美基金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基金业发展空间巨大后,本文对影响中美基金运作的制度性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美基金的组织形式及法人治理结构、证券市场的效率差异和政策的干预进行了研究。美国是公司型开放式基金,基金公司是基金运作的核心,基金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证券市场很有效率,政府很少干预证券市场和基金的运作;我国是契约型基金,开放式基金在规模上已经接近封闭式基金并成为发展的主流,基金管理公司是基金运作的中心,基金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证券市场的效率在逐渐增强,政府干预比较明显。制度性因素影响着基金的运作模式和运作结果。 本文接着对中美证券基金的具体运作进行了比较,从基金的投资战略、基金的业绩评估和基金的业绩持续性等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我们对证券基金的指数化投资、资产配置、风格投资和动量投资了比较。发现中美两国的基金投资风格和绩效、动量策略有同有异,在美国,价值型基金表现的更好一点。在中国,随着市场的成熟和规范,进行价值投资的基金越来越多。在美国动量的存在已得到普遍的证实,动量策略是最明显的异常获利模式之一,在我国,动量效应没有美国显着,但我国的投资者同样存在“处置效应”行为、过度自信行为和反应过度(反应不足行为)。业绩评估基本的分析框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风险调整后的)基金投资收益率的研究;一部分是对基金业绩的归因研究。在对中美两国的基金进行业绩评估时,中美两国的基金都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择股和择时能力。中美两国的基金在短期内业绩都有一定的持续性,但美国基金的业绩持续性更明显一点,两国基金“输家”的持续性都更加显着。在更短的运作周期内业绩都有一定的反转性。 最后,我们指出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借鉴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基金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是推动我国基金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朱源[7]2006年在《我国发展私募基金的可行性和投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募基金已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它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对于私募基金该不该发展、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学术界争论很大,本文正是从争论中入手,论证出在我国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文章第一部分从其内涵和特征谈起,列举了私募基金的种种益处;第二部分主要结合经济学原理来分析私募基金存在的经济学基础;第叁部分分析私募基金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第四部分探讨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以及我国在发展私募基金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在我国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结论;文章最后通过几种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来分析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是必要的。

孙伟[8]2011年在《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研究及绩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放式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大幅增加,目前已成为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主流产品。开放式基金在国外也称共同基金,目前,美国的共同基金资产总值占世界半数以上,对全球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他欧洲及亚太地区的开放式基金发展也很快,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开放式基金数量、品种、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共同基金已日益成为各国或各地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力量,市场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本文用两章的篇幅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组合策略着重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范畴和投资风格的研究,将我国开放式基金分为四大组合策略,分别为进攻型组合策略、防御性组合策略、绝对收益型组合策略和灵活配置型组合策略,该四种可以涵盖我国所有已发行的开放式基金。接下来第叁章是对国外开放式基金发展状况的介绍,分别对美国、英国、日本叁国的开放式基金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投资规模,投资方式,发展成熟程度叁个方面对国内的开放式基金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分析中陈述了发达国家开放式基金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基金绩效分析是对各基金组合策略回报水平的研究,本文先阐述了基金绩效分析的意义,然后谈及绩效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性和应考虑到的因素,接着叙述了绩效分析的不同视角,最后,也是本文的重点,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进行了绩效研究,选取了最近一年我国所有的开放式基金样本,在四种不同的组合策略下分别对其进行了五年之内的收益率趋势分析,做出时间趋势走势图,然后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详细分析了各组策略的优缺点,并针对不同风格投资者提供了最适宜的投资方案,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写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二章介绍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及各种组合策略,并详细分析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特点。第叁章介绍国外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与我国开放式基金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将以我国开放式基金为样板,对各种组合策略下基金的绩效水平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和纵向的时间趋势分析。第五章将针对样本分析结果,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一些对我国基金投资者有帮助的建议和对策。

孙赵辉[9]2017年在《我国指数型分级基金产品设计改进研究》文中认为分级基金也叫"结构化基金",是指在同一个投资组合里,基金管理人将基金净资产和基金收益按照基金合同约定的原则进行分拆,通过分拆形成两级(或者多级)在风险收益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化的基金份额的一类基金产品。杠杆效应是分级基金产品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现行的指数型分基金产品方案主要包含投资标的、杠杆率、优先级份额约定收益、分级基金的存续期特征、分级基金配对转换机制、分级基金份额折算等相关内容及特征。本文是根据近年来证券市场的环境情况,对我国指数型分级基金产品展开分析,主要是对分级基金现行的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本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行指数型分级基金产品方案的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从以下四个章节来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简要阐述一下本论文写作的背景及意义。同时在这部分中也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归纳,对本文的框架及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并且简要阐述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存在的难点及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则是对分级基金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回顾了基金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基金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然后,对分级基金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分级基金的相关特点,并对现存的分级基金产品进行梳理;第叁部分是分级基金设计方案及问题讨论。本部分从分级基金的的杠杆特征,投资标的,分级基金存续期特点,A类份额约定收益,分级基金的份额折算机制及分级基金的配对转换机制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后总结出我国现行分级基金主流的产品设计方案;然后选取几只分级基金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并对分级基金设计方案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第四部分是在前文的分析基础之上对产品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改进建议。

宫剑[10]2007年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金融市场中,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近两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们认为对于基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设计好投资策略、风格与投资方案,因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内容概括如下:第1章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回顾了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与证券市场在不同阶段的盈利模式,并勾画出本文的总体轮廓;证券市场有自己的价格波动特征,信奉不同市场有效性的投资者根据自己对市场及其价格波动的认识,产生了不同的投资决策的流派。在第2章中我们总结了证券市场波动的特征,对我国十年来的市场波动性进行了统计描述,并介绍了为投资实践提供指导的有效市场假说以及两种主流的投资决策流派;对于基金而言,资产配置是投资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基础分析师进行投资的关键一步。在第3章中,我们考察了资产配置及其重要性,然后详细论述了基金进行资产配置的具体程序,并对各种资产配置策略的优劣进行了研究与比较;本章的最后采用了Brinson, Hood and Beebower的分析框架对我国基金最近两年资产配置对实际收益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第4章关于基金股票组合投资策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投资组合理论基础,而后考察了股票组合的各种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的设计。第5章是对我国基金投资策略的实证研究,从叁个层次分别考察了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投资风格及选时选股能力,发现各个投资基金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研究[D]. 吕舟. 浙江大学. 2002

[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及发展研究[D]. 刘月珍. 浙江大学. 2002

[3]. QFII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比较[D]. 侯沛沛. 上海交通大学. 2009

[4]. 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和运作模式研究[D]. 孙睿. 昆明理工大学. 2007

[5]. QFII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研究[D]. 李晗. 复旦大学. 2012

[6]. 中美证券基金运作的比较研究[D]. 刘兆洋. 复旦大学. 2003

[7]. 我国发展私募基金的可行性和投资策略研究[D]. 朱源. 苏州大学. 2006

[8]. 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研究及绩效分析[D]. 孙伟. 东北财经大学. 2011

[9]. 我国指数型分级基金产品设计改进研究[D]. 孙赵辉. 浙江大学. 2017

[10].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研究[D]. 宫剑.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