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强毒感染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新城疫强毒感染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王长杰[1]2001年在《新城疫强毒感染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文中认为用新城疫(ND)单抗酶联免疫试剂盒对2338份鸡和鹅的样品做ELISA检测,从31个鸡群的1940份样品中检出阳性113份,阳性检出率为0%-24%,平均阳性检出率为5.8%(113/1940),群感染率为80.6%(25/31)。从11个鹅群的339份样品中检出阳性96份,阳性检出率为6.7%-77.8%,平均阳性检出率为28.3%(96/339),群感染率为100%(11/11)。从被检鸡群的阳性样品中抽取15例分离病毒做新城疫病毒(NDV)生物学毒力试验,测定它们的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和一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抽取17例泄殖腔棉拭阳性样品直接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表明,生物学试验MDT和ICPI与ELISA阳性结果的强毒感染符合率为93.3%(14/15),而RT-PCR结果与ELISA阳性结果的强毒感染符合率为94.1%(16/17),而生物学试验加上RT-PCR结果与ELISA阳性结果的强毒感染总符合率为93.8%(30/32)。通过ELISA和RT-PCR两种方法的研究和比较,我们发现将ELISA试剂盒在检测大量临诊样品时能发挥结果可靠,成本较低,易于操作和推广及快速的特点,可以将之用于鸡群NDV强毒感染的筛检,而对ELISA阳性棉拭样品直接作RTPCR检测则灵敏、特异,将H者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得临诊上检测NDV强毒变得准确可靠、操作简便、成本相对低廉,为ND确诊、免疫鸡群NDV强毒感染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工具和方法,将在ND的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赵春青[2]2007年在《青岛地区肉种鸡群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项目对2001年至2006年问山东青岛地区肉种鸡群新城疫(ND)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8个父母代肉种鸡场,48个鸡群,共计274万套父母代肉用种鸡。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法从发病严重鸡场分离到28株有血凝性的病毒,经血球凝集试验(HA)、血球凝集抑制试验(HI)及血清中和试验,结果23株被确定为鸡新城疫病毒。参照国际上规定的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测定23株鸡新城疫病毒的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为37.4~55.7小时;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70~1.89;6周龄鸡静脉注射致病指数(IVPI)为2.39~2.71。测定结果表明,23株鸡新城疫病毒均为鸡新城疫病毒强毒。用23株分离的鸡新城疫病毒接种30日龄新城疫非免疫鸡,其发病率为100%,病死率为70%~100%。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鸡新城疫一直是严重影响青岛地区肉用种鸡饲养生产的最主要的疫病,在青岛地区的胶南市、胶州市、平度市、即墨市、莱西市等地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流行,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冬未春初季节发病的频率最高(19/23)。鸡新城疫可使不同品种鸡发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周龄的鸡均可发生鸡新城疫,但其主要的发病高峰集中在育雏阶段(20~40日龄)和产蛋高峰前后(200~350日龄)。种鸡群ND抗体水平的高低并不能阻止新城疫病毒对鸡群的感染。较高的鸡群抗体可控制鸡群的死亡,但不能有效控制产蛋性能的下降。鸡新城疫免疫既需要血清抗体,也需要粘膜抗体。所以,在控制鸡新城疫时,要重视通过点眼、滴鼻、气雾等免疫接种方式来建立鸡只粘膜免疫非常关键。采用从青岛地区某种鸡场分离的新城疫强毒株制成疫苗进行的肉种鸡产蛋期ND分离株疫苗免疫保护试验表明,目前生产中常用的传统毒株新城疫疫苗并不能完全保护鸡群免受当前流行NDV毒株的攻击,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高效价血清抗体不能保护病毒从粘膜面的侵袭;病毒除了发生基因型的变异外,也可能发生了血清特异性方面的变异;这可能正是种鸡生产中高免抗体鸡群仍能爆发ND的主要原因。建议种鸡群ND免疫接种时在使用传统毒株疫苗的基础上,进行ND流行毒株灭活疫苗的加强免疫,以提高免疫效果,降低ND的发生率。通过对青岛地区18个父母代肉种鸡场、23群种鸡发生新城疫疾病的原因分析,制定了种鸡场防治新城疫疾病发生的综合措施,在其中的10个种鸡场推广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结果。试验表明:试验种鸡场采用综合防制对策后,发生鸡新城疫的次数显着减少,ND疾病发生率下降了81.25%。所以,对肉种鸡新城疫疾病控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董伟, 孙志良, 曹迎春, 黎满香[3]2004年在《鸡新城疫不同免疫程序鸡群强毒感染的监测》文中认为本试验应用快速检测NDV强毒的RT PCR方法对鸡新城疫 4种不同免疫程序的鸡群NDV强毒的感染进行监测。每 7d采一批样品 ,共采 3批样品 ,用检测NDV强毒的RT PRC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 ,鸡新城疫弱毒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同时接种的免疫鸡群感染NDV强毒的感染率最低

胡琦[4]2014年在《密云县散养蛋鸡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措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密云县散养蛋鸡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新城疫发病鸡户病料,通过细菌学检测、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有23个散养蛋鸡户鸡群有新城疫病毒,且带有革兰氏阴性菌的鸡群数高于革兰氏阳性菌。将23个疑似鸡新城疫的病毒进行鸡胚尿囊腔接种,并通过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检测,结果23个疑似新城疫病毒的样品的尿囊液有血凝性,而且能被鸡新城疫病毒的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根据国际上对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方法:对23株疑似鸡新城疫病毒进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和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测定,其结果分别为1.71-1.89;2.45-2.69。按照国际上规定的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标准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分离出来的病毒均为鸡新城疫病毒强毒。动物回归试验检测这些分离毒,接种鸡的发病率为100%,病死率在70%-100%之间,对照组未见异常。确诊鸡群新城疫HI平均抗体效价检测结果表明当HI抗体效价低于26时,鸡新城疫强毒的检出率最高。通过对密云县散养蛋鸡新城疫病的调查可见,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生频率最高。就发生阶段而言,以产蛋高峰期多发,并且不同饲养、防疫管理水平均会对ND发生产生影响。通过对我县散养蛋鸡户可能发生新城疫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了符合我县鸡新城疫综合性防制措施。在发生过鸡新城疫的散养户进行测试,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新城疫的发生率下降了88.8%,疾病发生率下降明显,由此可见综合防控措施对于防制新城疫是切实可行的。

于得水[5]2018年在《基于新城疫病毒V蛋白鉴别感染与免疫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鸡和多种禽类发病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目前,ND主要通过疫苗免疫的方式进行防控。区分动物的免疫与感染(Differentiation of infected from vaccinated animals,DIVA)是实现完全控制病毒性疾病的一条必经途径,但目前常用的NDV血清学诊断方法并不能用于DIVA。非结构蛋白V产生于NDV的复制过程中,主要存在于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但并不参与病毒粒子的装配。常规的NDV灭活疫苗是失去感染能力的病毒粒子,无法在细胞内复制,不会产生新的V蛋白。因此,本研究选择通过检测血清中V蛋白抗体应答水平的差异来区分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由于NDV的V蛋白是由P基因经RNA编辑作用产生的,其氨基端区域与P蛋白相同,而羧基端区域不同。因此,为了对V蛋白抗体进行特异性检测,排除P蛋白抗体的干扰,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V蛋白羧基端结构域(Vc)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以保证单一的抗原抗体反应。然后,对获得的重组蛋白Vc进行纯化,并以此作为包被抗原来建立检测新城疫V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多次条件优化后,最终确定的最佳ELISA条件如下:抗原包被浓度为1.6μg/mL,血清稀释倍数为1:50,抗原包被方式为4℃过夜,封闭液为7.5%脱脂奶粉,封闭时间为37℃2 h,血清作用时间为37℃60 min,酶标二抗稀释倍数为1:8 000,酶标二抗作用时间为37℃60 min,TMB底物反应时间为室温10 min。本方法中判定阴、阳性的临界值是根据60份NDV阴性血清的ELISA检测结果确定的。本方法使用S/P值作为判定标准,当S/P值≥0.29时判定为阳性,当S/P值≤0.25时判定为阴性,当S/P值介于两者之间时为可疑值。使用该方法对其他禽源病毒的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此外,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板内重复性试验和板间重复性试验的CV值均小于10%。最后,使用SPF鸡进行动物实验,然后再使用上述建立好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V蛋白抗体。检测结果为:(1)PBS组和两组不同的NDV灭活疫苗组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经两种不同灭活疫苗免疫3周后再感染NDV强毒的鸡群,在攻毒后第7 d、14 d和21 d,V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6/10)、80%(8/10)、70%(7/10)和50%(5/10)、80%(8/10)、70%(7/10),且经计算,其检测结果的S/P均值都大于0.29;(3)两组不同的NDV弱毒疫苗组仅在接种后第21 d分别检测到20%(2/10)和10%(1/10)的血清样品呈阳性,但抗体水平都比较低,经计算,其检测结果的S/P均值都小于0.25。以上结果表明,NDV疫苗免疫组和免疫后再感染NDV强毒组的V蛋白抗体应答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本检测方法可在群体水平上区分ND疫苗免疫与强毒感染。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重组蛋白Vc,成功建立了检测NDV非结构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能够在群体水平上区分ND疫苗免疫与强毒感染,为NDV血清学诊断、免疫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具有较好的应有前景。

刘峰[6]2010年在《新城疫免疫程序的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筛选出能抵抗新城疫(Newscastal disease, ND)强毒感染的肉鸡新城疫免疫程序,本文首先建立了直接利用新城疫强弱毒病毒本身的基因特性来检测新城疫(ND)强毒,根据国外已发表的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与新城疫病毒(NDV)毒力相关的编码融合蛋白(F)的基因片段的有关文献,我们在对该方法验证的基础上,对其在临诊上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摸索,初步建立了可应用于临诊的检测NDV强毒的RT-PCR方法。本试验应用快速检测NDV强毒的RT-PCR方法对用弱毒疫苗免疫7天后的鸡群NDV强毒的感染进行监测。每7天采一批样品,共采叁批样品,从每一批样品中都检测到NDV强毒株的存在,用检测NDV强毒的RT-PCR证实了按常用免疫程序免疫的鸡群仍能感染NDV强毒。然后本试验应用快速检测鸡NDV的RT-PCR方法对鸡新城疫四种不同免疫程序的鸡群NDV强毒的感染进行监测。检测结果显示,鸡新城疫弱毒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同时接种的免疫鸡群感染NDV强毒的感染率最低。

周思旋, 史开志, 姜玲玲[7]2014年在《斗鸡新城疫强毒感染的诊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对某斗鸡场病死斗鸡病死因进行确诊,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变观察、细菌分离及RT-PCR检测试验,结果该场病死斗鸡肛门周围粘有灰绿色粪便,腹部、颈部、胰腺、腺胃等多处出血;在培养基上肝脏组织液无细菌生长。针对新城疫病毒(NDV)强弱毒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设计通用、强毒和弱毒引物,样本RNA经RT-PCR扩增后,通用型和强毒型鸡新城疫病毒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弱毒引物未扩增出相应片段。由此确诊该场病死斗鸡为新城疫强毒感染。

蒋凤英, 胡建华, 倪建平, 李春华, 孙凤萍[8]2004年在《单抗夹心ELISA检测免疫鸡群新城疫病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SPF鸡胚将送检的免疫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盲传一代,再用新城疫单抗夹心ELISA对F1代尿囊液进行新城疫病毒(NDV)快速检测,同时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NDV分离及鉴定的方法加以验证。通过对3423份样品的检测,检出阳性样品453份,阴性样品2959份,可疑样品11份,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9.3%,阴性符合率为99.7%。对全部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经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证明均含有新城疫病毒(NDV),再将全部阳性样品分离物进一步作毒力鉴定,结果有强毒力株、中等毒力株及弱毒力株,因此用新城疫单抗夹心ELISA检测免疫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F1代尿囊液新城疫病毒快速、准确率高,呈阳性者不全是NDV强毒力株感染,还有NDV中等毒力株或弱毒力株感染。

黄艳艳, 胡北侠, 张秀美, 刘玉庆, 卢新存[9]2007年在《应用RT-PCR和病毒学方法诊断山东省鸡新城疫感染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分别应用病毒分离和区分新城疫强弱毒株的RT-PCR技术,对山东各地疑似鸡新城疫感染的25份病料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从18份病料中既扩增到了新城疫强毒基因,也分离到了新城疫病毒;3份病料未分离到病毒,仅扩增到了新城疫强毒基因;4份病料分离到了新城疫病毒,但未检测到相关基因。研究表明,将RT-PCR和病毒分离鉴定两种方法相结合,可更好的满足快速、灵敏、准确的新城疫诊断要求。

徐腾飞[10]2018年在《区分新城疫病毒强弱毒株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细胞损伤为主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的发展。目前,随着基因VII型新城疫亚型的不断出现以及class I新城疫的大规模流行,国内常规的新城疫检测技术面临考验。临床上新城疫强弱毒株的混合感染现象非常普遍,尤其鸡群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存在,严重影响了疫情的快速诊断以及防控程序的制定。本研究开发了多种针对新城疫病毒的通用和强毒特异性检测方法,包括常规RT-PCR、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染料法和TaqMan探针法,并对几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首先,RT-PCR技术是最常规、成本最低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NDV最保守的NP基因设计检测引物对AND-2,建立RT-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该通用检测技术可以检测所有基因型的NDV毒株,且其反应性、特异性和灵敏性不亚于美国农业部推荐的RT-qPCR检测方法。同时,根据NDV强毒株特异型的F蛋白裂解位点和基因型特异性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叁对NDV强毒特异性型PCR检测引物,并建立和优化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引物对AND-5可以鉴别诊断所有NDV强毒株而与弱毒株完全不反应,其反应性、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随后,本研究在RT-PCR检测方法设计的原理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建立NDV通用型和强毒特异型SYBR Green染料法RT-q PCR检测方法7套。实验结果表明,引物对AND-2,可以检测所有基因型的NDV毒株,且其反应性、特异性和灵敏性不亚于美国农业部推荐的RT-qPCR检测方法。同时,引物对VID-5可以特异性鉴别检测基因VI和VII型强毒,引物对VID-7可以特异性检测基因III,IV型和IX型强毒。优化组合引物对VID-5和VID-7后建立的RT-qPCR方法可以特异性鉴别诊断NDV强毒株。所有检测方法的反应性、特异性和灵敏性均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特异性以及灵敏性,本实验设计了鉴定强毒株荧光定量探针法引物,设计了探针引物QFS1-L、QFA以及探针引物QFS2-S。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以鉴别所有新城疫强毒株,而与NDV弱毒株以及其它禽病病原均不反应。而且,其灵敏度、反应性以及检测谱显着高于美国农业部推荐的新城疫强毒株的RT-qPCR探针法检测技术。最后,为确定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临床样品的反应性。本研究建立了实验动物检测模型,应用新城疫基因VII型强毒ZJ1毒株和基因II型疫苗株La Sota感染雏鸡,收集喉头和泄殖腔样品。在同其他检测方法结果对比后发现,本实验建立的叁种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性、反应性较好,可以用于新城疫的临床鉴定。结合NDV通用型和强毒特异型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NDV分离株的快速毒力鉴定。

参考文献:

[1]. 新城疫强毒感染的快速检测和鉴定[D]. 王长杰. 扬州大学. 2001

[2]. 青岛地区肉种鸡群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D]. 赵春青.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3]. 鸡新城疫不同免疫程序鸡群强毒感染的监测[J]. 董伟, 孙志良, 曹迎春, 黎满香. 畜牧兽医杂志. 2004

[4]. 密云县散养蛋鸡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措施的研究[D]. 胡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5]. 基于新城疫病毒V蛋白鉴别感染与免疫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D]. 于得水. 华南农业大学. 2018

[6]. 新城疫免疫程序的优化[D]. 刘峰. 湖南农业大学. 2010

[7]. 斗鸡新城疫强毒感染的诊治[J]. 周思旋, 史开志, 姜玲玲.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8]. 单抗夹心ELISA检测免疫鸡群新城疫病毒[J]. 蒋凤英, 胡建华, 倪建平, 李春华, 孙凤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

[9]. 应用RT-PCR和病毒学方法诊断山东省鸡新城疫感染的比较研究[J]. 黄艳艳, 胡北侠, 张秀美, 刘玉庆, 卢新存. 家畜生态学报. 2007

[10]. 区分新城疫病毒强弱毒株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建立[D]. 徐腾飞. 山东农业大学. 2018

标签:;  ;  ;  ;  ;  ;  

新城疫强毒感染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